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0


人之量。

阴嫚又问道:

“如此,我只看见了王道,霸道又在何处呢?”

扶苏答:

“与我有益者为精华,与我无益者为糟粕。天下大事由我定夺,若想得我青睐,必得想我所想、急我所急。”

换句话说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诸子百家若想在朝中获得更多的地位,那就得根据天子的想法改造自己的学说。不改,那你就等着被其他家抢占所有的生存空间吧。

阴嫚摇头:

“若秦国不听,百家只会选择离去,另选他人,就如孔先生那样的圣贤一般……”

说到一半,阴嫚自己住了口,她意识到哪里不对了。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是块硬骨头。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特别有骨气,而是因为他们有很多选择的余地。

你不听我的,那算了,总有其他诸侯听我的。大家都不听我的,也没关系,列国那么多、君王更替那么快,迟早能找到我的伯乐。

可是天下一统之后,情况就很不一样了,百家没了其他的备选。

大圣贤自然会坚持己见不愿妥协,但百家弟子却多是寻常人。他们还没有那么强烈的决心,总会有人愿意为了荣华富贵妥协的。

扶苏单手支颐,漫不经心地说道:

“阴嫚,治国要的不是大圣贤,而是实干的人才。”

很多圣贤经营学说非常有一套,能得千古赞誉。但是当官,就未必能当好了。

反而是汲汲营营的人,他们更适应也更适合官场。

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圣贤再好也只能当个招牌供起来,愿意为了君王的想法做出改变的那些人,哪怕他们被别人骂成是蝇营狗苟,可得到实惠的是大秦啊!

扶苏:反正被骂软骨头的是百家子弟,又不是大秦,无所谓。

阴嫚宛如醍醐灌顶。

她以前从未学过这些,因为父亲从未考虑过除了大兄之外的任何人接替王位。他们都没学过君王之道,所有对“如何当好一个王”的了解,都来自于模仿父亲。

可现在看来,父亲如今展现给他们的视角是诸侯王争霸的视角,而非天子统御天下的视角。

他们照着这个学,是要学劈叉的。真想学的话,得等父亲一统天下之后,再去模仿他。

今日大兄提前告诉了阴嫚要怎么做,对她来说是头一次被人手把手教导。虽然她没机会当一把天子,可学了这个也不浪费,毕竟辅佐君王也要抓准君王的心思呀。

阴嫚撑着下巴:

“我觉得,兄长你这个说辞不适合周天子,只适合我大秦天子。”

扶苏伸手揉揉她脑袋,笑而不语。

周天子搞分封,诸侯王封地自主权太大,天子几乎插不上手。所以他们只能走王道,想霸气都很难霸得起来,因为那得诸侯王肯听你的。

只要有诸侯国的存在,诸子百家就有备胎可选。那到时候可别指望对方修改自己的主张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阴嫚重新拿起那些纸张:

“大兄总结这些,是想做什么?拿给父亲看吗?”

父亲好像对法家特别执着,也不知道肯不肯转而走杂家的路子。

扶苏却道:

“即便接纳百家学说,也得以法家为根骨地基。各家主张多为空中楼阁,只能作为律法之上的点缀。父亲虽重法家,也没有固执到那个地步。”

阴嫚恍然:

“以法治国、兼容百家是吗?也对,便是杂家,也不是必须百家占比一致的,自当有多有少、有轻有重。”

扶苏提醒妹妹:

“诸子百家也不是完全不互溶的,商君策中针对农商的改革,便是借鉴了农家的观点。”

年轻人总是想法比较极端,以为所有学派都是独立甚至对立的。其实不然,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取长补短,只是不像杂家那样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了而已。

阴嫚仔细回忆父亲很喜欢的韩非先生的主张,随后说:

“法依势而行,依时而变,约莫就是这般了。”

随即,她就意识到另一个问题。既然法是需要根据时势变更的,那大秦如今的律法,会不会在一统天下之后就不适用了?

阴嫚的表情凝重起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情况就很严峻了。

扶苏将那沓手稿整理好,随口说道:

“所以你接下来,又要加班了。”

刚刚结束工作的阴嫚:

“啊???”

扶苏微笑:

“大秦官学需要合适的书籍作为教材,只学秦律就只能成为底层小吏,无法培养高级官员。为兄需要你去编写教导他们政治素养的书籍,就先按照诸子百家,各编一套吧。”

说着把手稿递过去,示意她以这个为纲领来编。

“我大秦可是十分包容的,所以每一家都是可选的选修科目。不喜欢法家不要紧,学完基础的秦律和必修的法家学说之后,还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别派学说(删减版)进行学习。”

至于之后这些人会不会基于删减版再发展出自己的主张,为各家增添更多适合大秦的理论,那就是后话了。

他可没有魔改各家学说,他只是教学的时候只挑了一部分教而已。

相反,那些诸子百家内部的领头人物,倒是很喜欢魔改,提出自己独特的主张。和他们一比,秦国官学简直太安分了。

阴嫚:…………

阴嫚算了一下诸子百家的数量,倒抽一口凉气。

大兄可没有把每一家的学说都做完删减,他只挑了最有名的那几家。但是阴嫚得把每一家的教材都写出来,而且教材的字数还不能太少,不然学两天就学完了像什么样。

这个工程量,会不会略大了亿点点?

阴嫚幽怨地看向大兄。

难怪对方今天和她说了这么多,这是先教会她,再让她去教其他学子呢。也不怕她学艺不精,把其他人带进沟里。

扶苏却道:

“你先去编写,写完拿来给我审核。不用担心写错什么,有我给你兜底呢。”

那这样的话,大兄就也要仔细查阅所有教材了,工作量同样不小。

阴嫚心理平衡了,她也知道大兄对她委以重任是因为大兄自己没时间。否则这么重要的东西,他肯定得亲自去编写。

“那好吧,阴嫚定不辜负大兄的嘱托!”

小姑娘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高高兴兴地带着手稿离开了。

扶苏慢悠悠回到大殿中去陪父亲。

秦王政放下笔,揉了揉手腕:

“又去哄骗弟妹了?这回是骗阴嫚替你去做什么?”

扶苏乖巧表示果然什么都瞒不过父亲,随即提起官学教材一事。

他总结道:

“这些年我大秦朝堂上的文臣基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