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8
给了他一个夹缝中求生存的机会。】
朱元璋叹了口气,“神仙说话忒直接,好歹委婉一点。”
刘福通很不高兴,“咋?我北伐还伐错了?”
【朱元璋听取徽州老儒朱升的建议,深刻贯彻落实“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动员百姓恢复生产,大力开战军屯,几年工夫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
【老朱和张士诚、杨完者在江东的来来往往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前面的相关视频,接下来咱们说说老朱的其他对手。】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取婺州后派使者去招降方国珍,方国珍这人向来哪儿强他跟哪个,眼看老朱打到家门口,于是和下属商量服软认大哥。《明史》中是这么记载的,国珍谋于其下曰:“江左号令严明,恐不能与抗。况为我敌者,西有吴,南有闽。莫若姑示顺从,藉为声援以观变。”】
【方国珍假惺惺的说要进献温、台、庆元三郡,还派次子方关去金陵作人质,甚至表示可以和朱大帅联手干掉隔壁张士诚。朱大帅表示干掉张士诚可以,质子就算了。他们都很清楚彼此的人品,真翻脸了也就多条人命的事,不用多此一举。】
【总之就是,老方滑跪的非常迅速。不过他这人唯利是图,这次服软只是暂时的,直到老朱建立明朝他才算真正消停下来。】
朱元璋坐正身子,“神仙说话直接好,省得咱琢磨是不是另有深意。”
张士诚磨刀霍霍,“方国珍是还没挨够打?”
方国珍欲哭无泪,“神仙爷爷诶,您口下留情。”
再这么说下去他非得被群殴不可。
第92章
【方国珍是根墙头草, 哪边打胜仗他跟哪边,两边没有分出胜负的话就同时哄着,反正谁都没空收拾他, 能苟一天算一天。】
【杨完者死后, 江东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 张士诚拿下江浙大片地盘,一直扩张到和方国珍接壤,只是朱元璋率先拿下婺州占据地理优势,随后又贯彻落实北守南攻的战略,于是老朱老张这对死对头又干起来了。】
【北边江东防线有汤和、吴良、耿炳文三员大将镇守,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别主动挑事儿,守住现有地盘就行。】
【老朱兵少, 多线开战对他没好处, 两线作战已经很难, 要是三线开花怕是得把他给愁死。江东防线的三位防守大师没让他失望, 他们用极少的兵力挡住张士诚的大举进攻,以此来让朱元璋腾出手专心应对西边和南边的战事吗,一守就是十来年。】
朱元璋叹了口气,“的确是帮上了大忙。”
江南这些起义军中他手上的兵力最少,张士诚可以多线作战,他却不能, 真要三线开花他的确要愁的头发全掉光。
他原先觉得耿炳文年轻不够稳重,听神仙这么说,小耿和汤和吴良一起镇守江东防线不光没有拖后腿, 他们仨配合的还挺好。
老朱挺高兴, 汤和、吴良、耿炳文就不太高兴了。
一守就是十来年?
合着别人在外面打仗抢军功,他们十来年都耗在和张士诚打机锋上了?
想哭。
【北线暂时安稳, 另外两边却不太安稳。】
【邓愈、胡大海、李文忠率军从徽州进入浙江,收降杨完者旧部三万余人,之后邓愈邓愈移军江西,胡大海和李文忠攻克诸暨一路打到杭州外的萧山,然后就在这儿卡住了。】
【胡大海进攻绍兴久攻不克,在攻打绍兴的时候,老朱的左膀右臂冯国用在军中暴病而亡,年仅三十六岁,朱元璋如失手足痛哭不已,提拔其弟冯胜袭其官职典掌亲军。】
冯国用:???
“我也没了?”
沐青歪歪脑袋,“节哀?”
冯国用轻笑一声,“咱爷儿俩地底下做个伴,还挺好。”
沐青小心翼翼的往旁边挪挪,“叔,你正常点,别这么吓唬人。”
冯国用面上笑意不减,“有人陪着你还不乐意?”
沐青撇嘴,“活着的时候有人陪着当然好,人都死了谁知道地底下是什么样子。”
他活了两辈子都没见过阴曹地府,由此可见世上没有阴曹地府。
逻辑通。
【元末的猛将多,老朱手下的猛将更多,每次去了一个厉害的都能再来一个更猛的,这也算另一种意义上的天命所归吧。】
【老张铁了心的非要弄死老朱,老朱也不是乐意吃亏的人,俩人在绍兴、严州、婺州一线来来回回打了两三年,不过谁都没能把对方干掉,反而后勤都有些吃不消。】
【只是张士诚占据的地盘出了名的富庶,于是粮饷方面捉襟见肘的只剩下老朱一个。】
张士诚乐了,“嘿,神仙都知道老朱穷。”
吕珍无奈扶额,“老大,现在咱的东西也都姓朱。”
张士诚脸上的笑容一僵,“闭上你的嘴。”
让他在享受享受在神仙口中威风八面的感觉。
【粮饷不够怎么办?自然是增加赋税。为了以后的好日子,只能委屈百姓勒紧裤腰带保证军需。】
【老朱是个实在人,他自己出身低,也知道百姓的难处,明朝刚建国的时候赋税很低,打仗时多收过赋税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免,除了江浙一带,所有地方的赋税都称得上是历朝最低。】
【为什么要除了江浙一带?不光因为江浙富庶,还因为那里曾经是张士诚的地盘。老朱的确是个实在人,但是他也有仇必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老朱能记五十年。】
张士诚打了个寒颤,搓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缩缩脖子不敢说话。
得,这个威风他不要了。
老朱也真是的,不就是和他打了几年仗吗,折腾百姓干什么?
【朱元璋的兵力被张士诚牵制住不少,同时和徐宋政权的摩擦也越来越大,只这一年就在池州发生好几次冲突。】
【池州守将叫赵普胜,是徐寿辉的手下,巢湖水军就是他和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兄弟一起发展起来的。】
这个名字一出来,朱大帅身边的人都竖起了耳朵。
又是他,进城抢孩子的叛徒!
沐青眼神飘忽,他只能想起来他挨的那顿揍。
【起义军陷入低迷的时候,徐宋天完政权的都城都没了,赵普胜等人退守巢湖结寨自保,被隔壁左君弼欺压的活不下去,于是去抱老朱大腿带上巢湖水军投靠老朱去了。】
【后来徐宋政权东山再起,赵普胜又发现巢湖水军的将领深陷朱大帅的个人魅力不听他的了,遂又投奔徐寿辉,然后一直占据池州没怎么动弹。】
【赵普胜记恨巢湖水军成了老朱家的水军,朱元璋恼火赵普胜在池州连杀自己几员大将,俩人本来在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