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5


道他们想要什么东西,当爹的居然丝毫不了解。

忙于朝政不过是个借口,他再忙,和太子相关的事情也有空过问。太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可是一清二楚的。

扶苏借口挑礼物太费劲好累,又没骨头似的往父亲身上一靠,像个慵懒的大猫猫。

他见父亲不知道在沉思什么,便问了一句。

听完之后,扶苏说道:

“父亲关心我一个就好了,弟弟妹妹那么多,哪里关心得过来?都说长兄如父,既然有我在,我替父亲关心他们即可。”

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就是不想让父亲把心思分给别的孩子。

秦王政也不知道是听出来了还是没听出来,想着现在这样的确能叫儿女们关系和睦敬爱兄长,便干脆放开不管了。

他缓缓点头:

“也好。”

扶苏忽然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小陶人,递给父亲看。

“骊山陵的工匠开始制兵马俑了,我听闻他们做得惟妙惟肖,便让人做了个小的送来瞧瞧。”

兵马俑扶苏上辈子看得多了,但后来父亲驾崩之后他就很后悔没叫人照着父亲的模样做个小点的陶俑留下来。

陶俑的模样是不会变的,人的记忆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扶苏一直担心自己记忆里父亲的模样其实并非真实的模样,要是有个彩色的陶俑能日日观看就好了。

前段时间他招了个工匠回咸阳,给了对方一副画让他照着做。那工匠又入宫了一回远远看了秦王一眼,之后照着画像做出来的居然当真一模一样。

秦王政看着面前巴掌大的小陶俑有些无言以对。

他提醒爱子:

“兵马俑是陪葬品。”

这种东西随身携带不太合适。

扶苏点头:

“我知道,但小人俑不算入内。”

扶苏有自己的道理,做过兵马俑的工匠再做别的人俑,那么那个人俑自然容易让人觉得也是陪葬品,活人不好随身携带。

但他这不是特意找了个还没来得及做的工匠吗?对方没做过兵马俑,以后专门做非陪葬品的人俑玩偶就行。

扶苏还给父亲多角度展示那个小小的秦王政做得有多像,颜色调得极好,皮肤看着都不显假呢。

他说出了虎狼之词:

“回头让那工匠多做几个不同模样的,这个是父亲站立的样子,我还想要坐姿、睡姿,各式各样的。”

秦王政:……大可不必!

从没见过真人手办的秦王政有点遭不住这个,伸手夺过‘小秦王’,丢下一句“不许再做这种东西”,便匆匆离去了。

看背影颇有点落荒而逃的架势。

扶苏慢悠悠从袖子里掏出了另一个一模一样的‘小秦王’,爱惜地用绢帛包好。

察觉到身侧有欲言又止的目光,他偏头冲蒙毅和史官笑了笑。

太子殿下表示:

“不要紧,父亲只是有点害羞罢了。”

蒙毅:……

史官默默提笔,将此事如实记录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史官+蒙毅:一时不知道是秦王害羞比较一言难尽,还是太子半点都不害臊比较一言难尽。

ps:公子高的妻子没有记载,李氏女是私设。

第72章 大秦新风尚

虽然父亲拿着东西跑了,但扶苏推测应该不是拿去销毁,而是收起来眼不见为净。

这种情况扶苏早有预料,包括父亲方才说的那句“以后不许再做了”。

既然父亲都发了话,那作为孝顺儿子,扶苏当然不能忤逆父亲。不过以后不再做,并不影响在此之前扶苏早就命人做好的那些不是?

扶苏优哉游哉地回到自己的寝殿,来到侧翼的配殿之中。殿中案几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个墨家制作的琉璃展盒,划分出了许多个方形的格子,不同的陶俑待在各自的方格之中,井然有序。

除却秦王的单人陶俑之外,还有不少是父子一套的。扶苏将手中落单的那只轻轻放进最后的空位里,心满意足地合上琉璃盖子。

父亲偶尔会来他的寝殿,但一般不进这边的配殿。所以东西放在这边,不用担心父亲看到之后恼羞成怒,全部没收。

他可没准备更多的备份了,没收了就真没了。

另一边,秦王政去而复返。

他把东西放好之后忽然想起来,以扶苏的性子说不准手里还有更多的陶俑。但等他回到正殿,臭小子已经不知道去了哪里。

这会儿再去找人、叫他把东西交出来,已经迟了,扶苏不会承认的。刚才就应该早些折返,将人捉个人赃并获。

秦王政只好重新拿起奏折,努力将这些烦心事抛之脑后。

不过那些奏折怎么都看不进去,过了片刻,还是没忍住询问侍者:

“替太子做陶俑的工匠何在?”

侍者不知王上为何突然问起这个,难道是担心太子阳奉阴违,依然偷偷联络工匠制俑,所以决定单独警告工匠吗?

他小心翼翼地答道:

“工匠如今就在咸阳宫中。”

咸阳宫里有个单独的地方,是给各式工匠做活用的。寻常打首饰、做木工、雕花等等的手艺人都在那里,制陶匠自然也被安排了过去。

秦王政朝外面看了看,确定爱子还未归来,飞快地说道:

“让他做几个太子的陶俑送来。”

虽然让儿子拿着自己的陶俑欣赏很羞耻,但这种小小的陶俑确实十分可爱。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

“莫要让太子知道这件事。”

侍者愣了愣,连忙应下,转身匆匆出去了。

蒙毅:……

史官:……

史官再次提起笔。

秦王政说完自己的要求,心满意足,终于能专心办公了。

那工匠手艺不错,定能将爱子的陶俑做得十分逼真。若是不成,再叫他返工便是。

可惜工匠没见过太子小时候的模样,否则做个幼年体的扶苏更可爱。

工匠做这个确实很行,王上的要求对他来说一点都不困难。便是幼年版本的太子殿下,工匠也能做得出来。

毕竟这都是太子打过样的。

之前送去太子那里的陶俑里就包括了小扶苏和成年扶苏,有极为写实的画像作为参照,保证百分百还原。

刚开始做的时候,工匠还有点生疏,毕竟没做过这么小的。一不小心就容易做坏了,小陶俑的细节更难把控。

但工匠也不敢任由王上和太子的陶俑就这么维持着破损半成品的样子,只能用闲暇时间绞尽脑汁地补救一番。最后完成烧制和上色,勉勉强强算是个瑕疵品。

这样的成品自然不能送去给君上过目,少府令就做主收入府库中,单独找了玉盒存放。

陶俑容易损坏,可得小心保管。否则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