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


子新君的名义,用以收敛天下民心。这个安排,皇后你能明白朕的良苦用心吗?”

朱由校虚虚握住桃夭的柔荑,虽然没有力气,但还是想要从桃夭眼中看出点喜悦来。

而桃夭当然明白朱由校的意思,这就是让太子这个新君先立一份功业。

——不要忘了太子尚且年幼,执政的可是她和信王,而她作为皇后、太后,又是女子,那对废除女子缠足一事不满者一定会将仇恨放在她这里。

——至于那些幸运的不用缠足的女子,她们的家人,甚至她们自己,可能更加感激的就是太子这个新君。

毕竟这可是以太子新君的名义昭告天下。

也是难为朱由校一腔慈父心怀,生怕自己驾崩后太子作为新君难以成长到亲征年纪,直接就送了一份功业过去。

特别是朱由校肯定能看出桃夭这个皇后想要抬举女子地位的计划,所以才在天下女子站起来之前,就让太子先获得大多数人的好感和感激。

这样子若是皇后或者信王有夺位之心,怕也是要受天下人指责。

高明,这一招实在是高明!

如果这一招不是用在她身上,桃夭都要夸赞几句。

不过皇帝有这个本事,桃夭也不是在他临终的时候说他,于是便都一一应承下来。

和皇后依依话别之后,朱由校就又见了太子。

对于太子,朱由校也没有什么可以嘱咐的,只是让太子朱慈焰发毒誓,绝对不会让大明江山被旁人得到。

这个旁人就是特指皇后张氏和信王。

真不是朱由校连自己弟弟都不相信,而是他亲眼目睹信王那简直跟把皇后当成自己生母的言行举止,若是信王得了皇位,说不定都可以做出转头就送给桃夭的事情。

作为同样荒谬的朱氏皇帝,朱由校对自己老朱家的本性还是有点认知的。

被迫发毒誓的太子:“……”

——父皇看起来确实重病在身,毕竟脑子看起来都有点不太好。

天启七年八月一十一日,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

太子朱慈焰随即于八月丁巳(一十四日)登基,年号兴乐。

同年十月,为先帝朱由校上尊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慧宗,葬于十三陵之德陵。

第38章 【残血宜】1.9

皇帝驾崩,新帝登基。

天启七年八月二十四日,皇太子朱慈焰穿上帝王衮冕,祭告天地,即皇帝位于皇极殿,改元兴乐,史载登基大典当日突发天雷之声,实乃天地鬼神祝贺大明新帝登基。

新帝即位后,因其年幼,故而由其生母张太后临朝听政和信王朱由检代为摄政,文武百官皆无异,对张太后和信王甚是信任。

心怀万民的张太后和信王总揽权纲,天下想望太平,更有新帝大赦天下,同时与朝堂上有感生母张太后之艰难,并为了孝道而欲废除天下女子缠足。

有大臣以为不妥,然新帝童言叹道:“世乃无母、无妻、无姐妹、无女儿之人?天乎!痛哉!”

别管这些话是不是张太后教导新帝的,就单是被年幼的新帝如此反问,那站出来说话的大臣差点没羞愧至死。

有了这个出头鸟受挫,甚至还被辛辣讽刺,可算是歇了诸多大臣的所有小心思。

——其实他们也不是真正在乎女子缠足不缠足,毕竟女子缠足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不缠足也没有什么坏处,反正就是身为臣子对新君的一次试探。

可不得不说,真的就是碰到了一个硬钉子。

没有大臣说话,坐在龙椅上的新帝一边喜不自禁的向一旁垂帘之后的母后递过去一个想要表扬的眼神,一边又继续发挥自己阴阳怪气的丰厚实力。

新帝先是谈起秦良玉将军战功赫赫,然后又说起了护国夫人不顾个人安危前去河南等地救灾赈灾,直叹巾帼英雄不让须眉。

后又反问诸位大臣本朝可有与其相提并论之人。

众大臣莫敢答言,毕竟新帝的意思很明白了,就是想要抬举秦良玉将军和护国夫人,而且就单是从先帝时期到如今,确实就是难以见到像秦良玉将军和护国夫人那般不畏死之臣子。

——当然在他们看来,新帝这是要第一次树立帝王的威信。别看新帝现在才六岁,但就是因为年轻,除非突发重大意外,不然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至少得在新帝手底下办事几十年,甚至之后自己的子孙都要给朱姓皇帝打工……

现在就跟君王唱反调,是家里九族都不想好过了吗?

于是在文武百官的默认下,废除天下女子缠足一事就此顺利进行。

诏令的意思大概就是先夸赞赏赐秦良玉和护国夫人张嫣,然后就回忆太.祖皇帝的辉煌过往,接着谈到了马皇后,随后便是新帝的生母张太后,直言张太后怜惜天下女子,于是便欲废除缠足。

最后简单提一笔本朝英宗皇帝废除殉葬制度,还批言道女子缠足是与殉葬制度一样不可取,因而就此废除,往后也不许有人再让女子缠足,否则违者严惩不怠!

这个诏令一经宣告,便迅速下达到地方,这可算是让天下人都为之震惊。

不过有些本事的人倒也不觉意外,反倒是说起了本朝的英宗皇帝。

“英宗皇帝也废除了殉葬制度,这殉葬制度和女子缠足虽说皆为太祖皇帝所推崇,但既然已有先例,倒也不算荒谬之举。而且本朝已建国两百多年,又正值内忧外患多事之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是良策。”

——若是要骂新帝,那就先骂英宗皇帝吧!——反正英宗皇帝也做过太多招人恨惹人嫌的事情,也就废除殉葬制度这个事情值得一谈。

由于明朝小说盛行,于是看小说和写小说的人都比较狂妄放肆浪荡不羁,基本就是披个笔名就立刻什么都不避讳的大写特写。

比如出身士大夫家庭,才能可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二冯”的冯梦龙,他原欲应试入仕,然屡试不第,便经常在茶坊酒楼频繁接触到二教九流之人,一边积累了大量民间文学史料,一边开始笔耕不辍。

在听到新帝一登基便废除天下女子缠足之陋习,当即就是写一短文小说赞之,当然作为天资聪颖的热血青年,他也擅长透过现象看本质。

——新帝仅是一位六岁的孩童,如何能想到要解天下女子之苦?反倒是曾向先帝进谏过此事的张太后更为有可能。

而且他还听闻张太后就是一位天足女子,从未曾缠足。

这就让冯梦龙想到素有贤德之名的马皇后,于是灵感并发的冯梦龙又专门写了一本杂言,直接隐晦的将张太后赞为与马皇后一般的贤后。

其中对于在新帝诏令中频繁出现的秦良玉将军和护国夫人,冯梦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