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6


顾汐只是引导着顾家人说出他们的想法:“那你们觉得我得出多少?”

一说到这,顾家人就不消停了。

顾文贵:“你弟的学费你得出吧?一年的学费就要十九万了!我和你妈这把年纪了哪有能力赚钱?”

李华英也道:“生活费这边你也得帮衬,你弟在国外生活可不容易,得租房,还不让打工,他吃得可节省了,一个月怎么也得六千吧?”

顾志连忙补充:“姐,六千块根本不够花,一年怎么样也得花个十二三万的!我还是省着钱花呢,一个月打底都要一万。”

顾文贵又想起了什么,迅速补充:“还有你弟的来回机票你肯定也得出吧?一张机票少说也要一两万了,这个钱也不少。”

李华英继续哭穷:“我们俩赚的钱,也就够我们两口子生活费,我们不还得存点钱,以后你们俩结婚用。”

顾汐看乐了,顾家人真的将“大梦想家”这四个字刻进了DNA里,让刚毕业工作的女儿一年出三十来万,也真说得出口。

他们也是在顾汐身上尝到了甜头,上辈子原身每次被逼,最后不都实现了顾家人的野望?连自己的赔偿金都被顾家人尽数收走。

想要的东西要到了,顾汐迅速存图。

车刚好开到,顾汐和秦院士示意自己要打电话,便走到了旁边,拨通了顾文贵的电话。

顾家原有的生态链是顾汐-顾文贵-李华英-顾志。

顾文贵的手机,是顾志和李华英淘汰下来的,功能寥寥,想要录音也不太可能。

电话接通,顾文贵难得的热情:“汐汐,我和你妈商量了,这钱还是不能一下就都打给你弟弟,他管不住钱的,我和你妈按月去换汇打给他。”

顾汐笑道:“爸,我也没说我要打钱吧?”

她没等顾文贵回话:“从今天开始,我一分钱也不会往家里打了,以前的账单我已经拉好了,从我这你们还赚了,多的钱就做给你们的赡养费,够你们用到七老八十了,至于弟弟嘛,是你们生的,又不是我生的,我没义务管他。”

说完,顾汐便痛快地把电话挂了,将顾家人的手机号码拉入了黑名单。

账单是沙沙帮忙整理的,绝对完整,而刚刚那离谱的聊天记录顾汐也已经截图。

可以说,她已经站在了不败之地。

当然,肯定网上还是会有些圣母心泛滥的人觉得她心思恶毒。

但是who cares?

她只要做好本职工作,难道病人会因为“这个医生没给她爹妈钱”就选择拒绝来看病吗?

就算真有这么想不开的吧,那就下一个不就得了。

顾家人还在信息里各种叫嚣,顾汐熟练地挨个设置了免打扰。

没把他们最后的联系方式也删除,那是为了能站在不败之地,这要是顾家人真死了,她还是会回去奔丧的。

顾汐想了想,给徐灼发了条信息。

虽然她不觉得自己会短命,但还是要做好准备。

她要立好遗嘱,届时人走了钱就往外捐,才不会给顾家人留上一丝半毫。

“这位是我的学生,顾汐。”见顾汐回到队伍,秦院士便颇为骄傲地向当地医院的人介绍了她。

她的这个学生,也确实值得他的骄傲。

“顾医生,您好。”来接待的院长看上去应该是临床出身,看向顾汐整个人便满是热情。

类似的交流他们的医院受益繁多。

当地不少囊中羞涩的病人也能趁此机会得到大城市的医生治疗。

院长走在前头:“秦院士,您说了要来,我们前两周就发了文章,现在院里的病人是人满为患,我已经在办公室里准备好了病例,您看着选,合适做的就做,不合适的您也别担心,抱在我的身上,我会劝他们先回去,绝对不影响你们的工作!”

院长这话大义凛然,可实际上却包含了自己的种种私心。

秦院士这人,是标准的达则兼济天下,他哪里做得出病人都已经到门口了,再让他们从失望到绝望,打道回府。

“我这回带了很多人来,我的这个小徒弟,也已经能独立做手术了。”秦院士认真道,“你们还是得送医生去我们那进修,我现在在院里还说得上话,我会尽量给你们安排,以后定期带人过来。”

院长讪笑着不敢答应。

他也难啊。

他们当然知道提升技术的重要性,可进修不是说的那么简单。且不说愿意留在他们当地的医生都水平有限,即使进修也未必能学来技术,就说这真送出去了吧,他们还害怕人回不来呢。

顾汐在后头看着这一切,便觉得任重而道远。

学医越久,她这股紧迫感就越难以控制。

这一次获得的成就感那是前所未有的,可同时这颗心,也像是有个空洞般,填补得非常的慢。

过去那些烦人的事情都已经处理完毕,她现在,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了。

……

灼言灼语的科普栏目一上线,便达成了现象级别的效果。

他的人脉广得吓人,请来的嘉宾都是平时大家找黄牛都未必能挂上号的国内大牛级别的医生。

这些医生大多日常有授课要求,再加上徐灼的引导和编辑,讲解起知识来深入浅出,再配合上徐灼团队制作的相关动画和图片,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寓教于乐。

徐灼这单一个视频,就花了不少时间打磨,他找了不少观众,有老有幼,文化程度各不相同,通过和他们多次的探讨,使得这视频做到无门槛式科普。

用了这么多心,视频的效果自然不用说,热搜上了,往外传了,还顺道把每回上节目的医生都给捧红。

上节目的医生账号关注飙升。

好处是他们也能参与科普了——虽然不像是徐灼做得这么完美,这么无门槛,但医生及他的团队会在评论区互动,时常能帮着解决问题。

坏处呢,是不少这些医生的病人叫苦连天,这些医生红了,挂他们号的人多了,老病患有时候都挂不上号。

好在国内打击黄牛的政策愈发严厉,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抢不到票也没有太多怨言。

互联网的跟风现象愈发明显,徐灼这医学科普视频一红,大家便迅速跟上。

一时之间,似乎人人都在关注医学,当年的医学报考率都随之飙升。

自媒体的风,也刮到了其他圈上,这不,好几个医学综艺、纪录片就跟着开拍了。

这个月要上线的医学纪录片《向死而生》受到的关注最高。

一是因为拍摄纪录片的团队是国内的王牌团队。

二是因为拍摄地在可以被称为国内最好的医院之一的A市人民医院之中。

三呢……则是因为大红人灼言灼语忽然转发了。

还真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