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


固。

书页一张一张翻过,宋豆丁的笔记越叠越高。

转眼已过去半月,初见成效。

而周自言也和宋家的所有人打好了关系,每个人见到他都会亲切地叫一声‘周夫子’。

周自言不知道那位新掌院,到底有没有去马鸣书院。

但坐以待毙不是他的性格,所以他决定亲自去马鸣书院看看。

周自言下了决定,便等到休沐的时候,打着哈欠和宋卫风一同前往马鸣书院。

他用的理由老土至极:感受一下书香气息。

但宋卫风这个直脑子相信了。

马鸣沟环境极好。

清晨的雾气都带着植物和泥土的清香。

早上出门时,厨房大娘塞给周自言糖烧饼和豆浆。

于是周自言现在左手拿着一个糖烧饼,右手拿着一碗甜豆浆。

吃得眼睛眯眯。

周自言挽起自己黛绿的右衽直裰大袖,一口咬下糖烧饼,“卫风啊,你早膳吃了什么?”

糖渍在嘴中炸开。

再混上一口香醇的豆浆,舒服的周自言身心舒畅。

三两口便把手里的糖火烧吃完。

只是手上留下不少糖油。

宋卫风背着手,皓白花色的窄袖程子衣似乎与清晨的雾气融合到一起。

他看到周自言手上的糖油,忍不住往旁边挪了两步,“用了鲜米粥。”

宋卫风近期每天都要早起,所以不和大家一起用膳。

为了避免麻烦别人,他嘱咐小厨房提前备好简单的膳食,他早上只要自己生火温一温就行。

宋卫风的程子衣上绣着靛青祥云纹。

高瘦出挑地站在还有露水的清晨街道,说不出的清新好看。

周自言注意到宋卫风退两步的行动,玩心大起。

他故意看看自己的大袖,又看看自己外面的石青褡护,作势就要把油乎乎的爪子往褡护身上擦。

宋卫风没想到周自言居然这般不拘小节,“周大哥!”

手随心动,连考虑都没考虑,直接一把抓住周自言的手腕,强行定住周自言的行动,“前面应该有小溪,咱们……咱们可以去洗一洗。”

周自言手型修长,虽然好看的紧。

但此刻沾着油腻,再骨节分明的手指也不好看了!

周自言鼻尖一动,闻到一股皂角的清香。

原是宋卫风脑后长发顺着侧脸滑到周自言手上。

尖尖的发尾扫过周自言掌心。

像硬毛刷的触感,扎得掌心泛痒。

人们都说头发硬的人,脾气也硬。

这个宋卫风一连半个月,都坚持不懈去马鸣书院。

不恼不怨。

不就像风吹不动,雨打不浮的石头一样么?

宋卫风这个人,硬的嘞。

频繁经过的小贩,推着小木板车。

车轱辘走过青石板路的时候发出‘咔哒咔哒’的声响。

或许是周自言的目光太直接。

宋卫风原本低着头,倏然向上抬头。

晶亮黝黑的眸子直直撞进周自言的视线中。

薄雾渐散。

刚刚还略显朦胧模糊的人,逐渐在周自言眼前变得清晰明亮。

宋卫风今日只戴了一个小巧的圆环,银色的圆环反光出一点刺目的光芒。

窄小流畅的面庞,微微上扬的唇角,和盈满情感的水润黑眸。

“好了好了,也没那么脆弱。”周自言摸着自己的手腕,“咱们快些走吧,不是还有段距离吗?”

宋家在城南,马鸣书院在西北方。

从宋家走到马鸣书院是段不小的距离。

宋卫风看着自己陡然变空的双手,五味杂陈。

这位周先生,是否过于君子了?

周自言背起手,脚步却不似刚才稳健。

之前宋卫风一直住在书院,休沐日才会回宋家。

所以他住在宋家并无不妥。

可现在宋卫风一时回不去书院。

他一个单身汉天天和另一个单身小哥儿在同一个屋檐下……

不成,这不成。

得额外找一处住的地方尽早避开才是。

两个人各自揣着自己的小九九,一路相顾无言。

终于在三刻钟后到达马鸣书院门口。

周自言站在几十米外,仰头看向马鸣书院。

这马鸣书院坐落在马鸣沟西北方马鸣山下,背靠马鸣山,层林染染,鸟鸣清脆。

只从外表来看,确实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可惜了。

宋卫风一到这里,直奔书院门口。

不出所料,吃了一个闭门羹。

但是宋卫风并不恼怒,他拍拍身上灰尘,与书院门口摆摊的大爷打招呼,“刘老翁,我又来啦。”

刘老翁是书院门口茶摊的主人。

年过半百,续着花白的胡子,肩上还披着一块白巾。

一看到宋卫风,刘老翁为宋卫风拿出桌椅板凳,擦干净上面的灰尘,“后生啊,你今儿可晚了一刻钟嘞。”

“今日我是与……友人一起过来的。”宋卫风给刘老翁放下几个铜板,拎了一壶茶。

又从刘老翁的柜台处拿出一套笔墨纸砚,放到自己的桌子上。

再招呼周自言过来坐下。

周自言双手拢在袖中,站在书院大门之外忖度了一会。

脚步一转坐到宋卫风旁边。

他虽然想查一下那位新掌院的情况,但他又不能直接敲开书院大门大喊‘我找你们新掌院’。

不如先在书院外看看情况。

宋卫风选的这地方离着书院不远,而且视野绝佳。

正是最适合观察书院的地方。

宋卫风刚坐下没多久,就有不少人拿着信纸过来。

“李大娘,您儿子回信了呀?”

宋卫风展开一位头戴蓝巾的老妪的书信,一字一字念给李大娘听。

李大娘一边听一边默默擦泪。

听完一封书信,又开始口述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而宋卫风则手持毛笔,将李大娘说的话转换成文字,落到信纸之上。

宋卫风整理好邮寄地址,和书信一起还给李大娘,“李大娘,这是您的信,等邮驿去您家附近的民邮局的时候,递给他就成了。”

一来二去,周自言也看明白了。

宋卫风这是顺便在书院门口摆摊,帮人念信写信呢。

周自言坐在旁边展开纸扇挡住自己的脸,也挡住自己的声音。

小声询问宋卫风,“卫风啊,他们为何这么信任你?”

大庆朝虽然有识字班,但扫盲之路艰难,多的是不识字的人。

尤其长辈居多。

长辈们不识字,却有许多话要和远在外地的亲人说。

只能找人代写书信。

只是这找人代写书信之事,撰写之人必须值得信赖才行。

所以大多找人代写,都是直接从村子里找知根知底的读书人。

没想到宋卫风一个城南的读书人,能在城西北这里找到这样的活计。

“书院学生一直在院外有接代写,只是书院最近为了迎接新掌院一事,加强了对学生的看管,导致这些住在附近的人找不到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