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0


读书,然后以河南行省乡试第二名之身份,中该科右榜会试第二名,殿试也是第二名,脱脱命人给宋辽金三国修史时执笔的就有他。

虽然人家是个文榜眼,但是他更擅长治军,可惜他治军理政什么都行,就是不会溜须拍马,怎么看怎么和朝廷格格不入。

前些年红巾军席卷各地,徐宋大军迅速拿下湖广,余阙在安庆生生堵住了他们顺江东下的势头。

他一个人顶事儿不管用,朱大帅从江北顺江南下一样能打进江东。

不过有个能顶事儿的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江南湖广一带几乎全部被起义军占据,唯有江西稳如泰山,只要余阙在安庆谁都打不进去。

他到安庆后立刻开仓放粮接纳流民,组织士兵百姓重修城防,将城墙加高至二丈六尺,还挖了三条长壕引江水环城,大有把安庆打造成铜墙铁壁的架势。

硬攻不行,只能智取。

于是朱大帅转变策略,不攻城也不围城,打着友好的旗号派汪广洋去安庆探亲去了,同时还让汪广洋带上在张士诚那里立下大功的杨宪一起。

原因无他,汪广洋是余阙的学生。

虽然不知道余阙那个宁折不弯的性子怎么教出汪广洋这么个温吞怕事什么都不敢往前凑的学生,但是这师徒俩的本事都没得数。

大概朱大帅真的有上天相助,这事儿但凡有一方拖后腿都成不了。

首先,陈友谅和徐寿辉正式翻脸之前已经联合安庆周边好几拨义军围攻安庆,余阙是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安庆被围的一只鸟都飞不出去,等到城里的粮食吃光,余阙再有本事也扛不住外面的大军。

其次,朝廷在这里也立了大功。

余阙是个刚正不阿的才子,大都的权贵看他不顺眼才把他发配到红巾军四起的江南地区,不是因为他有能力才把他派到这里。

朝中权贵拉帮结派,各地官府和大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余阙的性子在大都不受欢迎,来到地方也没比在大都时好哪儿去。

他镇守安庆这些年士兵自己招募、粮草自己筹备、军饷自己想办法,上上下下所有事情都得他自己来,同时还得防备其他地方的同僚在暗处给他捅刀子。

他在安庆是最大的官,到其他地方却没人管他是谁。

没办法,这就是官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庆那么重要的军事重镇需要的兵力比寻常城池更多,这么一来粮草就很难自己供应上。

余阙不止一次写信给朝廷求助,让朝廷那些官睁大眼睛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地方,能不能给他多分点兵马,不给兵的话调点粮草兵器也行,什么都靠他自己他撑得住吗?

所有的信无一例外全部被红巾军给截了。

朝廷不争气,除了安庆和江西名义上还属于元廷,其他都已经是各路义军的天下,想送信可没那么容易。

余阙的求救信送不出去还不是最令人头疼,最令他头疼的是朝廷把他丢到安庆就不管不问了。

这可是大都朝廷联络江西的军事重镇,要不是有安庆横在南昌和集庆之间,两拨红巾军一旦达成共识,到时候不光北边刘福通北伐,南方红巾军一样得北伐。

朝廷那些大官都是猪脑子吗?看不出安庆有多重要?

这地方一丢,偌大的江西行省就要和朝廷说拜拜,他们蒙古人老家在草原所以中原南方都爱咋咋是吧?

就算红巾军势大粮食运不过来,你下一道诏书给大家鼓鼓气总行吧?

没有,什么都没有。

余将军来到安庆之后就再没见过朝廷的东西,粮食兵器军饷什么都没有。

他一人死不足惜,满城的百姓怎么办?

就在这时,朱大帅的说客来了。

啊不,应该是,他久违的徒弟汪广洋冒着战火到安庆探望他来了。

汪广洋是个老实人,事到如今也不想让肮脏的权术染指他们单纯的师徒之情,他句句不提国事,听在余阙眼里却是句句都在劝他放弃朝廷。

只有汪广洋一个人他肯定说不出拉拢的话,但是和他同行的还有个长袖善舞巧舌如簧的杨宪,那事情可就不简单了。

老杨前不久奉命帮他们家大帅结交张士诚,任务完成的非常圆满,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回来之后总觉得大帅看他的眼神怪怪的,但是他紧接着又接到招揽余阙的重任,可见大帅对他之前的表现非常满意。

安庆守将余阙厉害的很,陈友谅和他较量了那么长时间都没能让他服软,带着一堆拖后腿的朝廷官员还和陈友谅打的有来有往,可想而知要是没有后顾之忧他会有多厉害。

听说陈友谅对这位余将军欣赏的很,准备围城之后生擒劝降,这下可好,直接便宜了他们家朱大帅。

杨宪威逼利诱的确有一手,他在安庆城里待了小半个月,说之以情晓之以理差点把嘴皮子给磨破,不知道是蒙古人统治下百姓的悲惨生活触动了他,还是汲汲营营黑暗无关的朝廷让他太失望,也有可能守城的这几年看透了地方世家大族和朝廷之间的勾结,总之就是,陈友谅没能劝动的文武双全的猛将让他给劝动了。

安庆路兵不血刃落入朱大帅手中,此事一出震惊整个江南。

但是最近老朱那边出现的古怪事情太多,大家伙儿震惊几天之后就震惊另一件事,震惊太多次之后看上去竟然都开始接受良好。

形势变化如此迅速,海边的方国珍也坐不住了。

不用等老朱的大军打过来,他先服软行了吧。

大不了他两头通吃,一边哄着朱重八一边哄着朝廷。

现在安庆落到朱重八手里,大都对江南地区彻底失去掌控,张士诚占据运河,他把持海运,南边的粮食运不到大都,北方的元军就没有军饷,再加上不管发生什么都铁了心的和朝廷死磕的刘福通,蒙古人想翻盘怕是得再出个成吉思汗。

事情一件接一件,朱元璋都快忙疯了,势力扩张太快就会根基不稳,他手下的兵力本身就不多,一边招兵买马一边练兵,恨不得一个人分成八个人来用。

他自己忙的脚不沾地,同样也把手底下的人指使的脚不沾地,所有人都一个人分成八个人用,也就是说他手底下的能用之人就会变多,总之就是闭着眼睛往下安排活儿。

幸好现在他手底下的人眼前都有颗名叫“从龙之功”的胡萝卜吊着,不然非得集体抗议不可。

南方的形势朝着谁都想象不到的方向发展,北方写没闲着,一边感慨一边打,愣是打出了比“神仙”说的史上最狂野的北伐还要狂野的北伐。

刘福通也不含糊,以小明王的名义继续给老朱升官加爵,这次直接封他为吴国公,整个江东甚至整个江南都归他管。

前提是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