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5


知道老张没志气之后转过来投他不就得了,他手底下降将那么多,还能介意他们以前在老张手底下待过不成?

听神仙说他们写书写的好,就算只是书呆子,留在身边当摆设看着也开心。

不行,回头得找机会把人弄过来,不能让他们在老张身边碌碌无为虚度此生。

写书谁都能写,好谋士可不是随处都能见着。

李善长瞅了他一眼,欲言又止。

他觉得他们家大帅现在还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他们现在这些人都能根据新人旧人熟人生人分出八百个小团体,说勾心斗角那有些高估他们,但是没事儿给看不顺眼的家伙使绊子的事情可没少干。

文人,尤其是写书的文人,一个个都心比天高,他们怕是看不上这种勾心斗角的氛围。

话不能说太满,没准儿人家对这些事情游刃有余,那样的话他们这里就更热闹了。

谁知道呢。

【张士诚拿下苏州后接连攻破湖州常州,天下最富庶的几个地方都到了他的手里,说是富甲天下丝毫不为过。他也不是什么低调的性子,实力上来之后立刻嚣张了起来,朝廷这时候又派人过来招安,这次当然更不能答应。】

【高邮之战百万大军都拿他没有办法,如今朝廷已经聚不起第二个百万大军,那还怕什么怕,于是直接把前来招降的朝廷大臣给剁了。】

【老张磨刀霍霍向江浙,朝廷在江浙的官员也害怕,他们自己的兵抵挡不住张士诚,于是赶紧向周边求救请苗将杨完者来帮忙。】

【这时候的杨完者还没有在邓愈和胡大海那里吃瘪,身为朝廷的擎天二木之一,他在江浙一带的作风和灌江口杨二哥一样——听调不听宣。】

【他承认朝廷是老大,让他帮忙可以,想随意指挥他的军队不行。】

李善长睁大眼睛,“灌江口杨二哥?莫非是那位清源妙道真君灌口二郎?”

汪广洋摇头小声说道,“灌口二郎不姓杨。”

朱元璋啧了一声,“管他姓杨姓张,反正是个神仙。”

破案了,弄出这东西的就是天上的神仙,他老朱是十成十的有上天庇佑!

第82章

二郎神是民间有名的神祇, 宋朝时甚至纳入朝廷祀典,修神保观专作供奉。

不过二郎神的身份却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修都江堰的蜀郡太守李冰次子李二郎, 有的说是隋朝末年蜀地嘉州太守赵昱赵二郎, 还有一个比较冷门的就是羌氐等族供奉的杨二郎。

李二郎协助他父亲开离堆除水怪引岷江为都江堰, 乃是促成蜀中千百年来富甲一方的大功,因而被民众作为神灵奉祀。

赵二郎是当太守的时候河里有老蛟兴风作浪,他持刀投江没入水中与老蛟大战斩掉蛟首,因而被奉为神明。

而冷门的杨二郎,主要是因为他有三只眼。蜀中是羌氐旧地,他们一直有“黥额为天”的习俗,就是用刀在额头上划一个小口子, 然后在伤口上涂墨, 这样慢慢长成黑色, 看上去就像个竖起来的眼睛, 也就是所谓的“天眼”。

只是杨二郎这个只在蜀中一带有名,别处更熟悉的还是李二郎和赵二郎。

但是不管什么二郎,只要是那个灌口二郎那就都是神仙,是吃香火、安四方、护边陲、解民苦、助中兴的好神仙,顶顶好的好神仙。

给他们透露天机的这位喊灌口二郎为二哥,想必关系非常亲近, 好神仙肯定和好神仙一起玩,这么一来他们就是天命所归。

兄弟们不要着急,就算他们会战死沙场, 将来也能被史官大夸特夸。

他们是胜利者, 没道理自家史官不向着自己人。

【当时的江浙行省左丞相叫达识帖睦迩,这人是个蒙古人, 但是他是个文官,能读经史通大义,因为出身于世胄而补官任太府监提点,后升为治书侍御史,由于进谏违背了皇帝的旨意被罢官,是个有点迂腐但是称得上正直的蒙古官员。】

【达识帖睦迩是个文官,打仗倒是能打,就是打不赢。】

在场众人:……

打不赢算什么能打,要是这么说的话,三岁小孩儿也能带兵打仗,就是打不赢。

【达识帖睦迩不擅长打仗,只能靠杨完者来抵御张士诚,可是刚才也说过,杨完者这个杨三郎和灌江口的杨二郎一样都是听调不听宣,他可以过来帮忙,但是怎么打得他说了算。】

【别说达识帖睦迩不会打仗,就算他会打仗,他也指挥不了杨完者的兵。】

【杨完者身为江东三足鼎立的元廷主力,这里需要好好介绍介绍。】

【杨完者,元末武冈路赤水人,乃十峒飞山蛮首领杨再思的后裔。他“善骑射,能文章,有入相出将之鸿才”,十几岁时就组织附近的苗家少年操兵练武,当时唤做“苗子”。】

【有元一代民间造反此起彼伏,但是大家多以为中原一带造反的多,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元代造反最频繁的地区不是中原,而是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元初的造反主力在江西福建一带,到中后期主力就变成了湖南和两广。】

屏幕里的画面变成两列文字,一列是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年份,另一列是造反记录。

广西苗民反元起义、吐蕃反元起义、山东反元起义、广东广州朱光卿反元起义、河南棒胡反元起义、广西苗民反元起义、广东惠州反元起义……

一条条滚动上去,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

大部分人都看不懂汉字前面那几个稀奇古怪的符号,这就又到李善长出马解释的时候了。

没办法,谁让他读过的闲书最多。

老李双手背后煞有其事的研究光幕上那奇奇怪怪的符号,摇头晃脑左右踱步,快把人转晕了才一拍脑袋说道,“这好像是番邦的数字,兴许后世用这个来记载年份。”

“这多麻烦,直接用年号不好吗?”徐达耸耸肩表示不理解,他能学会汉字已经很不容易,要是连数数都得用番邦文字,那他还是当个睁眼瞎吧。

世上那么多文化人,不缺他一个识字的。

此话一出,旁边立刻响起阵阵附和。

朱大帅白了他们一眼,“瞧你们那点出息,不会就不能学?”

朱文正小声嘟囔,“那也得能学会啊。”

【从这些数据来看,元朝的民间起义从头到尾就没停过,而苗、瑶、畲共祖是学界的共识,史书上记载的苗人、瑶人、畲人其实都能算同一拨人,他们有近百年的造反经验傍身,打起仗来不是一般的生猛。】

【至正初年,民间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张士诚这些义军首领都已经打出名号,杨完者和他爹杨正衡也有点想法,于是就以杨完者最开始训练的那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