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8


和宋卫风一般大,深谙山中行路的事情,带着周自言弯弯绕绕,一边用砍刀开路,一边摘取山中能用的东西。

寻到了,就扔到背篓里。

大年一边走一边说闲话,“周秀才,读书好玩吗?”

“怎么,你没读过吗?”周自言迈过一块石头,“读书没什么好玩的,苦读苦读,一个苦字,足以形容。”

大年捡到一株能吃的蘑菇,擦干净扔到背篓里,“我以前读过几年,但是没学成,夫子也说我笨,我就不读了,回来帮爹干活,平时就管管各家各户的事情。”

“那你将来想做什么呢?”周自言站住歇歇脚。

大年也停下步伐,擦掉额头的汗,面色纠结,“我也不知道,周秀才,你读书多,你说我将来能干啥呢?”

“你能干的多了去了了。”周自言笑道,“你可以像老村长一样,也去做个村长,我相信你肯定能行。或者,就在村子里种种田,好好研究一下收成。”

“不过,既然老村长家有条件送你去读书,我还是希望你能继续读书。”

“读书……真的有用吗?”大年挠挠头,“我听说读书可难了,我万一读上七八年,还读不出一个结果,岂不是连累家里……”

“读书是很难。”周自言点点头,认可大年的说法,“但读书并非一定要在读书一道读出什么结果。你读了书,再去做村长,就和不读书不一样。你读了书,再去种庄稼,也会比不读书,懂得更多。你说,这些事情,难道不算一种结果吗?”

“……周秀才,当真是这样吗?”大年好像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有些不太理解。

周自言撑着拐棍站起来,从大年背篓里拿出他刚刚采摘的蘑菇,“这个蘑菇,你采来做什么?”

“自然是为了吃了。”大年呆呆回道。

周自言摘下蘑菇上的菌丝,“其实,这些菌丝放到绣娘手中,便能用做纺织。”

不过这种用菌丝做线的技巧,失传已久。

而且按照大庆现在的手工艺水平,也提取不了完整的菌丝。

“……”大年惊讶地看着周自言手里的蘑菇,“周秀才,你怎么知道?你还会纺织?!”

“我自然不会,这都是从书中看到的。”周自言把蘑菇放回去,打算继续前进,“你瞧,多读书,便能懂得更多。”

“……”大年好像明白了一点周自言说的话,一路上不停与周自言说话。

“周秀才,那这把野菜,除了吃,也有别的用途吗?”

“周秀才,你是不是读书极有天赋,就像那种文曲星下凡什么的……”

“周秀才……”

周自言也一样一样回答给大年,让这个少年明白读书的好处和重要性。

走了大概一个时辰,周自言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后山松树。

山上的松树长得并不齐整,高矮粗壮各不相同,深褐树干,宝塔一般的树冠。

即使现在已经起来阵阵秋风,松树仍然像一根根绿色的长针,扎入瑟瑟秋风。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啊!”周自言看着眼前参差不齐的松树,念出魏晋诗人刘桢的诗句。

大年眨眨眼,不太懂周自言说了一句什么,但听起来好像是一句诗。

“周秀才,你找松树到底为什么呀?”大年放下背篓,指着面前一片松树道,“这里就是后山的松树林,这一块是最密集的,剩下的都很松散。”

“村民取松脂都是在这一块取。”

“上河村已经在取松脂了?”周自言摸着松树干上一道道划痕,确实已经被人开采过。

大年点点头,“松脂可以往外卖,每年也算村子里的一个进项,不过卖的不是很贵,全当一个添头。”

周自言笑了,“松脂可以制作松油,那松油可是制墨的重要原料,但单卖松脂自然卖不上多高的价钱,可做成墨条再反卖回来,那就贵了。”

“啥?!松脂可以做墨条?”大年比划了一根根墨条,“就是,就是没家书院都会用到的墨条,那种老贵的墨条?”

“是啊。采买松脂的人从未告诉过你们,松脂松油的作用吧。”周自言拍掉手上渣渣,坐到旁边,“制墨手艺除去一些匠人,外人都不得知,他们自然不会告诉你们。”

“有了松油,其实咱们就可以自己制墨了。”

读书消耗高,高就高在笔墨纸砚的费用。

有时候想供出一位读书人,就得消耗一大家子的银钱,并不划算。

所以读书难。

而马鸣沟没有自己的制墨坊,所有笔墨纸砚全靠外地倒卖,一来二去的,价格水涨船高。

若是马鸣沟能自己制墨,做书,那一定能大大降低笔墨纸砚的价格。

大年虽然很想高兴知道松脂能制墨,可他还是挠挠头,“那……那俺们村也没人会啊。”

周自言从包袱里拿出一个小铲,放到松树上,看着慢慢流下的松脂,“来帮我一起取,咱们拿一些回去。”

大年不明所以,不过还是帮周自言提取,“好嘞。”

周自言拿了一小壶,没回自己家,而是去了宋家。

要想提炼松油,他得需要一个帮手嘞。

“卫风,来帮我个忙。”周自言把拿回来的松脂壶放到地上,“我想提炼松油,你看家里有没有能用的东西?”

宋卫风既然是庆京省人,应该多少知道一些松油的事情。

果然,宋卫风一听周自言要提炼松油,立马寻找能用的东西。

宋卫风提着一个平平整整的铁皮出来,另一只手则攥着一些纱布,“周大哥,你看这些行不行。”

“我就知道你懂!”周自言接过宋卫风给的东西,“成,铁皮加热,纱布分离,先试试吧。”

他就说么,宋卫风肯定明白。

想要松油,就得分离松脂。

分离松脂就需要先加热,把松脂中的杂志沉淀出来。

宋卫风找的这两样东西,说不定真的可以。

第80章

周自言捡来一些砖块, 搭建出一个露天火炉,然后把铁皮放到上面盖好,又在最上层把纱布拉平。

这纱只是最粗糙的一种葛纱, 只用肉眼看都能看到纱上极为明显的空隙。

不知道最后能留下多少松脂, 就试试吧。

宋卫风帮忙点火,周自言和大年两个人扯着纱。

周自言往纱布上倒入松脂。

粘稠的松脂落在葛纱之上, 凝成一团,不肯落下。

随着火越来越旺, 松脂慢慢又团散开,在葛纱上铺开,外围浅薄的那一层逐渐被火炼去,只留下最中心黄色的一团。

没有现代器械,能到现在这样, 已经可以。

周自言擦去额头湿寒, 用葛纱团起剩下的松脂, 放到早就准备好的陶碗中。

“卫风,再寻一个碗来。”周自言摇晃陶碗,把陶碗中的液体摇匀。

再劈开一小节柴木, 做成一个木质支撑。

“来了。”宋卫风直接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