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3


说出乳名是黛玉起的才笑不出来了,这会儿又开始担心女儿也有个让人发笑的名字,到时可怎么跟她交待啊。

黛玉就把她们四人给孩子想的名字说了,司徒澈窘得整张脸皱成一团,无奈道,“堂堂郡主,用妞这个带有乡土气息的字,你就不怕女儿以后埋怨你吗?”

黛玉哼了声,“我的乳名还叫带鱼呢,我跟谁说理去。”

司徒澈都傻眼了,“是我想的那个带鱼吗?岳父岳母怎么会给女儿起这种名字?”

黛玉呵呵笑着,回到王府就把小时候如何发现乳名的谐音,以及在蓬莱出海游玩的经过说了。

司徒澈听得两眼放光,向往道,“等自行车作坊走上正轨,我们糖妞也长大了,你教她作画,我教她写诗,我们一家三口游遍三山五岳,把这大好河山都记在笔下,永世流传下去。”

黛玉应道,“好呀,我听说北方有北海,虽在内陆却是咸水,里面的鱼类也跟海洋里的一样,冬季结冰后好似巨大的琉璃世界,明净无暇。

南方的琼岛海域如整块碧玉投入人间,海鱼品类丰富种族繁盛,素有一半海水一半鱼的美誉,还有西域的大漠,屋脊的雪山,都要去看看才不算白来人间一趟。”

黛玉这个新年过得很舒坦,外头为糖引的事都快火上房了,却没人敢来福亲王府打扰,生怕宝贝皇孙有个好歹,被暴怒的皇上抹了脖子。

连一墙之隔的林家都清清净净的,两家离得这么近,据说内院还有水路相连,谁知道亲王妃在哪一边呢,还是离远着些为妙。

林海没想到自己也有狐假虎威的一天,没人打扰正好落个轻闲,不过跟亲戚还是不能疏远了,吴彧过了正月就要到北方赴任,也要正式摆个酒,为他庆贺一番。

他和贾敏商量,在初四这天摆酒,内外请两个戏班,再给孩子们请个杂耍班子,邀亲朋故旧来家里乐一天。

黛玉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她很久没跟师公好好说过话了,之前相隔两地,师公调回京城后又因身份所限不好见面,正好借着新年聚一聚。

王义调到京城后就把老妻和长子一家接到身边,他有两个儿子五个孙子,最会读书的长子也只考到举人,在林海手下当个笔吏

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到两个嫡重孙身上,把他们接到身边亲自教导。

黛玉看着苍老了很多的师公,心疼得直叹气。

王义不以为意的笑道,“王妃不用为我担心,族里还有荣邦那小子撑着,我不过是尽人事罢了,两个小的能否读出来还要看天意,兴衰成败又岂是人力能决定的。”

黛玉强笑道,“师公能想开就好,儿孙自有儿孙福,有爹爹和我在,还能让他们吃亏不成,千万不要为家里的事气坏了身体。”

王义点头应了声,又正色道,“王妃也要记住,千万要稳住,皇上就两个儿子,看似省心,实则再凶险不过,朝中有多少眼睛盯着呢,只等着兄弟两个生出间隙,那些宵小之辈就会像苍蝇一样叮上来。

皇上如今春秋正盛,这时候出头就是自寻死路,王妃要劝福亲王远离朝堂,万不可露出插手朝政之意。”

黛玉在坐上欠身领训,恭敬道,“师公的话孙女记下了,请师公放心,我们夫妻都没那个意思,以后大不了避出去游历天下,师公也要保养好身体,等致仕了和我们一起出去玩儿。”

王义哈哈大笑,“好好,老夫凭生最爱吃海鲜,等致仕了我们一起出海打鱼去。”

年初四应邀来林家的都是自家人,贾家两房人,出嫁的迎春和探春,连同宝玉的未婚妻司徒颖一家也来了。

他们家跟其余几家宗室共同领到了一个糖引,宝玉有六品爵位,去年又考上了童生,司徒颖还当宝玉是为给她争光才考的科举,逢人就笑得春风得意,开心得嘴跟抹了蜜似的。

凤姐儿见状直呼自己被比下去了,抱着贾敏求安慰。

贾敏哈哈笑道,“没听说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么,看颖儿笑得多好看,你就一边哭去吧。”

司徒颖笑道,“要说好看,还得是我们宝琴妹妹,我听说婚礼提前到二月初了,可需要帮忙么?”

三姨笑道,“他大表哥二月就要去北方上任,要亲眼看着弟弟成家才安心,因此婚礼就提前了两个月,你三月份也要出阁了,还不够你忙的?”

司徒颖的母亲笑道,“家里姐妹多,颖儿是最小的,嫁女儿都嫁出经验来了,各色东西也是全的,嫁妆也早早备齐了,还真没什么可忙的。”

薛太太赶忙道,“都需要预备什么?请亲家太太教教我,我家就这一个闺女,我跟她父亲兄长愁得都快掉头发了。”

林家热热闹闹的过了年,二月初三去宫里为太后贺寿,初六这天,林翀就欢欢喜喜的把薛宝琴迎进家门。

林江原本是准备了院子的,在药房后面买了个四进大宅子,就在三姨和薛家的前趟街。

林海直接让他一边待着去,林家的堂少爷哪有离家别居的道理,那房子可以等孙子娶媳妇时再用,林翀是自家娃儿,谁也别想拐走。

第278章 第二百七十八章

林翀成了亲, 全家又开始忙着吴彧一家北上赴任的事,前去乌兰巴托守边的武官不止吴彧一人,他们约定二月十二这天一同北上, 在路上彼此也能有个照应。

家里除了准备行李, 贾敏还要教导珍娘到任时如何安排处理后宅诸事, 以及跟官员家眷来往应酬。

在京中有亲王府和林家撑着, 谁也不敢为难珍娘, 两家人却够不到北方边境那么远的地方, 就算事后能帮她讨回公道, 亏也先吃完了。

三姨舍不得琪姐儿珉哥儿, 他们一个十岁, 一个才七岁, 北边苦寒又不安全,不如留在京里自己带着。

两个小的却不肯离开父母, 他们住在胡将军府上,经常听胡爷爷讲外面的世界,一颗心早飞到草原上了,哪里还肯留在京中整日关在院子里。

三姨见状只能笑骂几声小没良心的,多预备些皮毛和棉花给他们到北方御寒。

黛玉还找来工匠,教他们如何砌火炕和地龙, 包括修车换轴,给马套缰绳拖具都让他们学一遍, 万一遇到危险, 至少得会逃跑才行。

薛家那边又送了两辆马车过来, 要论对马车舒适性的研究, 没有比整年南北跑货的商贾更有心得了。

车上的坐椅是用竹条一层层编织而成的,再配上厚厚的棉垫子, 不仅舒适度极佳,还有相当强的减震作用。

全家忙了几天,在二月十二这天送走了吴彧一家,今年派往北方各处的将军有六人,校尉等军官二十多人,三十几家队伍一早在城门外集合,浩浩荡荡往北方而去。

吴彧临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