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6


就僵住了。

“是真的,不过……”朱芳婕有些迟疑,自从侄女结婚生子以后,她的事业心也淡了很多,如今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接管这个团。

“老师,你在犹豫什么?还是担心什么?”

“我年纪大了,不知道还有没有精力来管一个团。当年文工团还是宣传队的时候,才十来号人,如今竟也有上百名演员了。”

“老师,这不像你了。”

“可能吧,年轻时我总想争一争,抢一抢,如今这些心思却淡了。”朱芳婕苦笑道。

“可如果不交给您,又能交给谁呢?”宋知时温声劝道:“您还年轻啊,谁说您老了?而且您不是早就有改革文工团的想法吗?”

第164章 年味(二)

宋知时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文艺团体要么合并要么倒闭,如果不想陕甘煤矿文工团成为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一员,那必须得找个实力强劲,雷厉风行的掌舵者,哪怕最终是收归私有,也是好事一桩。

朱芳婕最终还是松了口:“我试试吧,你呢?”

“我什么?”

“别给我装傻,我问你你未来准备怎么发展?一直待在总政?”

“待在总政也没什么不好的吧。”宋知时笑得勉强。

朱芳婕有些自得:“我还能看不透你在想什么?你小子从来就没把一个歌舞团放眼里,你会甘心一辈子做一个小啰啰?”

眼见瞒不过去,宋知时只好坦诚了:“自然不想只有眼前的成绩,我想接受更加系统的舞蹈学习,同时也想得到一份学历。”

这是宋知时第一次在人前表现出自己的野心。

他知道,没人能一辈子跳舞,自己也不可能跳到退休,随着年纪的增长,不再是跳舞的最佳年龄,如果他不能及时转型,做教练和老师就是他最好的出路,但他内心深处其实并不想。

而且改革开放的诱惑总在那里勾着他,哪怕他无心家族企业,也不想错过这一道东风。

最好就是家里的产业有人接手,他也能趁机喝口汤,搞点投资赚点钱,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歌舞团……带上徒弟徒孙们满世界巡演。

朱芳婕不解:“学历?你想参加工农兵大学生?好端端的,学什么工学什么农去?”

如今恢复高考的通知还没下发,没人知道去年这一届将会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朱芳婕会这么猜测,也很正常。

而且他们名义上还是工农兵学员,却基本没有了学工学农,没有了“批林批孔”,没有了“反击右倾翻案风”,没有了“三大革命做课堂”。☆

越来越多老师也出来上课了。

前世没能读成大学是宋知时一辈子的遗憾,如果可以,他想报考舞蹈学院,空闲的时间他还想读一个中文系,据说首都大学的中文系比较系统地开设了:现代文学、现代汉语、作家作品、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外国文学,都是他很感兴趣地课程。

宋知时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说了,又在其中夹了一些私货:“我看这推荐制上大学恐怕是要取消了,可能……可能就要恢复正常高考了。”

朱芳婕皱眉问:“你听谁说的?消息准确吗?”

自然是准确的,今年下半年就会公布。

但宋知时当然不会直说,他打了个哈哈:“我在京城里,消息自然要比大家知道得早一些。不过老师也别说出去了,只是如果家里有什么亲戚朋友要考的,让她们好好努力多看看书吧。”

朱芳婕还真听进去,认真思考起来:“如果真能恢复高考就好了,我想让莎莎去考个大学,别一天到晚待在部队围着孩子转。”

“那可得让她多复习了,这十年没有高考,一经开放,得放出多少积压的学子啊?”

而且宋知时始终有个担忧没说,如果雷庆国和朱露莎的孩子给了顾淮抚养,这对小夫妻肯定是出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如果去读大学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他愿意去说服对方。

从文工团回来,宋知时一行人兵分两路,岑百川带着宋多宋知意去扶岐见宋知音,宋知时则跟顾淮回乡下见顾父。

重新回到那条梦里的路径,宋知时一时感慨良多。哪怕他已经想通了前因后果,却仍然不理解这其中的深意。

顾福实这次受伤着实是伤到了身子骨,两人到顾家的时候,他正半躺在门口的摇椅上晒太阳。

顾海看见顾淮和宋知时高兴地不行:“二哥!二……二嫂子。”

宋知时都被叫习惯了,却还是得要纠正一下:“叫我名字就行。”

“是,二嫂,不不不,宋同志。”顾海老实巴交地点点头,顺带从另一间杂屋里头搬了两张断腿的椅子给宋知时跟顾淮。

顾淮走上前,半蹲下来,轻唤道:“爹,我回来了。”

喊了好几遍,顾福实才悠悠转醒,他双目无神地看着空中,嘴里喃喃道:“嗯?谁啊?谁来了?”

“爹近来老犯迷糊,你们别生气,晚点他自然就醒了。”顾海对两人解释道,然后开始跟顾福实小声地说话。

顾海对顾淮的态度,与其说像是对兄弟,倒不如说是对客人,宋知时在一旁看着,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倒是顾淮看得开,自顾自地去收拾房间了。

没一会儿,徐惠兰带着女儿顾大妞从娘家回来了。

见到宋知时,徐惠兰又惊又喜。

“宋同志,你一个人?”

“顾淮在屋里收拾呢。”

“回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提前说了,你们又要准备这那的,而且我们也待不久,明天就走了。”

徐惠兰对宋知时可比对那几个妯娌热心多了,说话间赶紧去灶间烧水劈柴准备做饭。

宋知时趁机逗起来顾大妞。他第一次来顾家的时候,小姑娘还又矮又瘦,在文工团学了几年艺,人也长高长胖了不说,还多了几分干净可爱。

“妞妞,你还记得我吗?你要叫我什么呀?”

“二……伯?”小姑娘眨巴着眼睛,怯生生地问。

“嗯,也可以。”宋知时想了想,总比喊什么二伯母强吧。

“你唱歌学得怎么样了?小叔叔还欺负你吗?家里人都去哪了,怎么就剩你跟爸爸妈妈了?”

小姑娘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么长的问题,求助似的看向母亲。

徐惠兰笑着接话道:“学得挺好的,这还都是托你的福,老师对我们家大妞很照顾。去年金花结婚,嫁到隔壁县去了,男方家里条件很好。紧接着三弟也娶了媳妇,咱们家房子小,儿子又多,恰好人女方家缺儿子,他就住媳妇家去了。”

住媳妇家去了?

宋知时挑了挑眉,那不就是做了上门女婿嘛。

“怎么之前电话里都没说这个,我们就算不能回来帮忙,好歹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