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


挤,急需韩侯替他正名。”

韩安当即大怒:

“我有如此忠心的臣子,他们竟然还敢排挤对方?”

他韩安都沦落到这个地步了,有人愿意支持他,多么令人感动。他绝对不能寒了张平的心,那是他最后的心腹了。

于是韩安告别扶苏之后,连忙备车赶往客舍去见病中的张平。握着对方的手好一番推心置腹,哭诉自己处境艰难。

这个时候韩安倒是有点小聪明了。

他跟张平说别看他吃穿不愁,其实作为阶下囚,很担心哪一天秦王就把他给杀了。秦国朝堂中没有向着他的人,他真的寝食难安,希望相邦能为了他去和秦王虚与委蛇,替他周旋一二。

张良:……

张良在旁边听得满脸麻木。

关键一开始韩安就是在扯借口卖惨,卖着卖着还把他自己骗进去了,当真开始担心秦王哪天不高兴咔擦了他。

张平病中本就心灵脆弱,又难得在众叛亲离之后得到旧主的寄予厚望。瞬间感觉自己非常重要,自己还不能死。

他听着韩安的分析觉得特别有道理,秦王那么反复无常,确实可能突然就把韩王给杀了。

不成不成,他不能坐视不理。他要入朝,成为韩侯的后盾。

张良:…………

爹你清醒一点啊爹!

大秦太子只是来了一趟,韩侯和他爹怎么都变成这样了?秦人真是太狡诈了!

张良深深地感觉到了无力,他一瞬间共情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你们都被太子扶苏给套路了!

可这又是光明正大的阳谋,就算知道他在算计,你也没办法,只能选择入局。

聪明如张良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如何才能破局,他毕竟到如今也只经历了国破,其余的诸如家亡、流离等等,没来得及感受。

以韩国那糟糕的环境,难以培养出见识特别广博的人才,反而会埋没张良的才华。他还需要更多的历练和打磨,方能从璞玉变成美玉。

如今张平决定事秦,张良算是被连带着上了秦国的贼船,想下去可不容易了。

张良哀伤地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暮色,意识到韩国这个烙印已经开始被磨灭了。

连韩侯和韩相都选择了向秦国妥协,谁还会再生出复国之心呢?

张良只能保证自己教导儿孙时多念叨一下故国,但他的儿子、孙子真的能听进去吗?他无法保证。

谁也敌不过时间,只需三代人,就能让秦国完全取代六国,想想真是可怕啊。

这一晚张良枯坐整夜没有合眼,第二天出门看见前几日还病得起不来身的父亲,竟然已经精神奕奕地坐在床边喝粥了。

简直是医学奇迹。

显然,张平这是为了韩侯重新振奋了起来,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了。心中若是有了奔头,比什么灵丹妙药都好使。

张良沉默片刻,上前服侍。

算了,父亲能够振作是件好事。不管如何,亲人总比故国重要。

作者有话要说:

赵姬在地府醒来,看着自己墓中堆满的陶器:???

哪个正常人需要用几百上千个碗、盘、杯、筷子、夜壶、脸盆啊!

就不能多换点种类吗?!

注①张平去世的时间有两个说法,张家后人的记载是灭国的时候死的,《史记》记载是公元前250年。

我这边取的是前一个说法,因为前250年的话,张良怕是要成遗腹子了。

第48章 能者必多劳

张平进入秦国朝堂一事并没有掀起多少水花,大家都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

天底下的人才就那么多,大部分都在六国朝中任职。完全摒弃不用原六国旧臣的话,就得慢慢等待秦国官学里的新吏成长起来,那样效率太低了。

如今朝中有些臣子年纪已经挺大的,再过十来年只怕就要致仕。在秦吏能独当一面之前,总归需要一些人在中间接上。

秦王不会轻易让六国旧臣担任十分要紧的职位,可朝中又不是只有要紧的职位。

张平并不介意自己不受重用,他入朝的本意也只是为了保证韩人能在秦国有一席之地罢了。

韩侯走后他仔细思索了许久。

韩侯说的确实是有道理的,秦国朝中必须要有人能替韩侯说话。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秦国朝堂里只有秦人。这很容易造成一个后果,那就是韩地的人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秦王接纳。

如今秦国官学都是秦地的人入学,也几乎看不到秦国在韩地赵地设立官学。会出现这个状况,不就是因为秦王信不过六国旧民吗?

韩国根本不可能复国,他们身为韩臣,不能沉浸在灭国的痛苦里,必须要替剩下的韩人做打算了。

至少,尽快争取到更公平的待遇。

想想当初被楚国灭掉的越国,那才叫一个惨。越国王室四散进入了百越丛林,过上了如野人般的生活,原越地的人才也很难在和他们文化习俗迥然不同的楚国出头。

如果不想韩人成为下一个越人,就得主动需求改变。

张平决定以身作则,让秦王看到韩人的安分,缩短韩人融合进秦国所花费的时间。

地域的隔阂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消除的,张平不知道这件事要花多久才能达成,他也控制不了韩国旧地有人搞事。

所以他只能从张氏开始约束起来,试图成为韩人中的标杆,引大家效仿。

这么做或许会让张氏背负上骂名,但为了更多的韩人能够得到重用,而非被秦国排挤,他觉得值得。

张平首先拉着儿子张良长谈了一番。

他说:

“我知道是太子扶苏和韩侯说了什么,韩侯才会来劝我。但是子房,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应该知道我们没得选。”

张良默默点头:

“是,父亲,我明白的。”

倘若秦国有崩塌的迹象,哪怕韩国复国无望,他都可能拼一把,加速秦国的灭亡,为故国复仇。

可惜如今的秦国步子虽然迈得很快,却非常稳。韩人注定会融入秦人之中,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既然如此,与其慢慢融入,让别人夺得先机,倒不如自己主动加快速度。

资源就那么多,官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倘若韩人不抓紧这个机会,等到越来越多的六国之人融入秦国,还能给韩人剩下多少利益呢?

“和我们韩人比起来,赵人更难融入秦国。我们该庆幸有他们做对比,或许秦王愿意对韩人更友好一些。”

张良点头:

“父亲说的是,不过秦国正在灭魏。魏国本就人才济济,又与秦国没有旧怨,我韩国地小人少,只怕争不过他们。”

难怪父亲想通之后立刻就开始行动了,只怕也是感受到了来自魏国的危机。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