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6


,等了几秒,看见这条评论被顶下了首页。

才将手机递给了楚深和。

“陛下,我最近确实新写了一个故事,您要看看吗?”

“如果您不满意,我就不写了。”

???

楚深和眼眸微微瞪大。

在他带着调侃意味地问孔珂有没有其他“事业”的打算的时候,是完全没有想过孔珂居然真的已经有了第二项正在进行的事业。

……

资料上不是说完全“失忆”了么?

这才不到两个月吧?!

翰林供奉就完美适配了此前并没做过的“歌手”身份并实现超越。

而且,还双线开辟了“第二春”?

楚深和放下刚刚捧起茶杯的手,拇指贴着温热的杯壁都不由自主地缩了一下。

“孔珂,你还有第三个身份吗?”他真心发问。

孔珂摇了摇头,似乎还有点遗憾的味道,“暂时还没有。”

楚深和这才伸出手,接过了手机,嘴角勾起微弯的弧度,笑着“安慰”道:“别着急,慢慢来。”

不然,每个臣子都这么出类拔萃、堪比时间管理大师地兢兢业业走事业。

他会觉得,自己真的,有点空……

不过,“孔珂,你的故事你是主人,我的意见并不重要,我没有权利让你不要写了。”

“不过,我应该会是你最忠实的读者。”

他话音落地,接过手机,看见屏幕上的书名《乱世君臣》。

突然,就有了点不好的预感。

文案是非常简洁的几句话:

【乱世将倾,魑魅魍魉,肆意横行

但无人以为,这是末日终结

断壁残垣之上,有君,有臣,便是天光】

楚深和目光停顿了一下,没有点进正文,他看见了最新的评论:

【这个十二岁就上战场是真实的吗?血战湘江,取敌首级,以一人之躯杀敌五千!!!太帅了!!!作者写得这么真,连动作细节都有,反正我信了(狗头)】

他没记错的话……

这不是谢小将军第一次上战场,仅带了五十人,杀敌三百并放火烧了敌方粮仓,立下功劳美滋滋地回京讨功,却听见自己的战功被传成了这么离谱时……

再没脸讨赏,并因此苦恼羞耻了数年的民间传言?

“孔珂,当年这传言是你编的?”

他惊愕地手指颤了颤,反应过来,“这不会是类似《宣武大帝》那首歌的,以大宣为原型的小说吧?”

那,也太离谱了!

谢小将军的战功再次被扭曲了!

第52章 读者评论

孔珂面色自如地坐在沙发上,此时听到楚深和的提问,那张宛如文臣最风骨不摧的面上,神色淡泊,脊背如松竹挺立。

他对上楚深和错愕恍然的眼神,沉默了几秒。

回道:“陛下,文学创作有一些艺术加工,是正常的。”

楚深和也沉默了。

一些艺术加工……

一些?

孔珂看见了屏幕上的这条评论,并不觉得自己曾“编纂”的“战功”有什么值得反思的。

他很诚恳地回忆了一番后总结:“陛下,谢小将军真乃神人,我当年编的还是有些保守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对于年仅十二初登战场的谢小将军来说。

哦,当年他还只是一个小将,是隐姓埋名偷偷跟着父亲去战场长见识的。

而且,如果不是谢小将军主动暴露了,谢将军可能全程都没有发现。

事情起因是在宣武七年时,谢将军奉命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往边境迎敌。

却因原本的边境将领中了敌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向谢将军传递了错误的情报。

大宣军队遭到伏击。

好在谢将军行军途中察觉蹊跷,将计就计,诱敌深入。

双方大军在为阳坡激烈厮杀。

而灵机一动的谢小将军,虎父无犬子,胆大包天地假冒了父亲谢将军的命令,只带了五十人的先锋小队一路隐匿行踪。

反正没人知道这五十人是怎么绕过敌方军营的层层看守,也没人知道谢小将军是怎么摸清了敌军的主营地和最为重要的藏着军粮的大后方。

五十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穿插进了敌军大本营,在月黑风高的三更半夜,一把火烧了对方的粮仓。

不仅所有人全身而退了,还在逃跑的途中设下陷阱,将追击而来的敌军一一猎杀。

并且伪造出了大宣主力攻打的假象,将敌军留守大本营的“少得可怜”的五千将士吓得丢营奔袭而逃。

谢小将军带着五十人缴获了一大批敌军粮草。

共歼敌三百余人。

简直是个奇迹。

算是一个大功了。

而谢将军传召时,才发现这个立下大功的小将居然是自己本应远在盛京的独子谢清时。

他也没生气,惊愕过后就兴奋地直呼:“我儿勇猛,有乃夫之风!”

但还是因为谢小将军胆大包天、假传军令之事给了他十军棍。

然后在呈上报喜的奏疏中毫不客气地将自己儿子夸了一遍。

倒不是讨功,大致意思是我儿可崇拜陛下了,他这次偷偷跑出来没有规矩,但是立下了功劳还蛮厉害的。

两相抵过,大军班师回朝后,陛下勿要奖赏,但能不能口头上多夸他几句?

当时收到捷报的楚深和自然大为开怀,当即拿着奏疏拉了身边的大臣一同阅览,先当着几个大臣的面把谢小将军夸了一遍。

欣慰大宣又多了一名神将。

现在回忆,楚深和才想起来,当时在场的大臣中,孔珂不正好就在?

正好看到了第一手资料。

为他提供了编纂“传言”的利器。

那什么离谱的“血战湘江、取敌首级、杀敌五千”,不是谢小将军的战功。

而是被谢将军打得落花流水的敌军奔逃途中遇到了同样奔逃的原本留守大本营的将士,得知原定方向居然还有宣朝的将士埋伏。

气急败坏、慌不择路地临时转了方向。

然后,就被收到了儿子消息的谢将军再次包抄了。

杀敌五千,取敌首级。

也是谢将军在那封捷报里写上来的,自己的战功。

然后,孔珂看了之后,觉得这一战正好宣扬大宣国威。

但是谢将军本身就是闻名诸国的虎将,打胜仗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出乎意料的是年仅十二岁的谢小将军的初出茅庐、初露锋芒。

他文学创作的加工之魂熊熊燃烧。

反正都是父子,也不在乎这点儿战功是谁的了。

把谢将军的战功移花接木一点到谢小将军身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更能引起轰动嘛。

事实证明,他想的没错。

唹U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