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9


路,下午就能到。

阿爸过五十大寿,阿苏哥俩自是舍得砸钱,燃起了十几个取暖炉子不说,还用巫器隔绝掉了大半寒意,把偌大一个院子烤的暖意融融,直让穿了冬装赶过来赴宴的乡亲们纷纷脱下皮袄,直呼热的吃不消。

阿苏阿爸也是只穿了一件夹衣,坐在院子里跟一帮朗阿汉子聊天,他也好几年没有回过朗阿了,问了几个同辈人,竟是全都做古,不禁心下黯然。

小辈们一看情形不对,连忙开口劝慰:“阿叔,我阿爸虽是前年走的,但他活到四十五岁,也是喜事一桩呢。也亏得您当年特意领着小安医师去到我们寨子,不然阿爸他们的蛊虫哪有可能进到三阶,换了从前能活到四十就是福气了。”

马上有人附和:“是啊,是啊,小安医师他们也真是厉害,不说寨子里的老辈人好多都升到了三阶,就连我们这一辈都有好几只蛊虫进了阶。”

更有那情智高的顺势转了话题:“不过要我说最厉害的还是我们阿南,要不是他发现了小安医师,蛊虫进阶那有这般容易?听人说这些医师当娃崽的时候都是吃足了苦头,他们老家那边不识货,还要把他们赶出寨子,不知是真是假?”

……

话题很快转开,一帮三四十岁的当家汉子围坐在阿苏阿爸身边,生怕惹他老人家不开心,专挑喜庆的事情讲。没多时又见一队十来个小娃崽在一个小朵朵的带领下从楼后边绕了出来,一队四头身五头身排成一排,叽叽喳喳往水潭那边去,说是要去观看潭里的“冻鱼”。

好几个汉子听了连忙站起身,想要叫住自家娃崽。

阿苏阿爸却是摆摆手:“莫要慌,有明月领着,出不了事。”明月就是那个小朵朵,全名阿苏明月,是阿苏措的小女儿,今年只八岁,却颇有点鬼聪明,很像她阿妈。

汉子们却是不解:“阿叔,院子里弄个暖和,潭上虽有结冰,但冰层会不会太薄?要是给小娃崽们踩碎了……”

“不会,不会,阿措讲了,这个巫器只管地面,就算同在院子里,但凡是没有实地的地方,巫器都不会去管的。”阿苏阿爸连声解释,语气里面满满都是自豪。

活到他这般年岁,很多事情都已经看淡,唯有儿孙,那才是真真正正放到心尖子上的。

※※※※※※※※※※※※※※※※※※※※

今天不讲废话,谢谢大家的营养液,送上开心笑脸^o^

读者“斯塔克鹅国军用鹅”,灌溉营养液

读者“唐诗宋词”,灌溉营养液

读者“bear”,灌溉营养液

读者“bear”,灌溉营养液

读者“蛇发女妖”,灌溉营养液

读者“读者之中”,灌溉营养液

读者“”,灌溉营养液

第129章 寿宴插曲

没多时小娃娃小崽崽们大呼小叫着冲回来,一个个小脸冻的通红,跑到院子里又蹦又跳,嘴里还大叫着“好冷”“好冷”……显然是刚刚在寒潭那边吃了苦头。

看着小家伙们的闹腾劲儿,一帮无良大人们哈哈大笑。

“哟嗬,啥事儿你们弄个高兴?”又有新到客人在阿苏措的陪同下走进来,看到院子里的热闹景象含笑开口。

一众汉子连忙起身,纷纷开口招呼来人:

“阿浸才到啊……”

“浸阿哥您来的正好……”

“浸阿叔您快过来坐过来坐……”

……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朗阿人引以为傲的大匠师朗阿浸。早在新街建立之初,他就让二徒弟带着匠人过来开了新街第一间木器工坊,前些年他跟月街大工坊满契,又带着妻儿老小举家迁来新街。不过这两年木器坊的具体事务他都交给几个徒弟在打理,自己则在忙着新街总商会的事情——新街这边接受了阿苏南的建议,不设立官办企业,一众器坊皆是私营,官方只是牵头组建商会,制定行业标准,并确保各项标准得以实施。

朗阿浸今天可不是独个人过来的,后面还跟着妻儿徒弟十好几口子人,他自己坐到了阿苏阿爸的圈子里,妻子则带着一双娃崽去找阿苏阿妈。

阿苏阿妈正陪着女客们坐在楼前廊下听巫器里播放的戏文……好吧,应该是一众女客陪着阿苏阿妈坐在廊下听戏文,她现在也是快五十的人了,对于家乡人来说也是个熊猫级别的“老阿妈”。以至于看她被人众星捧月般围在当中,阿苏南竟是生出了自家出了个“贾母”的错觉,然后又自觉好笑,自家朴实的“乡土阿妈”,跟那位享用着泼天富贵的老太太哪有半分相似之处?

阿苏措的这座宅院有一前一后两栋主楼,前楼是座两层小楼,主要用于接待客人,阿苏南夫夫两人偶尔回家也是住在前楼;后楼要稍大一些,一共有三层,阿哥一家并阿爸阿妈都住后楼。今天做寿也是如此,阿爸阿妈的客人去后楼后院,阿苏南的客人们则坐在前楼的大厅里面。

阿苏南身边的这个群体特别有意思,有巫士,也有普通人,普通人当中有出自巫夷最高学馆的,也有第一次走出寨子的山里小阿哥,背景可谓千差万别,未来之路也是各不相同,唯一的共通点大概就是都很年轻吧。

其实阿爸的寿宴,阿苏家本不想大肆操办的,原本打算只请一些经常走动的亲友就行了,但架不住人多嘴杂,消息被漏了出去。像座中这些年轻人,大都不在宾客名单当中,但他们要么是朗阿乡邻的子侄,要么就是这些年因阿苏南而觉醒的年轻巫士,得到消息纷纷询问,兄弟俩没法子,干脆宅门大开,来者皆是客,只再三申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寿礼,一顿宴席他们兄弟俩还是付担得起的。

这会子这群人正在争论着“要在何处建造新安第二座街子”的问题,其实刚开始讨论的话题是“要不要建造第二座街子”,一群人分作正反两方,正方主要是非巫士精英,巫士们则大都持反对意见。结果没过多久,话题就被几个名校毕业生带到了“何时建立”“何处建立”上面,直看的阿苏南好笑不已,看样子论到玩政治,巫士们远非名校生的对手啊。

他看旁边几个朗阿小阿哥一直都在满脸好奇地认真倾听,于是低声问他们:“你们同意建造第二座街子吗?”

几个小阿哥顿时红了脸,嚅嗫了半天,才有一个胆子大点的少年不好意思的道:“我……我……我没听明白……”

他所谓的“没听明白”,并不是说听不懂,巫夷老早就普及了初等教育,各处的方言跟月街官话的差别都不是很大,至少没大到会影响交流和沟通的地步,他们只是受眼界所限,不太理解双方的论据论点。

阿苏南笑道:“没关系,谁都不是生来就明白的。他们讲说我们要建第二座街子……”于是,阿苏南一番深入浅出,极有耐心地把双方意见归纳总结,讲解给几个小阿哥听。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