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0
加武举做准备。
三个孩子都是学习知识提升自身的年纪,想过得随性洒脱是没可能的,当长辈的只能偶尔带孩子们游玩几天,开拓眼界的同时也可以放松身心。
重阳节有三天假期,前后再请一天假,就有五天可以出行,一同请假的还有柳荟,他那儿子听说师兄弟要乘船出海,恨不能跳到房梁上去,不带他去能把房子拆了。
同行的还有三姨母女,王大人是个工作狂,别说请假了,连放假都很少休息,是不可能跟他们出来玩儿的。
清早全家人出了东城门,登上停在码头的自家游船,东城外的河道西通京杭大运河,东到距离扬州城最近的出海口,不远处就是江苏最大的海运港口,也是贾家曾经监造海舫,修整海塘之处。
说起来,这个港口有大半是黛玉外祖监造的,如今人走茶凉,这里的人早就忘记几十年前在此地兢兢业业的荣国公贾代善了。
林家的游船在河道上是大块头,到海里就成了小虾米,根本不敢往深海里走,只能贴着海岸航行。
来到海运港口的外围,蔚蓝的大海连天接地,好似立在眼前,海面上帆墙如云,舳舻千里,港口的卸载吊桥高高耸立着,好像旧照片里上海外滩的留影。
全家人站在甲板上,被港口的壮观画面深深震撼了,贾敏拉着三姨,问她可曾记起什么,还能看到昔日父亲在时的痕迹么。
三姨看了半晌才摇头,“我虽是出生在这里的,回京那年年纪还小呢,只记得在扬州的府邸不算大,外头也没多少建筑,如今哪还有一处闲着的地方了。”
贾敏叹气,“也是啊,这都多少年了,我连荣国府里很多地方都记不得了,现在回去准得迷路。”
黛玉好奇的问道,“那我们家在京中的府邸是什么样的?”
贾敏失笑,“就是个五进带花园的小院子,比西禁院大点有限,东边是敕造的侯府主体建筑,我嫁过去时家里已没了爵位,因此都封了起来。
如今爵位又回来了,能开放多大地方还得问过礼部才知道,反正我们又不回京,且封着去好了。”
黛玉皱起小眉头,嫌弃的嘟囔,“好小,这要怎么住啊?”
她住惯了大宅子,想到回京后就要住进西禁院那么小的地方,更不想回去了。
贾敏心里那点伤感都被气跑了,戳了女儿一指头,嗔道,“你啊,就是由奢入简难的典型,是冻着你还是饿着你了,好好的宅子,怎么就不能住了?”
黛玉坏笑,“哪天要是调回京城,最无法适应的应该是小弟才对,那小子整日疯跑,被关在小院子里还不得憋疯。”
贾敏冷笑,“依你爹在盐政上的表现,想调回去至少还得三年,到时茂茂都五岁该启蒙了,还整日只想着疯跑就打断他的腿。”
黛玉听得一愣,看向爹爹怀里开心的呜啊大叫的弟弟,喃喃道,
“茂茂出生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展眼就要启蒙了,时间过得也太快了。”
贾敏咯咯直笑,“为娘还感觉你出生是昨天的事呢,如今不也快七岁,是个大姑娘了。”
黛玉心中一凛,对哦,过了今年她就七岁了,原著中黛玉是今年年底到的荣国府,转过年就七岁,红楼梦原著结束了前期的铺垫剧情,绛珠仙子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
把头埋在娘亲怀里,掩住控制不住的表情,黛玉闷闷的开口,
“我跟弟弟很快就会长大的,到时由我们开船带爹爹娘亲出来玩儿,再一起感叹时间过得好快。”
贾敏和一群长辈笑了起来,取笑黛玉道,“等茂茂长大你就有个小女婿一起开船了,就是不知什么人才能配得上我们翕儿。”
黛玉收敛好心情,抬头冷哼一声,“我什么样的男人都看不上,才不要嫁人呢。”
一旁的瑞娘猛点头,“对啊对啊,男人太讨厌了。”
大家想到她跟柳湘莲两天打三场,一对小冤家的样子,都笑到不行。
柳太太跟三姨相视而笑,眼中的意思彼此都明白,一个是理国公府的旁系,一个是荣国公府的外孙女,又拜在同一个师傅门下,两个孩子都是缺点一大堆,优点寥寥可数,正好凑成一堆,省得祸害别人去。
游船在港口附近走了一遍,将所有景色都赏尽时已经到傍晚了,大家离船登上码头,在最大的酒楼住了一晚。
第二天航行到一片安静的海域,才打开船舱下面装活鱼的舱室,放几条鲛鱼游回大海。
至于它们是从蓬莱抓到,放到江苏海域会不会有水土不服,或是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发生,黛玉讪笑着把这个问题丢出大脑,反正海洋是相通的,谁还不能迷个路了。
放走了鲛鱼,他们又挑了一处沙质细腻,海水透明的沙滩,在上面垂钓赶海,用抓到的海物烧烤煮汤。
茂茂几个后来的孩子从没这么玩儿过,兴奋的在沙滩上跑来跑去,大姐儿本来不大喜欢活动,这会儿也爬出去老远,还拉着张绘的手企图站起来。
珍娘是大姑娘了,不好像弟妹们疯玩,她和吴彧抓了很多小螃蟹,拿油炸了鲜香酥脆,用来下酒最合适了。
在海里玩了四天,人困马乏的回到家,进门就发现王大人脸色古怪,看着吴彧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吴彧在心里过了遍自己身上可能发生的事,发现最严重的情况就是田庄被人抢了,其余再没什么可值得忧心的。
他笑道,“师公怎么这幅表情,难道是我爹出事了?”
吴彧只是随口一说,怎知师公的表情更古怪了,他叹道,“昨天刚接到的信,你祖父于八月十七日过世,因家中无人在军中任职,头七过后就要回到河北老家,送信来让你回去奔丧。”
他说完大家都担心的看向吴彧,发现他没多少伤心的表情,反倒有点像不通畅了。
吴彧无语半晌,才道,“我往哪儿奔丧去?我现在才知道老家在河北,他们有写在河北哪里了吗?”
王大人缓缓摇头,自家孩子连老家在哪儿都不知道,这就很离谱了,吴家上下都是些什么东西哦。
黛玉在旁插话道,“他们无官无职,在北方待不下去只能回老家,也就是说大哥是家里唯一有功名的人,还不得紧扒着不放啊。”
贾敏冷哼,“当初那些混账是怎么对待彧儿的,敢扒上来就剁了他们的爪子。”
林海摇头叹道,“孝字大过天,家里父亲还在,他提出的要求可不好驳回。”
在不了解详情的情况下分析不出结果,只得先回房休息,由师公写信给河北巡府,请他帮忙查一下吴家原籍在何处。
黛玉想着大哥如今的处境,脑中闪过的全是宅斗文,洗漱过后跑到正院,先哄睡了弟弟又来找父母,说出自己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