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
能还没那么明显。
现在韩山童已经死了,小明王韩林儿在他面前矮一头,他已经是大宋的丞相,难道不应该所有事情都归他管?
要是刘福通和韩山童一起死了,没准儿他真的能学伯颜当个可以废立皇帝的大权臣,可惜刘福通还活着。
老刘因为祖宅被毁愤而造反,杜遵道想压他一头也得看他有没有那个命压。
小明王那边的恩恩怨怨离他们太远,暂时不需要操心那么多,他们只需要知道一点,如果运气足够好,他们或许还能当那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渔翁”。
诶嘿,真不错。
沐青埋头扒饭,在心里给朱老爹呱唧呱唧鼓掌。
老爹猜的不错,杜遵道的确没多长时间的活头了。
刘福通又不是好拿捏的软柿子,挑衅这种事儿再一再二不再三,杜遵道三天两头给他找不痛快,他忍得了才怪,没多久就招呼手底下的弟兄用铁骨朵把老杜给解决了。
你杜遵道想学伯颜独揽大权,他刘福通就学范孟拿铁骨朵要命。
凶残.jpg
朱元璋放平心态,就等小明王的任命送到他跟前。
和州不是他的最终目标,环顾四周,最适合当他们大本营的就是集庆,他得想办法渡江南下拿下对岸的太平路,然后集结兵力拿下集庆。
张士诚解了高邮之围后盯上了富庶的江南,好在老张想要的是更加富庶的平江路,暂时还没看上集庆这块地儿。
他们不赶紧把集庆打下来,等张士诚拿下平江之后转过来打集庆,他们就彻底没了拿下集庆的希望。
老朱这边忙的热火朝天,一边等小明王的任命一边准备渡江打太平路,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小明王的任命没等到,先等到了孙德崖打到滁州的消息。
郭大帅和孙大帅的爱恨情仇不足为外人道,郭子兴病逝的消息一传出去,孙德崖立刻摩拳擦掌准备抢他的地盘,如此才好报之前落荒而逃的大仇。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看看这次谁怕谁!
老朱:……
老朱麾下的兄弟们:盯.jpg
朱元璋:???
“都看咱干啥?打滁州的是孙德崖!咱和孙德崖没关系!”
旁边的兄弟们:“真的吗?”
第24章
孙德崖率兵攻打滁州这事儿谁都没想到, 除了老孙自己,估计所有人都是懵的。
他和郭子兴的关系再不好,当初也是一起抵抗元军的交情, 这边郭子兴尸骨未寒, 那边他就趁郭家办丧事的时候带兵攻城, 这是不是有点太不讲情面?
就算郭大帅在他走投无路投奔朱元璋的时候对他赶尽杀绝,人死为大,他也不能在人家办丧事的时候落井下石啊。
明面上所有人都这么义正言辞的谴责老孙这事儿办的不地道,私底下所有人都觉得正孙德崖的做法其实没啥。
打仗就是这样,不趁他病要他命将来死的就可能是他们自己,这么好的机会不打白不打。
心里这么想是一回事儿,表现出来的又是一回事儿, 孙德崖这次又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当然要怎么难听怎么骂。
要是事情真的和他们大哥无关那更好, 他们骂起来更理直气壮。
朱元璋黑着脸想打人, “孙德崖离开和州时闹的不体面,他的事情和咱没牵连,你们私底下猜测也就算了,要是这话传出去,从谁那儿传出去的谁出来领军棍。”
他和郭天叙的关系正处在悬崖边儿上,稍有不慎就是两败俱伤, 孙德崖这时候打过来到底想干什么?他连手底下的兵都快养不活了,真以为自己能吞并滁州?
老朱气的不行,他手底下的人都觉得孙德崖这时候打滁州可能和他有关系, 郭天叙那边肯定也这么想, 这事儿要是解决不好,他今后面对郭天叙有理也变没理。
旁边几个亲信被训斥之后也想到了这里, 一个二个都缩头缩脑不敢说话。
朱元璋捏紧拳头平复心情,咬牙沉声道,“传信给吴祯和胡大海,遇上孙德崖格杀勿论。”
他们现在将大部分家底挪到和州,但是滁州那边还留着不少兵力,就孙德崖手里那点兵,他甚至不用从和州派人过去。
和州这边听到孙德崖率兵攻打滁州后没什么动静,依旧有条不紊的进行渡江南下的准备,郭天叙本来有点怀疑朱元璋是不是和孙德崖勾结到一起抢夺大帅之位,但是孙德崖在战场上被老朱的亲信胡大海当场斩杀,他私底下骂几句也不好再追究。
朱元璋不想分道扬镳,他更不想分道扬镳,朝廷的兵还在周围虎视眈眈,他疯了才和朱元璋撕破脸。
郭天叙能这么想着实让朱元璋松了口气,他不怕朝廷派兵攻打,就怕自己人扯后腿。
朝廷如今外强中干,他们齐心合力肯定不会没有活路,最多就是四处躲藏,但是自己人扯后腿就不一样了,自己人扯后腿他们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好在郭天叙回滁州后专心收拢郭大帅留下的兵马,没再搞什么幺蛾子,孙德崖死后没两天,小明王的任命也下来了。
以郭天叙为都元帅,以张天佑为右副元帅,以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比左副元帅高,老朱只能屈居第三。
朱元璋对这个任命很不满意,但是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即便不满意也没有说什么。
刘福通是个干大事的,杜遵道在正经事情上也很靠得住,淮西红巾军实力太强就会对他们有威胁,现在这样分而治之既能将他们收入麾下又不至于管不住,于他们而言再好不过。
要不是那边大部分兵都是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还有不少起义之初就跟在郭子兴身边的老人,直接派人去当大帅容易生变,他们更想从身边挑个亲信去统帅淮西红巾军。
现在那边郭天叙弱朱元璋强,他们就来一手制衡之道,提拔郭天叙打压朱元璋,如此一来郭天叙当上元帅就会对他们满怀感激。
淮西红巾军大部分都是朱元璋收编的,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他本人又有勇有谋,郭天叙斗不过他,想坐稳大帅的位置就只能求助于他们,这样也有利于他们掌控淮西红巾军。
郭天叙被他们拿捏在手里,往郭天叙手下安插人手也不是难事,循序渐进慢慢来,过个三五年淮西红巾军就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杜遵道的计划很完美,趁淮西红巾军群龙无首,将这数万大军尽数收入麾下,如果不出意外,这个计划过个三五年就能完成。
手段是摆在明面上的阳谋,即便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其中门道也无所谓,局势在这儿摆着,对方有意见也没办法。
朱元璋现在就是这么个憋屈却又无计可施的处境,按理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