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7
着,可以说是变相软禁了起来。
刘福通亲自来到应天府,听到这边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情啧了一声,他还以为老朱多凶残呢,就这?
让他来处理的话,别管李善长以前多大功劳,涉及造反一律杀无赦。
不行,老朱不行,还得他来指导指导。
老刘本人出现在应天府,着实把朱元璋吓了一跳。
说实话,虽然他奉龙凤为正朔,但是两边的联系却并不多,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联络全靠书信,谁都没见过谁。
更尴尬的是,老朱现在名义上还是小明王封的吴国公。
刘福通杀气腾腾来到应天,总不能是趁他没打完天下先把他干掉。
这要是奔着杀人来的怎么着也不能只带这么几个人,就这么过来妥妥得被反杀,老刘这是干啥来了?
刘福通亲自来到应天府肯定不是为了交恶,他这人良心不多,但是怎么着还算有点,神仙说朱元璋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能亲率大军去救他,虽说他自己战死,但是至少保住了小明王的性命。
至于后面小明王溺死,老朱跟着背了口大黑锅,他就大人有大量不计较了。
老朱当皇帝他可以支持,但是有一点,他得去北边继续打蒙古人。
蒙古朝廷故意放洪水冲了他家祖宅,他不把蒙古人的祖坟给刨了怎么对得起被洪水冲走的列祖列宗?
还有小明王,老韩死的早,他这个当叔的不可能放任小明王被害死,老朱最好管好手底下的人,真要弄出来人命他就也能拼命。
如果当时他还活着的话。
朱元璋:额……
小明王的安全他可以保证,但是蒙古人的祖坟可不太好找。
不管怎么说,没打起来就是好事。
老朱试探着继续发兵,发现事情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往坏处发展,犹豫再三还是把神仙之前透露的关于北伐的事情告诉了刘福通。
老刘听后久久无言,最终只是骂了一句难怪这家伙那么关注毛贵,还时不时就给他接济送粮,合着神仙的心早就偏过来了,这还争什么争。
他继续打蒙古人去了,记得继续给他供应粮草就行。
皇帝带着大臣逃到漠北,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这俩大军阀却没走,那俩家伙不撤,光皇帝跑了对北方的局面几乎没有影响,该打还是得打。
不把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打趴下将来北伐怎么办?
啧,他说什么来着,这天下没他不行。
刘福通来去匆匆,让周边一群希望他和老朱打起来好看热闹的家伙很是失望。
尤其是隔壁陈友谅,他觉得他和朱元璋的处境差不多,神仙说他杀了徐寿辉自立,朱元璋虽说没杀刘福通,但韩林儿的死总归和他有关,背黑锅也是有关。
没道理徐寿辉最近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到老朱那里洒洒水就没事儿了。
不是,老刘好歹是龙凤政权的实际当家人,这也太好打发了吧。
幸好老刘不知道周边看热闹的家伙们私底下怎么编排他,不然他走了也得杀个回马枪把说他坏话的人教训一顿。
神仙说他北伐失败困守安丰,现在还没到那个地步,他们红巾军北伐进行的如火如荼,和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硬刚都不怂,天底下能让他忍气吞声的还真没几个。
神仙不算。
江南各地的地主大户一看老朱连左膀右臂都能说丢就丢,还能轻而易举把刘福通的发难、如果有的话、给糊弄过去,一时间行事作风立刻收敛起来。
老朱当上皇帝后兴许会为了顾全大局不和他们硬来,现在老朱还没当皇帝,想砍他们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
看隔壁老张就知道,谁手里有兵谁说了算,要是真的逼急了谁都逃不过去。
张士诚当年每到一地先杀大户,没道理朱元璋不会这么干。
不行不行,命重要。
能在乱世中保住家业的都不是蠢人,如果没有神迹这出子事儿,他们可能会继续表面迎合朱大帅背地里继续我行我素,现在神迹把他们扒的干干净净,他们几条命啊还敢搞小动作?
看朱大帅杀到最后那个疯劲儿,他们九族都不够人家砍的。
张士诚和方国珍都能滑跪,手里没兵只有钱的地主大户当然滑跪的更快。
没办法,老张和老方想反抗还能给朱大帅找点麻烦,他们想反抗那就是上赶着给朱大帅送菜。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然这世道真的混不下去。
想想神仙说的朱大帅当上皇帝后江南各地过的多惨,除了江浙一带,所有地方的赋税都称得上是历代最低。
看看他们脚底下踩的地方,他们就是江浙的百姓,收税收的是他们的钱。
大家都交一样的税就算了,周边其他地方都有减免,就他们江浙一带是加重赋税,差别那么大这谁受得了啊!
趁现在还没到神仙说的那种地步,张士诚老老实实的待在朱大帅手底下讨生活,他们还能表表忠心,要是再晚几年他们想表忠心都没机会。
从龙之功他们不敢奢望,只求朱大帅变成朱皇帝的时候能让他们这边的赋税也降低一点点。
只要利益到位,其他的都不重要。
他们配合大军的行动,要粮草有粮草,要人马也有粮草,花钱买平安的道理他们都懂,绝对不会在朱皇帝潜龙在渊的时候拖后腿。
从现在开始,他们就是朱大帅最忠心的拥趸,谁说朱大帅不好他们跟谁急。
狗腿.jpg
第97章
应天府中热热闹闹, 气氛比当年江北家眷搬过来的时候还要火热。
沐青生无可恋的看着门口人来人往,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现在的情况。
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关心小朱标健康的同时还要再来一句“文青活着没”,多不礼貌啊!
还有他哥, 他都准备好包袱款款跟着亲哥当腿部挂件了, 结果他哥大老远跑回来抱着他就是一通痛哭, 好不容易止住眼泪,还不等他说句话,扭头又跑去找他们家老爹说什么他能平安长大不容易,求老爹别让他上战场。
不是,这都什么跟什么?
他是不想上战场,但也不想因为老哥的哭诉不上战场,他不要脸的吗?
老爹也是, 不上战场就不上战场, 反正他还不到上战场的年纪, 在家当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读书郎也挺好, 结果呢,直接把他接下来几年要干的事情都给想好了。
他和小朱标都要上学,家里启蒙先生好些个,老爹不光有豪情壮志还有信心,笃定府上过几年会接连不断有娃降生,那么多娃当爹的没空管, 他这个当义兄的不能不管不问。
老爹只管播种没空管孩子,娘亲比爹还忙,可是也不能把所有娃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