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4


旗。

不过宋知时也是有私心的,像之前得罪过他的,比如孙友国这种人,他明知道对方肯定很想露脸,却依旧安排他去做了举旗手。

好巧不巧,孙友国因为看不上宋知时,第一二遍的时候压根没认真学,导致越来越跟不上。

于是,他被宋知时直接当场就拎了出来。

宋知时说他孙友国跟不上进度,四肢不协调,众人一看,嘿,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于是,孙友国就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举旗手,被排除在了舞蹈队之外。

宋知时编的这套动作其实十分简单,而且容易上手,难度大的动作他都交给了专业舞者,保证了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观性。

第130章 捉奸

周日,邱顺成回了一趟纺织厂,虽然他现在去读大学了,但是厂里仍然保留了他的岗位,他也尽可能地抽空回来干活,以免落人话柄。

只是今天他还没进门,保卫科就送来了一个牛皮纸包裹。

“小邱,有你的信件。”

“我的?行,给我吧。”

邱顺成有一瞬间的纳闷,但还是接了过来。

今天大部分工人都休息了,邱顺成跟着仅有的几个值班人员一起上班,因此格外忙碌,直到下班的时候,他才想起这个包裹。

“这也不像信件啊。”邱顺成嘟囔着打开了包裹。

里面果然有好几个信封,而且全都塞得满满当当的,信封上标注了日期,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邱顺成又看了一眼包裹表面,上面没有任何的地址和寄件人姓名。

奇怪了,就这样还能到厂里?

这真的是给自己的吗?可别是拆错了。

怀着这样忐忑的心情,他打开了第一个名为12月的信封。

只一眼,邱顺成就知道这包裹没寄错,非但没错,而且还……寄得特别对!

他咽了口口水,紧接着颤抖着双手打开了标志着1月、2月、3月的信封。

最后,是一封标注着昨天的。

直到厂子关门,门卫大爷来催促,邱顺成才回过神来,失魂落魄地出了大门。

回到宿舍以后,他把东西藏好,碰到顾淮更是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是夜,邱顺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可是他又怕惊动室友,只能蹑手蹑脚地跑到楼道里。

三月的首都夜里很凉,邱顺成裹着一件破旧的军大衣随便找了个避风口,又从兜里掏出一支珍藏许久的香烟,把它点着有一口没一口地抽着。

火星子在黑暗里忽明忽灭,就像他此刻的心情。

他开始不由自主地回想到白天看见的这些照片。

他想,哪怕照片拍得是自己,都没那么让人心惊胆战了。

可这些照片无一例外拍得全都是刘爱民。

邱顺成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种汗毛倒立的感觉。怀着这样的心情,他控制不住地继续往下看。

除了刘爱民以外,还有一位跟他走得很近的陌生女同志,此人他先前盯梢地时候从未见过。

照片很全,有两人举止亲密地下馆子,也有像小夫妻一样上下班买菜,还有像小情侣一样逛北海公园等等,拍摄地点遍布首都城,时间跨度更是长达四个月。

这女人究竟是谁,答案简直呼之欲出。

她就是自己寻寻觅觅探查了四个多月的,小宋同志想找的那个刘爱民的姘头!

而四个月前,正是小宋同志把这件事交代给他的时候。

邱顺成毕竟不是专业的私家侦探,宋知时交代他盯一下刘爱民,他就真的观察了几次,发现对方上下班时间都很正常,平时工作中也没跟哪个女同志有特别亲密的接触,就放松了警惕。

可今天这一叠照片,把他的脸打得生疼。

人家哪里是不接触,看这照片的接触频率,这怕不是十天有八天得聚一次吧?自己竟然毫无察觉。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照片到底是谁寄给他的?

盯刘爱民这事儿只有自己跟小宋同志两个人知道吧,如果小宋已经另外找人调查或者自己找到了证据,为什么又要寄给他?而他一个无权无势的小人物,又能有谁在帮他?

那个人不但盯了刘爱民好几个月,还拍了下来。

乖乖,这得有多厉害啊?

还有相机,这年头有这玩意儿的可不多啊。

可邱顺成转念又一想,自己在盯刘爱民,那个人则盯着自己……

一想到这些,邱顺成就感觉自己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他把手插进上衣口袋,又不小心摸到了一张纸条。

这张纸条是当时从照片里掉出来的,上面的内容也很简单,只说自己没有恶意,已经帮他调查出来了该女子的身份,希望他看见证据以后在下周周三带着宋知时去某地蹲点,另外不要把照片给宋知时本人。

邱顺成挠了挠脑袋,他完全想不通对方为什么不直接把照片寄给小宋同志,而是要通过自己。而且看他的文字,对方只想做个神秘人,甚至功劳都给了自己。

这究竟是图啥呢?

而且字条并不是手写的,是报纸上剪裁下来的文字,原谅邱顺成没见过世面,他长那么大都没见过这么谨慎的人。

情感上他很想把事情立刻告诉小宋同志,可心里却有一道声音告诉他,要按照字条主人说得去做,邱顺成不敢违抗,生怕出什么事端。

到底该怎么告诉小宋呢?

邱顺成感觉自己头都快想秃了,没想到机会来得那么快。

定下节目以后,顾淮班里立刻报了上去,学校估计也觉得挺稀奇的,毕竟还没见过一群五大三粗的大男人跳舞的,立马就通过了初选。

广场舞的要义就是和谐统一,这样才有美感,这里不仅仅是指舞蹈,还有服装。

一听说要定制统一的服装,顾淮班里直接炸开了锅,大家的反应比宋知时想象中的还要激烈。

“还要定做衣服吗?这么正式?”

“这可是校庆,可不得正式吗?”

“一套衣服要不少钱吧,学校会补贴吗?”有人忧心忡忡。

“说起来,我长这么大都没穿过新衣服呢……”有人跃跃欲试。

“我能不能退出啊,我爹娘兄弟供我读书也不容易。”更有人准备打退堂鼓。

宋知时没想到整个筹备过程如此顺利,居然卡在这一环节,但是一想到这是缺衣少食的70年代,他瞬间又明白了。

现在大家上大学靠的都是学校的生活补助,自己过得都紧巴巴的,怎么可能额外掏一笔钱来购置表演用的服装。

而他虽然有钱,但却不能出这一笔钱,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啊。

到底是他太异想天开,想了个不切实际的馊主意。

可是节目已经开始练习,难道就这么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