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


回事,猜也能猜出来接下来肯定乱成一团,不然不可能换那么多皇帝。

虽然元朝的皇帝除了世祖忽必烈和现在大都那位之外全都是短命鬼,但是再怎么短命也不可能一连串儿全部当上皇帝就病死,十有八九都是被别人给干掉的。

【英宗硕德八剌继位时只有十八岁,他可以说是被答己太后和铁木迭儿给推上皇位的,所以刚继位的时候朝政被答己太后和铁木迭儿把持。此时的铁木迭儿担任中书右丞相,一时间可谓是权倾朝野。】

【年轻的英宗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直接和祖母叫板,不光事事听从祖母的安排,还隔三差五给铁木迭儿各种赏赐。毕竟铁木迭儿是答己太后的相好,懂的都懂。】

【答己太后和朝臣们推他上位就是看他怯懦好摆布,然而这次他们看走眼了,英宗和他堂兄和世瓎一样都真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他没法直接和祖母叫板,于是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看着乖顺,实际上却开始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亲信,比如木华黎的后裔拜住就被他一手提拔为中书左丞相。】

【之后没多久,年轻的君臣俩就借镇压政变的机会把答己太后和铁木迭儿在朝中的势力一网打尽,答己太后饮恨而终,铁木迭儿没多久也跟着去了,亲政路上的拦路虎消失,英宗终于能展开手脚大干一场。】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英宗硕德八剌是个好皇帝,元朝的所有皇帝之中,只有他一个试图从制度方面入手来解决阶级矛盾。如果他能坐稳皇位,也许元朝历史就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了。】

【英宗亲政,拜住升职成为中书右丞相,这对君臣一上来就试图革除自武宗以来朝中出现的各种弊端,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宗王和功臣滥行赏赐,还有就是裁撤臃肿不堪的官僚机构。】

【俩人到底还是太年轻,手段不够圆滑,改革的步子迈的太大,很快就把各个势力得罪了个遍儿。】

【朝中的蒙古勋贵们一看这情况都觉得不行,他们要的皇帝是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的皇帝,不是现在这样天天找茬的事儿精,一群人凑到一起合计了一下,很快拿定主意把英宗和拜住这君臣俩给嘎了。】

【元朝是两都巡幸制,皇帝在入春之后会在上都待半年,入秋之后再回大都待半年。】

【英宗在位的第三年的八月,他和拜住自上都南返大都,途中驻营于上都西南三十里南坡店,君臣二人皆被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等人所杀,史称“南坡之变”。】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宗硕德八剌,在位四年,享年二十一岁,拜住也只有二十五岁。】

朱元璋撇撇嘴,“继位顺利有什么用,也得压得住朝中大臣才行。”

【铁失等人在准备嘎掉英宗的时候就已经选好了下一任皇帝,他们选的不是别人,就是倒霉蛋甘麻剌的嫡子,那个十岁就继承晋王之位的也孙铁木儿。】

【也孙铁木儿的父亲甘麻剌是真金太子的嫡长子,他自己是甘麻剌的嫡长子,从礼法上来说他来继位比武宗仁宗英宗都要合适。皇帝虽迟但到,这次终于轮到他了。】

【八月份南坡之变英宗遇害,当年的九月四日,也孙铁木儿在从漠北赶赴大都的路上宣布继位,是为泰定帝。】

朱大帅听到皇位终于到了甘麻剌这一脉还挺激动,结果一听这个称呼立刻泄气,“得嘞,这个倒霉蛋估计也没几年好活。”

听这个称呼就知道后面肯定还会有大事发生,不然也不会别人都是宗啊祖啊的到他就成了泰定帝。

这倒霉催的一家子,也真是没谁了。

第72章

朱大帅听到“泰定帝”这个称呼就开始叹气, 不是他多愁善感,实在是甘麻剌这一大家子让他不得不发愁。

泰定帝,连个庙号都没有, 唉, 怎么当了皇帝还能沦落到那种地步?

【铁失等人选也孙铁木儿有两个原因, 一是也孙铁木儿是真金太子的嫡系后裔,这个身份足以服众。二是也孙铁木儿从小住在漠北,十岁的时候父亲甘麻剌去世,甘麻剌一去世,漠北那地方也没谁会教他汉家儒学。他对儒学没什么特殊感情,自然就不会被朝中那些能把死的说成活的的汉人给忽悠到他们那边去。】

【也孙铁木儿他爹他哥都因为脾气好吃了大亏,他小小年纪就没了父兄, 想有特殊感情也没那个机会。】

【还有一点就是, 只要也孙铁木儿继位, 铁失等人就能从弑君的大逆不道之人变成有从龙之功的大功臣, 他们杀过皇帝又能怎样,现在这位皇帝是他们推上去的就行。】

朱元璋一脸嫌弃,“蒙古人总说汉人阴险狡诈,他们自己也没好哪儿去。”

马秀英回道,“蒙古人那么多,汉人那么多, 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

蒙古人中也有好人,汉人中也有坏人,不管是蒙古人的朝廷还是汉人的朝廷, 天底下的朝廷都一个样儿。

【九月四日, 也孙铁木儿即位于漠北龙居河。】

【按元朝的规定,登基诏书先由文臣以汉语文言文拟写, 再翻译为蒙古文颁行天下。泰定帝的登基诏书和规定略有不同,他的诏书是用蒙古文译为大白话,再从大白话翻译为蒙古文颁行天下。】

【这里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薛禅皇帝可怜见嫡孙、裕宗皇帝长子、我仁慈甘麻剌爷爷根底,封授晋王,统领成吉思皇帝四个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都付来。依着薛禅皇帝圣旨,小心谨慎,但凡军马人民的不拣甚么勾当里,遵守正道行来的上头,数年之间,百姓得安业。”】

【是不是有种“这是什么鬼东西”的感觉?有这种感觉就对了。】

【泰定帝自己不通汉语,他身边也没有能帮他润色的汉人大臣,这份语句不通的诏书是他身边略通汉话的亲信硬译成汉语的。换个容易理解的说法,就是现在的“机翻”。】

【泰定帝连登基诏书都能弄成这样,朝廷那边也不帮着他弄,可见双方应该是单纯的互相利用。】

【他的继位诏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份白话文的登基诏书。没错,唯一一份。虽然大家对老朱家的白话圣旨都有所了解,但是不代表人家老朱是文盲,相反,人家的文化程度相当的高,再不济身边还有一大群能给他润色的读书人,不会弄出大白话的登基诏书。】

朱元璋:!!!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怎么又提到老朱了?

好好的正说着皇家的事情,总提那个不知道是谁的老朱干什么?

朱大帅咽了咽口水,“妹子,这个老朱和前面提到过的那个老朱是同一个老朱吗?”

马秀英有些迟疑,“应该是吧。”

朱大帅再问,“那朱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