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7


。这要建造多久、耗费多少民力?我以为殿下是想得太长远了,准备建个几十年,没想到是我狭隘了。”

蒙毅:??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李斯依然在感慨:

“如今看来,殿下分明就猜到了那些庶民会自发建房。虽然他们建的房子不如咸阳城中那么坚固美观,但这些都是可以日后解决的小问题。”

蒙毅:???这哪里是小问题了?

不对,这和太子殿下有什么关系?殿下还能猜到庶民会自己建房不成?

蒙毅觉得李斯有问题。

莫名其妙地把太子殿下捧得那么高,以前没看出来他这么谄媚啊。

李斯啊李斯,你居然是这种人!

不行,等下回宫得提醒一下殿下,不要被李斯带进沟里。阿谀奉承听听就好了,当真了容易飘,人一飘就离跌下来不远了。

李斯见蒙毅满脸不解,以为他是单纯地不懂为什么房子这个是小问题。

于是热心为他解答:

“匆匆搭建的木屋时间长了容易倒塌,但短期内用无妨。等房子老旧了,庶民也赚到了余钱,自然愿意重建一个像咸阳城中那么好的新房,而不是继续糊弄。”

到时候依然是自费建房,还能完成都城建筑风格的统一,不用官府出一点力,岂不美哉?

太子殿下连这么远的事情都考虑到了,不怪人家能当太子,把弟弟妹妹们压得死死的呢。

李斯在心里为自己飞速攀上太子的高枝而得意。

俨然忘了当初是被扶苏逼上贼船的。

蒙毅听完李斯的分析:

“……你说的有点道理!”

李斯也太奸诈了,居然现在就开始算计以后十几年后要让庶民自费建新房了。他怎么那么能算计呢,庶民的钱也要坑。

蒙毅找了个借口提前回宫了,忧心忡忡地把事情和扶苏一说。

扶苏:……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们两个都想多了?

扶苏将几份奏折递给蒙毅:

“郎中令看看吧,王贲将军已经开始攻打楚地北部了,攻魏之战自此而起。”

蒙毅果然肃穆了神色:

“先以楚北为突破口吗?王兄莫非要以此地突进?”

魏国南边有一部分和楚国接壤,就在河南南部地区。攻下这里,不仅可以切断一部分魏楚的联络,还能从这边进军魏国腹地。

之前魏国都在北边和西边防备秦国,哪里能想到秦国会从南打。

王贲这个人用兵很有想法,现在只是刚开始而已。

打下楚北之后,他就会假装被楚国抵抗得无法继续在那里征战,于是帅军退回韩地,扬言要北上从赵国邯郸攻魏。

上辈子魏国信了这个鬼话,着急忙慌地把兵力都转移到北边去防备即将从邯郸那边打过来的敌军了。

哪里能想到王贲这是在声东击西,等魏国调兵结束,立刻重新南下。然后横冲直撞,直取大梁。

可怜大梁乃堂堂魏国国都,就这么天降奇兵遭到了围困。偏偏它地势还不好,被王贲引了黄河水灌城,泡了足足三个月,把城墙都给泡塌了。

魏国就此国灭。

所以说,没事不要把都城建在危险的大江大河附近,尤其还是建在会被水淹的那种地势上。

说起魏国迁都这件事,里头也有个挺好玩的乌龙。

扶苏笑了一声,询问蒙毅:

“郎中令可听过一个传闻,是说魏国迁都大梁,全因被暴秦吓怕了?”

蒙毅:“噗!”

蒙毅因为家学缘故,对各国战事很是了解。魏国迁都这个他曾经听父兄分析过,现在突然听到这么离谱的说辞,一时没忍住。

事实上魏国迁都那会儿,最大的敌人不是秦国,而是韩赵。

是的,包含后来的弱鸡韩国。

当时的魏国拥有魏文侯留下的遗产——河西、河内、已经大部分河东地区。这是哪里来的呢?是从秦国抢来的。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代人,但那时还是魏惠王六年。秦国自商鞅入秦才重新崛起,魏惠王六年距离商鞅入秦还早呢,秦国还是个任人欺压的小可怜。

反而是韩赵,刚刚大败魏军。

赵国想杀了魏惠王,让公子缓去做国君。韩王想分裂魏国,让两个人都拿一部分魏国地盘。

两边没谈拢,于是魏国趁机反攻,渡过了这个危机。

但他能赢不是靠魏国有多强,靠的是韩赵内讧。所以与其说魏国是被秦国吓到了,不如说是被韩赵夹在中间给吓到了。

要知道魏国旧都安邑很不幸地就处在两边的包夹之中,他们国家的地形有点奇葩,那时是狭长的一条,往南和往北不远都是敌国边境。

当然,魏惠王迁都还有很多政治考量。

比如继续待在西边打秦国没意思,不如去东北打齐国。再比如迁都可以压制公子缓的残余势力,巩固自己的统治。等等。

总之魏国自己也想不到,一百多年后会蹦出来个王贲水淹大梁。

这都是吃亏在魏惠王出生太早上了,他要是生在白起那会儿,见证过白起水淹楚国别都鄢城,就会发现大梁有多危险了。

不过提前知道了也不代表能避免。

毕竟黄河她是真的很爱改道,万一追着都城跑,那也没办法。

——对吧,楚国的新都寿春?

幸好黄河夺淮入海是一千多年后的事情了,不然还能再来一次水淹寿春。现在只有一个淮河,不太够淹。

扶苏想到这里,有点惋惜。

虽然水淹城池会死很多庶民,但直接攻城也会死很多士兵。总要有个取舍,扶苏作为秦国太子,自然更心疼自家的兵和民。

那有没有别的办法,跳过水淹,破开城门和城墙呢?

当然有——火药。

然而上一世扶苏因为父亲为丹药所害,对方士存在偏见,直接驱逐了所有方士。直到很多年后,才偶然得知炼丹炸炉的情况,开始针对性研究怎么制作这种可以爆炸的东西。

到扶苏驾崩时,研究也才开始没多久,没能弄出威力足够的成果来。所以这一世重新收拢方士之后,依然得从头研究,暂时指望不上。

扶苏想了想,给王贲去了一封信。

他还是打算尽量救一救城中庶民,水淹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想要更多人活下来,也不是完全没办法。

庶民无非是被淹死、饿死、染病而死的。淹死的救不了,染病的也没法控制,饿死的却有救济的余地。

更何况,情况也不一定会糟糕到这个程度。

大秦只要将城池泡坏就好了,水位不需要太高,可以给庶民留一条活路。

积水能三月不退,绝不可能是纯粹的地势原因。没有秦军故意修堤阻拦,积水早就慢慢流走了。

既然是自建的堤坝,高度当然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