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7


招揽了不少同盟。

之前被蒙恬从河套打跑的部落,并没有被李信等人的队伍全歼,还逃出来了一些。这些人不知怎么也加入了队伍,因为他们有种植经验,在联盟里很受欢迎。

匈奴部落都指望抢到地盘之后跟他们学学怎么种地。

始皇:……

倒数第一跟着倒数第二补课是吧?

也不是不行。

始皇给边郡下达了新的指令,让他们看看这次匈奴和东胡的战争能不能占到便宜。要是他们可以打个两败俱伤,大秦就能渔翁得利了。

哪怕只有一方败了,也能操作。

匈奴打赢了他们就主动接触东胡,以相助的借口帮他们赶走匈奴人。到时候顺势招安东胡,还能剿灭匈奴的大量有生力量,方便后续施展收编计划。

东胡打赢了,那就直接收编匈奴。至于东胡,等消化了匈奴再动手,反正这辈子他们父子的时间还很多。

扶苏看着父亲写下的计划,提议道:

“不如把韩信派去东北边塞,参与此次战事。”

这几年韩信一直跟着蒙恬,在蒙恬收服河套的战役里立下了大功。但他继续留在上郡就纯属浪费人才了,上郡这一块明显很长时间内都不会继续发生战事。

之前北郡那边不缺将领,他们就没把韩信派过去打乱阵型。

如今要出兵东北,进入东胡的领地范围了。驻守北郡的将军们都得留在自己的郡内主持大局,领兵出征的人选自然可以重新决定。

只是韩信现在还不到二十岁,不知让他去当主将,众人可会信服?

作者有话要说:

稷儿:寡人是不是听错了?谁年纪大了脑子糊涂了?

驷儿:你啊

稷儿:……

第118章 琉璃房

韩信虽然年纪小,但他确实是个天生的将星。上郡那一战表现得可圈可点,令不少老将刮目相看。

光凭这个战绩,直接去做主将也不是不行。尤其在大秦,有始皇帝的支持,旁人绝不会置喙什么。

——陛下可比他们会看人,陛下觉得韩信可以,那韩信肯定可以!

小韩将军就这么走马上任了。

不过大战一时半会儿还打不起来。

毕竟他们得先等匈奴纠集到足够多的人手后,再坐等匈奴和东胡打出个结果来。接着才能制定进一步的战略,为大秦捞到足够多好处。

所以韩信去了辽东郡后没有着急动手,而是在耐心地训练士兵。

辽东那边的兵卒已经习惯了原本的将领,对于空降的韩信并不熟悉。韩信想要在军中树立起威望来,光靠河套之战的战功还不够。

正式开战之前,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北边战事稍歇,西南也同样传来了愿意归顺的迹象。

百越等地轰轰烈烈搞基建发展的动静瞒不过隔壁的西南夷,即滇地。

一边是秦军的穷追不舍,一边是百越迅速脱离蛮夷迈入文明社会。有这个打样在,西南地区的夷人难免会心动。

滇地同样不是一个完全团结的地区。

数十年前,楚国曾经派遣将领庄蹻,由黔中郡入滇,占领了夜郎国。后来秦国攻占黔中,断了庄蹻的归路。

楚国不甘心失败,和秦国在黔中展开了反复的争夺战。

这么动乱的情况下,庄蹻实在没有办法归国。只好干脆学习当地人的习俗和装扮,融入了滇地夷人之中,干脆在此定居了。

靠着庄蹻的这一次行动,西南地区和中原产生了许多交集。这是中原开发云贵高原的一次关键性事件,具有极强的历史意义。

所以西南夷其实是尝过一次甜头的,很知道如果秦国愿意带他们发展的话,对滇地好处极大。

只不过这边自立惯了,夷人族群也众多。想要他们立刻就归顺并不容易,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非常难搞。

始皇帝派去和夷人的交涉就不是很顺利。

和后世民族众多的云南不一样,此时的古滇国并没有那么多并驾齐驱的种族。在这里,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滇族。

滇族在滇地的地位有一点类似于后世汉族在华夏的地位,人口多且掌握大量权柄,以其为核心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国家。

比起百越的原始部落,滇国能称之为国,自然是因为它已经形成了比较早期的国家体制。

滇国有相当正规的部队,人数多达数万。它还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比如进贡、赋税、刑法等。

这样一个国家,倘若君主怀抱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那让它归顺就很难了。

滇国哪怕眼馋秦国的先进技术,可他们自己也不是完全没有技术的。不像百越一穷二白,所以就没那么好骗。

不过领头羊的存在,自然有其好处。

相比起来,这样的政体收服的复杂程度会大大降低。只要搞定滇族,基本就搞定西南了。

否则要真和后头那些朝代一样,每个夷人民族都实力相当,恐怕会更难拉拢。

又多又杂的民族会导致他们的风俗也不尽相同,面对这么多不同的民族,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哪家的雷区。

偏偏每家都势大,一个也不能惹。所以大部分朝代的当地官员都得小心翼翼的,尽量和所有族群都交好。

就这还得担心他们时不时叛乱一下,或者在某几族互相火拼时自己遭受波及。

滇国对于秦国的态度不是很满意。

滇王认为,大秦皇帝可以亲自去和百越谈条件,对百越那么礼遇,为什么不能给他们西南同等的对待?

而且光同等的也不太行,他们滇国明显比百越更先进。所以秦国要更礼遇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好处。

简单点说,就是滇国打算漫天要价。

偏偏他们是有过见识的,不如百越淳朴好骗,没办法随便给点甜头就打发掉。

始皇帝当然不会允许他们坐地起价。

朝会上,有臣子就坐不住了。

朝中众臣原就不是很赞同陛下当初给百越那么大的优待,现在滇国拿百越说事,言语间不是很看得起他们陛下,这就让群臣更加恼火了。

免不得有人旧事重提:

“陛下当初就不该亲自接见百越首领,倒是让某些人认不清自己的身份了。”

已经升任国尉、并决定以尉为姓氏的尉缭闻言,掀了掀眼皮。

得亏百越才刚归附,没那本事往朝中安插人手,自己族内也没出个能在咸阳任职的官吏。否则这家伙当庭说这种话,传回百越岂不是要挑拨得原本安分的百越心生怨怼?

尉缭实在是无法理解这些同僚。

首先,事情已经发生过了,再抱怨也于事无补。不仅没好处,还会引发不良后果,他们开口之前不动脑子是吗?

或许只是太过傲慢了,从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