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3


是人为还是意外的事故中死去,因此从来没有看见爷爷给自己写的信。

如果没有这封信,他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宋家传承了百年的秘密竟然就在这把小小的钥匙里。

第二天,宋知时跟顾淮按照计划坐火车北上,从西城去往首都坐绿皮火车需要两天两夜,这么长的路程可不好熬。

索性宋知时有的就是钱,他背着顾淮直接买了一个包厢的火车卧铺。

等上车以后,宋知时才发现自己真多虑了,因为整辆火车人都很少,卧铺区甚至几乎没人,他那几张票买了等于没买。

“笃笃笃”一阵漫长的气笛声伴随着乳白色若隐若现的雾,从轨道上驶过。

火车穿过陕省,途径山省、河省,然后驶入津港,窗外景致也随之变化。从黄土堆叠的山坡和流淌奔腾的黄河变成绿意盎然的丘陵,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祖国壮丽的河山被火车中的人们尽收眼底。

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奔向那未知的远方,除了淡淡的乡愁以外,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生活的渴望。

此次行程的终点站就是今天的目的地首都火车站。

两天两夜的行程没有拖垮宋知时和顾淮,反而让他俩更加神采奕奕。

他们来的这个火车站,是首都最古老的一座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原址位于正阳门瓮城东侧,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旧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正阳门东站)。历史上曾沿用前门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东站等站名。1949年9月30日改称北京站。☆

宋知时两辈子加起来都没来过首都,但他到底是见识过后世的高楼大厦,地铁站高铁站飞机场,还不至于像土包子进城一般,倒是顾淮微微有些愣怔地看着眼前的扶手电梯等新事物。

看来这首都还真是来对了!

此时距离华清大学开始还有两天,当务之急他们得立刻找个地方安顿下来。

刚好火车站附近就有招待所,宋知时跟顾淮商量以后准备将就一晚,明天再去找房子租。

第二天,顾淮竟然破天荒地睡了个懒觉,两人一直到退房前一刻才起床收拾。

既然来了北京,那肯定要好好逛一逛才行。宋知时叫了个老北京三轮师傅,载着他跟顾淮在内城跑了几圈,边跑边听着师傅唠嗑。

与西城一样,北京同样也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作为明清两代王朝的都城,这里处处都是飞檐斗拱、高大巍峨的宫廷建筑。

这些年,到处嚷嚷着破四旧,北京不少建筑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但仍能看出它丰厚的历史底蕴。

胡同是老北京的另一大特色,星罗棋布,多如牛毛。

胡同宽狭不一,宽的敞亮,狭的幽深。道路石板上布满了青苔,显得格外陈旧,充斥着岁月的痕迹。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胡同充斥着静谧、整洁、和谐和安详,同时又拥有古色古香、温馨和安静的韵味。

1949年,T安门城楼上,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新的纪元就此展开,北京再度成为了新的首都。

对于这个特殊时代的普通百姓来说,北京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此时主席他老人家尚在人世,北京在全国人民心中就是精神领袖。

北京的街道也被打扫得非常干净,来往的行人也不像外地人打扮得那样土里土气,这里的男人们成群结队地骑着单车,女人们身着彩衣头戴彩花,一群又一群的小朋友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玩得正开心。

男女老少的精神面貌极其良好。

经过多年的裁撤与合并,如今的北京下辖东城、西城、宣武、崇文、海淀、朝阳、丰台、门头沟、石景山等9个区,还有昌平、延庆、怀柔、密云、顺义、平谷、通县、大兴、房山等9个县。☆

而华清大学作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就处于大名鼎鼎的海淀区。

此区将会在几十年以后,成为全国教育最卷的地区,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第104章 学校

第二天,宋知时跟顾淮坐着大巴车来到了海淀区。

遗憾的是,他俩在海淀区逛了一圈都没有找到可以出租的房子。

这年头的四合院大多都是公家单位办公室,偶有闲置也是分配给国营单位的员工居住,私人出租的房子非常稀少,无奈之下宋知时只好暂时在招待所租了一间房子,等之后找到包食宿的工作他再搬走。

因为他属于长租,价格比别人那种出差过来住个两三天的便宜,一个月才十块钱的租金。

宋知时爽快地付了房租,这点钱对他而言只是毛毛雨。

只是他没想到七十年代海淀区的房子就已经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宋知时暗下决心,等改革开放了,可得好好囤几套房子,最好是四合院那种。

租完房子,两人拎着行李步行前往学校。

还没靠近华清大学,就已经可以看见路边插满的彩色旗帜,头顶上方每隔十米都要挂一个“热烈欢迎工农兵新学员”的标语。

马路早已堵塞,大批穿着军绿色工装的大学生们提着行李热情洋溢地奔赴属于他们的校园生活,偌大的学校里处处热闹非凡,洋溢着欢声笑语。

宋知时仔细观察了一番,就顾淮这个年纪,混迹在其中竟也并不算大。

七十年代的华清大学远没有后世看见的那么高大壮丽、窗明几净,甚至称得上有些破败,除了标志性的白色华清园三个大字以外,宋知时是半点无法把它跟以后的华清大学相比。

宋知时和顾淮走得是二校门这条路线。二校门是华清最早的校门,始建于1909年,后校园扩建有了西校门,便有了如今“二校门”的称呼。

两人沿着河边一路走到了近春园。

这近春园原是康熙皇帝熙春园的中心地带,也是清咸丰皇帝的旧居。清朝道光年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就称近春园。同时,近春园也是朱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的由来。☆

只是经过这么些年的动乱,除了污浊的湖水以外,哪还有半点荷花的影子。倒是湖中破败的水榭,向人们展现着前朝皇室遗留的辉煌。

华清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景点莫过于“水木华清”了,它位于工字厅北侧,常被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被称为华清园的“园中之园",据说以前也是可以看到荷花还有假山瀑布的,如今这些都没有了。

再往前走便是华清四大建筑:大礼堂与老图书馆、西体育馆和科学馆,它们是华清建校以来第一批大规模建筑,一直沿用到21世纪的今天。

今天报名的地点就在大礼堂里。

大礼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