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8
时不时又抬眸小心翼翼又深情款款的望着她,彷佛是很害怕她责怪的标致模样,桃夭就算是有再多的怒火,那也得烟消云散了。
不得不说,就是这么一瞬间,桃夭突然就心领神会到养成的快乐。
“你啊,下次可不许再这样子。”
很是识时务的张无忌再度点点头,但此后两日,却是又带着他的爱妻亲身领会了一下百蝶戏花的紫檀木屏风、而后还有几榻帘栊、雕花妆台铜镜、漆金的流云矮柜和衣橱等等的正确使用办法。
而在把屋内的地方都轮番胡闹完之后,张无忌才心满意足的抱着桃夭回到百子千孙轻纱帷帐后面。
暖暖白日,姿艳明月。
床笫之欢,沉酣熏骨。
温柔乡英雄冢,有时候桃夭都要怀疑自己有可能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但始作俑者却是直接带她在窗台前看了日出。
当终于把新婚夫君给送走时,桃夭差点就喜极而泣。
面对妹妹这泫然欲泣的难过(?)模样,宋青书就算再不满意这个妹婿,那也得先安慰妹妹。
“妹妹你不用太难过,新婚燕尔便要分离,我明白你心中的伤心,但有五师叔和五师婶帮着那臭小……那个人,我估计用不了一两个月他就能回来陪你了。”
正在用丝帕遮掩住自己弯起来的嘴角的桃夭:“……”
——我哥他可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说话做事一点眼力劲都没有!芷若妹妹到底是如何忍受他的?
但很遗憾的是,确实没有人能猜到桃夭会因为新婚丈夫的离去而感到开心,于是可怜儿子犯相思病的张翠山夫妇那就是极为努力且勤勤恳恳的干活,便是有别样心思的殷野王,都被殷素素给下了重手整治。
还有白眉鹰王也是在有了乖外孙之后,就对自己那个三天两头不着家的儿子极为看不顺眼,对于女儿的出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是家和万事兴。
被亲爹和亲妹妹联手架空权力的殷野王,只觉得自己是这个家里最不受待见的可怜人!
但很可惜,没有人在意他的呐喊。
对于殷野王这样消沉悲惨的下场,被好心的姑母带到武当山上学武的殷离就是最开心的人了,不过她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她的娘亲,毕竟在她娘亲心里,那殷野王简直就是十全十美。
若非因为殷野王根本不关心她和她娘亲去哪里,而姑母又是家里说话最管用的人,怕是她都不能带着娘亲一起上武当。
在殷离心里,她姑母殷素素就是世上最好最好的人!
只可惜她的武功还没练得出神入化,不能陪姑母去光明顶……
·
除了张翠山夫妇和白眉鹰王在不懈努力外,还有很多人都觉得日益繁忙起来的宋城主这是在用各种事务,甚至是用军务来使自己无暇思念远走光明顶的丈夫。
便是清心寡欲的张三丰,爱女心切的宋远桥,和杨逍等人也都为这对有情人所感怀,下山救人办事更加积极。
于是在众志成城的努力下,张无忌不到一个月,便将明教和天鹰教给成功收服。
当桃夭看到才离开一月不到便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张无忌时,那简直就跟见鬼差不多!
第79章 【帝无忌】 完
对于张无忌这提早好几个月就回来,还没跟她打过招呼的情况,桃夭瞬间就明白这人是担心她提前知道会找理由跑路。
只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她现在可是有保命符的!
面对张无忌看过来的如狼似虎的幽暗眼神,桃夭一句话就能让他乖乖听话。
“我怀孕了。”
因为能提早回来陪伴新婚妻子,还打算讨巧卖惨一番让爱妻多心疼自己的张无忌:“??!”
但已经迫不及待要看夫君破防神色的桃夭却是面露一个不怀好意的笑容,拉着张无忌的手就放在自己肚子那里,掷地有声道:“夫君你没听错,你要当爹了!”
面对爱妻接下来的问询,张无忌那就是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应当如何反应。
“我们要当爹娘了!夫君,你高兴不高兴,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呢?”
桃夭看着张无忌茫然又可怜的神情,那就是逗弄之心瞬起,甚至还开始细数养孩子的一百种办法,还有应该给孩子起什么名字。
张无忌十分认真的听着,心里那股因为一月有余见不到妻子的焦灼情绪已经全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即将为人父的喜悦和激动。
“……我都想好了,这第一个孩子就跟我姓,也是我取名字,那第二个孩子就跟你姓,同样是由你取名字。夫君你觉得这个安排如何呢?”
张无忌一回神,看着被他抱在怀里的妻子,那神采飞扬的笑容就是他想要守护终身的,于是他便如此道:“孩子是夫人你辛苦所生,就算两个孩子都跟夫人你姓,我也是没有半分异议。”
桃夭闻言就睨了张无忌一眼,知道这人确实是在说心里话,嘀咕一句他就会说甜言蜜语,而且还是张口就来,根本不考虑后果。
不过这都不是现在的重点,“不管这孩子是男是女,总之以后就是我们明武朝的储君。”
桃夭早就想好了新朝的国号,就定武朝,还可以再把“明”一字放前面,到时百姓可以称呼武朝,也可以称呼明武朝,也算是给明教的一个恩典。
这个事情在武当和明教这人内部都是说清楚的,无人反对,故而就是这样定了下来。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宋青梧在泰山称帝,并写文直斥宋朝皇帝多出昏君,并为泰山正名,立国号为武,建元明武,大赦天下。
至正二十八年元月初一(即明武二年),明武帝宋青梧生下嫡长女宋至敏,并立为皇太女。
至正二十八年八月,武军攻克大都,元帝仓皇北逃,但未成功,只得率众多蒙古贵族投降,武帝大喜,下诏封元帝为安顺公,蒙元朝廷在中原的九十八年统治就此结束。
因为元帝都未能北逃,而是为了保命选择归顺新朝,于是那些原本还在各处顽固抵抗的元朝残余势力,也因此而踌躇徘徊——回去继续放牧是不可能的,毕竟中原实在是繁华迷人眼,他们真的不想回去再过苦日子。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反抗最为厉害的汝阳王一脉也归顺新朝女帝,而是跟元顺帝一样待遇还不错,再加上武朝女帝的大力招安和对待前朝蒙古人的政策很是不错,于是所有识时务的蒙古势力都纷纷选择归顺。
主要是归顺之后也没有什么差别对待,还能站着把饭给吃了,那自然就不会再选择打打杀杀,还要跟个丧家之犬一般被到处撵来撵去。
女帝对待蒙古人的政策是汉蒙不分家,共为一家亲。同时用尽手段使其汉化,并严令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