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8


燕戡怨念地叼住戚昔耳垂上的软肉磨,直把人磨得无意识哼哼了,才安抚似的亲了那磨红了的软肉一口,好生抱着人睡觉。

次日两人早早起来,用完了早膳就回了斜沙城。

他们往西边进城,不用遇见什么人可直达自家宅子。

一进门,就听见燕小宝的奶音一声一声地传出,像个小话痨似的。

周子通先看见两人,他将小崽子抱起来,让他看着门口。

“小宝看看谁回来了?”

阿楮拿着拨浪鼓晃了晃,规规矩矩像个小公子似的走到两人面前。“将军,郎君,你们回来啦。”

戚昔摸摸阿楮的头:“这几天辛苦阿楮了。”

小阿楮仰头笑得乖巧:“不辛苦。”

几人说着话呢,燕小宝长着手见到自家爹迟迟不过来抱自己,小嘴一瘪:

“哇呜——”

燕戡笑了一声,搂过小奶娃。“多大了,还哭。”

“人家才两个月不到,能有多大。”周子通嘲笑道。

“呜呜呜……”燕小宝伏在他爹肩膀上,泪眼汪汪地看着他门边的小爹。肉包子脸上全是泪水,就这么一会儿,哭得鼻尖都红了。

戚昔走上前来,用燕戡递来的帕子轻轻擦拭他小脸上的泪水。“刚刚还玩儿得好好的,哭什么。”

“呜——”

戚昔点点他的鼻尖:“不哭。”

小奶娃打了个哭嗝,两个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水汪汪的葡萄眼就看着戚昔。

抽泣渐渐止了,他又挥着小手“啊啊呜呜”地说起来,仿佛是在控诉他这几天不着家。

戚昔侧脸贴上去,在奶包子脸上蹭蹭。

他眼光柔和,透着温情。

“小宝乖。”

*

这段时日农忙,斜沙城的众人都忙着收庄稼。

东边宋四娘家的田地里,宋仓跟放假回来的儿子宋俭正在收麦子。

宋俭长相随宋四娘,身量高,但身板薄。长眉圆眼,鼻头肉而圆,模样清俊秀气。

十八九的年纪,身上还有些少年气,但已经是各村闻名的童生了。

他性格不似宋仓的沉闷也不似宋氏的泼辣。他开朗友善,好友颇多。也乖巧听话,受尽长辈喜爱。

这么一个小书生蹲在地里,穿着灰色的粗布衣服,跟在自家爹身后收麦子。诱得周遭的人止不住地看。

宋俭只当看不见那些目光,笑着露出两个尖尖的虎牙问:“爹,今年收成是不是比往年好些?”

宋仓割了麦子打捆放上板车,抹了一把汗水道:“是要好些,今年老天爷没出什么岔子。”

“我回来的时候,看好几块田地里面的麦子更是不错。爹可以去那几家收些。”

他家卖包子的,用来做包子的白面是自己买了麦子回来磨的。这样能剩下一笔钱。

宋俭小时候跟爷奶待在乡下,懂事儿就被爹娘接到城里念书。家里面的开支都是爷奶种地,还有自家这包子铺负担的。

这一家的营生,他也知道一些。

所以哪家麦子好,哪家经常卖给他家麦子他都是清楚。

宋仓:“爹知道,早让你娘去问了。”

“这次又是你一个人回来的?”

“不是,孙文卿也回来了。”

宋仓在脑子里扒拉了下,才想起来儿子说的孙文卿是谁。“难得。”

宋俭:“他家跟咱家又不一样。”

“是啊,咱十里八乡就你们两个能叫得上名字的读书人,咱家还能过日子,他家就……”

*

盘山村是斜沙城有名的穷村。

跟温家姐弟待着的西高土村穷得不相上下。它们一个在斜沙城的最西边,一个在斜沙城的最东边。

从村里过来,都要走接近两个时辰。

曾今盘山村丝毫不起眼,甚至在村子合并的时候因为太远太穷而差点被漏下。

但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子里居然跑出来一个金窝窝,那就是让盘山村闻名众村的孙文卿。

孙文卿他爹叫孙有余,就是之前在卖羊粪的时候帮了温家姐弟一把的中年男人。

他家在盘山村里以前算极穷,根本没养什么牛羊。现在算很穷,就是养了十来头山羊,那也只能覆盖孙文卿念书的费用。自家过得还是穷。

他们一个村子里往上数五代,没出来一个读书人。

但就是这么一个连书都买不起的村里,孙文卿十岁才开始正式念书,十二岁考上童生,十八成为秀才。如今也不过十九。

他念书念得极好,本该去府城的。但不知怎么,就在前儿又回到县学。

斜沙城里是个读书人都知道他,也猜想他回来是因为负担不起那边的念书费用。

因为即便是他每月可以领取廪银,府城那日子也是他们斜沙城的寻常老百姓过不起的。

藏在林中,如磨盘一样的盘山村里,孙有余看着闷不吭声帮着自己堆肥的儿子,忐忑问:“是不是银钱不够了,怎么回县学了?”

孙文卿垂着眼皮,对就在近处的羊粪没有半分反应。

“爹,我不想继续念书了。”

“那怎么行!”孙有余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他气得胸口剧烈起伏:“你老师说了,你是读书的料子,也是做官的料子。就是做个县官,那也比我们这些泥腿子要好过。”

“儿啊,你若是因为钱,你放心,爹还是能拿得出来的。咱继续读,府城老师好,比在县学强。”

孙文卿瞧着地上的羊粪,看着父亲佝偻的背脊。一想到在府城看到的那些,眼中隐隐渗出血色。

他天生聪慧,看事也是一眼看透。

如今的大顺,要想过得好,做个贪官银子便能如河一般往手上涌。可真要做个有抱负的好官,这不是个好时候。

这是孙文卿在府城的牢里蹲了两个月想明白的事。

自家的孩子自家知道,孙有余看他这副低沉的模样,定是遭了难。

他苦闷地握紧手里的耙子,心里边闷痛。

都怪他们,拖累了儿子。

孙文卿不想让孙有余陷入自责,自己一个秀才,要在斜沙城活下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看着地上的羊粪,声音里藏着思量好了的坚定。

他道:“爹,我想去将军府试试。”

第44章

今年的秋收无疑让整个斜沙城瞩目。

大家伙儿都知道有几户人家的地种得是极好。等确确实实见证了那明显涨收的庄稼, 一时间,所有人都盯上了将军府与这几家人。

“老杜头,你这庄稼是怎么种的, 细细跟大伙儿说说呗。”

“对, 大伙儿都见识到你家收成是什么样子的了, 以后我们就跟着你种!”

“我家那麦子是跟着你老杜头种的。那叫一个长得好!可惜种少了, 不然这粮食能比去年足足翻一成。”说话的人心疼得扼腕。

八月末,斜沙城几乎都收完了粮食。

杜家今年粮食长势极好, 看得众人无不艳羡。这不, 这会儿一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