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2
,到文青小公子这里立刻变成严师中的严师,直教的小豆丁叫苦不迭。
他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小孩儿,先生们却把他当未来的状元教, 这合适吗?
蒙古朝廷已经凉凉, 就算朝廷还在, 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开科取士也不容易。
掰掰手指头算算, 整个元朝一共才十六次科举考试,从元仁宗皇庆二年恢复科举,之后三年一次,直到锅哥在位时伯颜擅权又把科举给废了。
说来也巧,他们刘伯温刘先生和之前驻守安庆的余阙余将军都是伯颜废科举之前最后一场开科取士的进士。
新朝廷还没有建立,科举考试都断了那么多年, 就算他真的有状元之资也没法考状元,先生们收收神通饶了他吧。
“叔,我大概不是读书的料, 写文章真的好难啊。”小豆丁蔫儿了吧唧的趴在石桌上, 学不下去的时候就悄悄跑到隔壁冯国用家里抱怨,“太难了太难了, 真要让我考科举的话,我可能连个秀才都考不上。”
冯国用无奈,“别人家的小孩儿学过四书五经都觉得自己是状元之才,怎么到你这里反而开始妄自菲薄?考都没考你怎么知道考不上?”
小豆丁心有戚戚,“我自己什么水平我还不知道吗?”
让他写命题作文还行,上辈子上学的时候写过那么多作文,记叙文议论文甚至诗歌他都能写,可这年头写的不是简单的命题作文,那是策论啊。
虽说本质上和议论文差不多,可他的脑回路和整个时代都不一样,刻意迎合也总是露馅,先生们看到他写的东西就皱眉,他又不瞎当然能看见。
冯国用叹了口气,“有没有可能,你写的其实很不错,破题点新颖,论点也很好,只是文笔稚嫩还需要再练练?”
课业文章他都看过,如果要考科举,只要考官的脑子没毛病,他们家这小娃就不会连个秀才都考不上。
灵气天生,技巧才是靠练的,府上的西席先生都是当世名儒,不至于连这点都看不出来。
人家只是在商量怎么不浪费这小子的天赋,怎么到这小子眼里就成了先生对他不满意?
唉,愁人。
“叔,你别安慰我了,自知之明是个好东西,我这样的更应该有。”沐小青有气无力,别过头看着飘然落下的树叶继续自怨自艾。
好吧,他其实就是不想学了,让他瘫一会儿再说。
冯国用拿这小孩儿没办法,任他在那儿嘟囔,摇摇头继续忙自己的。
他的身体已经大好,继续带兵打仗不在话下,在经过好几个大夫的联合诊断之后,大帅终于要放他出门了。
大帅身边的亲信如今都身兼多职,他回来养病时身上有差事,如今的形势和之前截然不同,别人忙着的时候他闲着,等他能干活了就变成哪儿需要他去哪儿。
他就是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
但总比闲着强。
论功行赏论的事功劳,不是伤的多重,他要是再闲下去,以后论功行赏非得被挤到找不到名字不可。
等他也出去忙,可怜的小娃就连个抱怨的人都没有了。
正好让他静下心来学习,那么好的天赋不好好学实在浪费。
沐青趴在桌上叹气,等身上盖了层落叶才慢吞吞的坐起来,“叔,我想问你个问题。”
冯国用挑了挑眉,“什么问题?”
小豆丁郑重其事,“你是不是不想搭理我所以才急吼吼的跑出去?”
“美的你。”冯国用毫不客气的回道,“再在家待下去你哥的军功都要赶上我了,我总不能被小辈给比下去。”
沐小青不觉得有什么,“我哥是你女婿,他的军功多你不应该与有荣焉吗?”
冯国用深吸一口气,“乖,去树底下蹲着玩去。”
这不是和谁比的事儿,而是没有人会嫌军功少。
等到将来尘埃落定,身边的兄弟们这个公那个侯风光无限,到他了却什么都没有,丢不丢人啊。
女婿的功劳多是好事,但是有一点不好,以后闺女受委屈了他可能压不住女婿。
这能行?
幸好沐青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不然爷俩能当场吵起来。
他哥那么好,怎么可能让媳妇受委屈?
不管怎么说,冯国用还是风风火火走马上任了。
朱元璋麾下能打仗的很多,文武双全的却不多,他现在对读书人的防备比之前更甚,用吧心里膈应,不用吧又实在缺人,只能在监察上多下功夫。
如此一来,他自己的工作量就大大增加。
冯国用结束休养继续干活,一下子就能将他身上的担子减轻不少。
沐青在家继续受先生们的折磨,在连续苦读了小半年后终于还是忍不住撺掇他们家老爹让他把刘基给带走。
一代神人刘伯温,怎么能让他一直当西席先生,太浪费人才了。
折腾小孩儿没意思,让他去折腾天下吧。
QAQ~
就在这时,朱元璋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灯下黑的问题,他蠢的忘了身边的大才。
神仙提到的名字都是青史留名的大才,当然,没有青史留名,能遗臭万年也是本事,只是他们这边都是青史留名罢了。
就算有点瑕疵,在朱大帅眼里也都是青史留名,这点儿没的说。
西席先生好找,能打天下的谋才却不好找,他竟然把刘伯温忘在脑后那么多天,活该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刘伯温这个名字在神迹中出现过,没有人提的时候还好,有人提醒后老朱很快就想起来这是谁,都不用儿子苦口婆心的劝,二话不说立刻将人带在身边办差。
李善长现在还在家待着,他身边正缺谋才,刘伯温的忠心与否他不太确定,但是这人能耐着性子在他府上教那么长时间的书,足以证明是个聪明人。
人在他眼皮子底下还能看不住不成?得嘞,带走!
沐青:???
早知道这么简单他早就把人推到前面去了好吧!
老爹也真是的,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忘了,他还以为让刘伯温待在后院当西席先生是特意安排的呢。
刘伯温没空天天盯他们写作业,其他几个先生按部就班的教,学习生活一下子就容易接受了。
爱学习的小孩儿也受不了先生心血来潮就出题,尤其这个先生还能对学生进行智商碾压,这谁受得了啊。
朱标后怕的搓搓胳膊,“还是文青哥厉害,把先生弄去给爹当谋士,这样受苦的就不是我们了。”
“这话千万别让先生们听见,不然我们的耳朵还得遭殃。”沐青警惕的竖起耳朵,看今天上课的先生已经走远才松了口气,“先生们皆有大才,能给我们上课时我们的福气,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历史上的刘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