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1
这个还没长大的。”
“至于其他的,本将军也爱莫能助。”
皇宫中耗尽一日,燕戡费了一番口舌,然后才去见师至枷。
看他手中还捏着一把浮尘,他道:“你不会真当道士当上瘾了吧。”
师至枷不理会这句,反而道:“朝中动荡,太子被关押。但难免有人兴风作乱,这几日你多看着点。”
燕戡:瞧瞧,当不当皇帝,这人还不是要管这江山。
“晓得了,那我什么时候能回斜沙城?”
“再等等。”
燕戡脸一下子垮了。
师至枷定定看着他。
燕戡:“行吧,你说了算。不过银子记得给我准备好。”
“嗯。”
老皇帝驾崩,国丧二十七日。
这期间老百姓不许放鞭炮,不许唱戏,不许嫁娶。皇城顿时没了以往那般热闹。
燕戡在外面跑着,担起禁军统领的职责。
戚昔待在家里,也没往外跑,而是常常到客院里陪着戚文廉。
修养半月,戚文廉的身子已经好了不少。
这会儿跟燕小宝玩儿得起劲儿。
他年长,但心智弱。爷孙俩就着一个蹴鞠跑跑跳跳,满脸的笑。
戚成也在一边守着,问:“燕将军肯定还要去边关的,少爷可要跟着去?”
戚昔点头:“要去。”
戚成脸上的笑容缓了。
“如何不留在京都,那边生活贫苦不说,还有战乱。少爷带着小宝,多有不便。”
戚昔笑笑:“我习惯了的。再说家当也都在那边,当初匆忙回来,也没怎么安置妥当。”
戚成听罢,就知道是劝不了戚昔的。
少爷在外面经历了事,也是个有主意的了。可一想到又要分开,他到底是高兴不起来了。
戚昔劝慰:“等边关安定,燕戡不用待在那边了,我们自然也回来了。”
戚成缓和面色,缓慢点了点头。
还回来就好,也有个念想。
日子眨眼而过,皇宫的一应事务妥帖,新帝登基,各部也正常运转。
燕戡也终于交托了手上的职务,回到家中。
燕戡空闲下来,两口子一合计,也让戚昔这边的亲人跟燕戡那边的聚上。
家中小辈也出来,两边互相认认人,也问候了几句。
知道戚文廉要搬出去,老太太还好生说以后多多来往。
戚文廉温声应好。他心智弱,但从小在老伯爷膝下教导,不看眼睛里幼童般的稚气,行事也是端正和善的。
院里正热闹,又有人来报说有客人来。
领进门来一瞧,不是师至枷是谁。跟在他后头的还有度方。
老太太一见两人,立马拉着人说话。
“以往见燕戡他爹从外面带了两个小孩来,只说了一声收了义子。仅一面后,他便将你们带走了。”
“如今晃眼一过十几年,都长大了。”
说着又想起了自家早已不在的儿子,眼眶也不禁红了。小辈们哪里见得,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好生安慰了一番。
添了碗筷,燕家这桌子难得一次坐上这么多人。
热热闹闹的,一边赏月一边吃酒,时辰也慢慢过了去。
次日醒来,一家三口早早吃完饭,套上马车出门。
“按理说,住得近点好照应一些,但西街这块儿也没见要卖宅子的。”
“这边都是大宅子,成叔说屋子大了空空荡荡,要个小的就行。离菜市近一点,不要太喧嚣就成。”
“那就得往民和巷找了。”
马车停在巷口,阿兴下去找中间人打听。不一会儿,前头有人带路,他们便跟着上去一瞧。
一连走了三间宅子,最后停在一家一进院中。
“这家宅子是前不久刚放出来的,你们还是头一个来看的。宅子主人在书院当值,家中夫人操持,也收拾得干净。”
“这宅子卖了也不是因为别的,老夫子一家儿子给重新买了个大的,接着老两口去享福。”
“里面的一应家具都是好的,要住的话直接搬进来就成。省事儿。”
戚昔虽听着是这么个介绍,但还是一间屋子挨个好好看去。
房子不新了,但养护得还算好。朝西向的,院子明亮宽敞。
“如何?”燕戡偏头问。
戚昔头微点:“不错。”
一听他们有意向,中间人立马笑了起来。
问了价,四百三十两银。
戚昔虽拿得出,但还是因这价眉心跳了跳。说了说去,又饶了二十两,戚昔才付了银两。
房子落到戚文廉的名下,戚昔又给买了两个仆从,该添置的添置。
只一日时间,极有效率地安排好了。
这边帮着戚文廉搬了家,戚昔一家留下跟着吃了一顿饭。手里仆从的身契交到成叔手中,这事儿才算办好了。
日子渐冷,但皇城渐渐安定,生意也好做了。
从这边出来,燕戡再不用遮遮掩掩,带着戚昔一同去了珍宝铺。
邱进一出来迎接,一同上楼。
“冬月之前我定是要走的,走之前我会给你一笔银钱,你紧着买些粮草,还是开春了送过来。”
“以后也不用遮遮掩掩做生意,家里那边还要麻烦你多看着点……”
燕戡将要事交代完,戚昔就说起了其他。
“我在斜沙城开了烤肉铺子跟涮羊肉,冬日里好卖得紧。若是有铺子,将那一套照搬过来,也可多一份营生。”
邱进一面上一喜。
“早就听闻郎君铺子的生意红火,若真能如此,那明年开春送去的粮食还能多些。”
如今国库空虚,又不到收粮时候,朝廷没粮。
就是有心,也只能去商户手中买。这也是为什么师至枷不直接给粮,而给银钱的原因。
既然有心帮着开酒楼,戚昔也自然留下帮忙。
又半个
月后,酒楼里的一应准备齐全,铺子开了起来,燕戡动身的时间也定了下来。
北地九、十月就有大雪,十一月彻底封路。再不走,今年就走不了了。
戚昔带着能跑能跳的燕小宝收拾东西,一路往北定是越来越寒冷,棉被褥子路上就用得着。
再买了上几身厚实衣服,备好肉干,干粮,以防不时之需。
再添上府里老太太、大嫂、小妹甚至燕飞飞送的,一次凑了两个马车的东西。
离开的这一天,周子通跟阿楮也跟着。
燕大哥的治疗告一段落,只能时常帮忙按摩着,多说说话。尽人事听天命。
走的前一天早已经见过了两家长辈,所以走这一天他们也是悄悄离开的。
一路往北边,天愈发的冷,可戚昔心里却越来越轻松。
这路赶得不像离家,像回家。
他对斜沙城的归属感远比京都要高。
出了京都,度方也带着兵过来汇合。此番赶路,他们不敢像回来时那样慢慢悠悠。
越往北,路上的油绿逐渐被枯黄取代,最后变为莹白的雪。大家迎着风雪又走了半月,最后才哆哆嗦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