分卷阅读257


关于京城会试的名帖,颇有一些感今怀昔之情。

会试之后马上便是殿试。

他的科举之路,终于看到最后的终点线了。

第105章

二月初八, 丽馨坊里人潮涌动。

‘四娘涮肉坊’在屋外也摆上桌椅板凳,却还是有些供不应求。

许多人揣着袖子朝里屋大喊:“老板,老板, 还有桌椅没有了!爷们六个人想吃顿热乎的嘞!”

“来了来了, 几个粗老汉,叫得像叫魂!”四娘举着一柄铁勺从屋内掀帘出来, “真是要了命了,一到科举考试这段时间, 整个京城都不安生。”

“那可不嘞。”几个汉子站在外院,等四娘帮他们安排位置。

“今年好像还是三年一次的会试,三年啊,那些读书人等了三年,可不就等着今天呢吗!”

“就是, 要是我也能认字读书, 我现在估计已经吓得尿裤子了哈哈哈哈哈!”

四娘和小厮搬着一套桌椅板凳出来, 找了一个空位放好。

四娘擦擦汗,“咱们这丽馨坊里离内城这般远都有这么多人,那内城得热闹成什么样啊!”

“肯定都是人挤人。”小厮用袖子抹脸, “老板,那位周公子是不是也去参加会试了啊?”

他们老板好像找回了一位旧友, 叫周公子, 现在正在国子监读书呢。

听说要参加今天的会试。

“那是自然。”

所谓的周公子,便是周自言。

四娘掐着腰,笑道,“我和你说, 我这位周弟弟,那可是文曲星下凡, 咱们就等着瞧吧,今年会试头名,定还是他的。”

“还?”小厮挠挠后脑勺,不知道老板为什么要用‘还’这个字。

周公子今年不是第一次参加会试嘛,咋就是‘还’了呢?

不明白,不明白,还是去搬凳子吧!

郊外贡院此时确实如四娘所想的那样,人满为患。

京城各大官学夫子皆举着一块四方的牌匾,上书‘庆京省xxx学府’的名号,其后,站着的便是此次要参加会试的考生。

而国子监带队的人,自然是辜鸿文。

为了这次会试,辜鸿文带走了国子监内三个五经博士,还把国子监里的大夫也叫了过来。

万事俱备,只等会试鸣炮。

而那些没有入官学的考生,便根据省府籍贯集合,由京城点卯官亲自清点人数。

虽然会试是在春天开始,也有一个‘春闱’的名号。

可二月份的天气,并没有那么春暖花开,贡院的外墙与枯木,还挂着一些霜花和冰锥子。

周自言还是裹紧他的厚棉袍,带着毛毡小帽。

就算如此准备了,寒风一扑面,还是冻得鼻子通红。

不过相比较其他神态紧张的监生,周自言的状态已经能算放松了。

其他监生哪怕这么冷,也仍要伸出手来,翻看手里书卷,争取靠前再温习一遍。

而周自言准备了两身棉衣,带了一些吃食,绑好头发来到贡院,他手里甚至没拿任何一卷书。

旁人正着急忙慌地进行最后的温习,周自言却站在原地,背着手把整个贡院看了一遍。

除了要参加会试的监生,一些想凑热闹的监生也特意请了假,跟着队伍来到贡院。

其中便有顾司文这个小子。

他围在周自言身边,叽叽喳喳。

“表兄,你不紧张吗?”

“表兄你在看什么啊,你快看看书啊!”

“表兄,表兄,你别玩了,马上就要进院了!”

顾司文急啊,就算表兄再怎么厉害,也不能这么淡定自若吧?

表兄不是第一次参加会试嘛,怎么好像第二次来这个地方了一样,也太稳健了一些!

“没事,心态好。”周自言揉揉顾司文的脑袋,但依然我行我素。

会试的考前准备与乡试没有什么不同。

会试也考三轮,二月初九第一场,十二日和十五日考剩下的两场。

考试内容也还是四书五经,经史文法,不过在难度上会有大幅度提升。

至于会试的工作班子,还是由主考、同考、提调、监试、供给等组成。

相比乡试之前的科举,会试区分的更加细致一些。

所以除此以外,还有收掌试卷、弥封、誊录、对读、受卷及巡绰监门、搜检怀挟官等具体职位的区分。

可以说是一人一职,一人一责。

在哪个地方除了差错,那么就是这个岗位的大人承担后果。

周自言摸摸下巴,难道这就是三十岁男人的心态吗?

他现在确实不太紧张,他觉得只要尽人事,剩下的听天命即可。

顾司文不参加会试,所以他还有闲情道:“听说张伯伯已经在贡院住了半个多月了,张伯伯那么爱喝酒,现在半个多月不喝酒,估计已经憋死了。”

提到‘张伯伯’,周自言也笑着叹气,“你当他傻么?肯定带着一小壶酒呢,每天抿一口,熬过会试就好了。”

正所谓‘入仕须科考,内阁出翰林’,这位‘张伯伯’便是本次会试的主考官。

翰林大学士张翰林,正二品的朝廷官员,也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在民间多有‘内相’之称。

张翰林是钟知县曾经的座师,也是科举考场上的老熟人。

会试虽然是由礼部主持,但会试的主考官,在大庆之前只由一些五品官员负责,因为家世和官职品阶的问题,出过很多差错,后来整个朝廷都在慢慢提高主考官的资格。

从五品小官过渡到翰林院学士,最后又变成现在的九卿之一。

若是情况特殊,皇帝还会直接任命正一品内阁首辅来担任主考官。

大庆有大九卿,小九卿之分。

大九卿,指的是六部尚书、督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

小九卿就是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翰林院大学士等人。

国子监祭酒也属于小九卿之一,原本也有一争主考官的资格。

但因为国子监的监生现在也要参加科举,国子监祭酒这一项特权,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所以,哪怕郑祭酒现在属于小九卿之一,也不能去争会试主考官一责。

只能眼馋别的同僚获得这项重任,然后成为众多考生的座师。

翰林院作为考议制度、详正文书、谘议政事的官僚机构,还兼着选才、育才、储才的责任,由翰林院大学士来负责会试,再合适不过。

自打周自言来到大庆,大庆的会试便一直施行,礼部尚书挂职,三品正卿主考,兼翰林院学士同考的制度。

今年也确实没有例外。

周自言当年在翰林院当一个小小的编修当了半年,与这位张翰林只见过两次面。

后来他转去了别的部门,反而经常能见到张翰林,和他随身不离身的酒壶。

也是一份奇妙的缘分。

考前的各项准备,国子监已经带着众位参考的监生都做好了,今儿初八,就是要审查身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