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5
计还以为他在学当老师呢。
“我辞职了,现在不在公社学校了。”
“啥?这么好的工作你都不干了?”其他人还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凤仙第一个怪叫起来。
她不喜欢宋知时有一部分就是因为工作的事情。前几年她托顾淮帮李金生和顾金铭找份工作,要厂里的工作,不辛苦的那种,最好是吃公家饭的,包吃包住,还得是长期工。可顾淮帮她找的都是什么搬运工之类的,还是临时工,这可把李凤仙给气坏了。
后来她又听说顾淮帮他契弟找了个公社老师的活儿,李凤仙就觉得他胳膊肘往外拐,不帮自家兄弟了,没少在饭桌上叨叨这事儿。
公社老师那可是铁饭碗,吃的是国家饭,这么好的工作自家几个孩子一个没捞着,捞着的这个还给他辞了,李凤仙气得筷子都拿不住了。也不想想自己两个儿子小学都没毕业,还想去做老师呢。
不止李凤仙,在场所有人都是一脸,你脑子坏啦,这么好的工作都不干的表情,只是李凤仙第一个说出来了。
顾福实正想说点什么缓解一下气氛,宋知时先开口了:“我辞职自然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我现在在煤矿文工团,一个月加上津贴怎么也得有四十几块钱吧,这不比老师一个月十八块钱强嘛?”宋知时似笑非笑道。
四十几块钱!
在场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我滴个乖乖,难怪要辞职了,这机会要是给他们,他们也辞职。
“文工团?”顾金花的关注点倒是不同,只见她兴奋道:“我说二嫂咋这么眼熟嘞,原来我在三河公社国庆汇演上见过你!”
“真没想到,咱们还是一家人呢!”
顾金花是高兴了,其他人的脸色却隐隐不好看了。
宋知时还嫌不够,火上浇油一把,乐呵呵地说:“是,去年下乡演出了,下乡一次补贴三块钱呢。”
好家伙,这下有些人连酸都酸不起来了。
突然,在一旁沉默良久的顾淮说话了。
“还有一个事……”
“我现在不在部队了,转业去矿上了。爹,以后不要往扶岐寄东西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一个消息顾福实还没消化呢,不过现在他已经没工夫管宋知时这边了,赶紧问顾淮:“咋转业了?”
“没事,就是年纪大了,身上有旧伤,很多任务执行不了,就申请退了。”
李凤仙更关心别的:“那你在矿上有多少钱一个月,这每个月的十块钱……”
顾淮之前每个月给家里汇十块钱。
“这钱再说吧。”顾淮抛下这个模棱两可的话。
再说吧?那就可能是不给了?
这下不止李凤仙,顾家人所有人都沉默了,他们突然意识到家里一年的收成才小几百块,而顾淮每年给家里最少120块。顾淮才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有他在才能一个月吃上几口肉打打牙祭。
“这可不成,你弟弟马上就要定亲……”李凤仙话还没说完,就卡在嗓子眼了,因为她看见了顾淮冷漠的眼神,吓得瞬间就禁声了,比顾福实冲她喊几百遍都强。
宋知时说:“哦,对了,其实还有个事儿……”
顾家人已经被这接二连三的消息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了,现如今只想默默说一句,有话您赶紧说吧。
宋知时放下筷子,郑重其事地对顾海夫妇道:“说起来,今天我发现妞妞唱歌还挺好听的。”
众人一脸莫名其妙,不是在说工作的事儿嘛,怎么突然扯到孩子唱歌上面去了。
徐惠兰却秒懂了宋知时的意思,激动得不能自已,话里也带了几分尊敬:“您这话的意思是……”
宋知时笑了:“这话的意思就是,妞妞以后说不定可以走唱歌的路子,这不比待在村里种地强?”
顾大妞确实有一副好嗓子,虽然不知道以后发展如何,但是宋知时知道自己的鼓励肯定可以给顾海夫妇一记强心针。
“什么?”李凤仙难以置信地站起来,差点把椅子给踢翻咯。
“真的吗?那我们大妞以后不就前途无量了?”顾海的反应也是激动,顾大妞是他的独女,自然也是他心肝宝贝,原本这孩子在家里不招长辈待见他就挺不舒服的,现在才知道女儿还有这本事。此刻,他恨不得让女儿跪下拜宋知时为师,毕竟文工团的工资刚刚对方也说了,是农民家庭几个月都赚不到的。
不过宋知时也没把话说死:“前途无量也得看怎么培养,文工团是要考试的,对文化课有一定的要求,你们之后也得送妞妞去上学才行。”
顾淮夫妇连连点头答应,把宋知时的话奉为圭臬。
如今在场唯一不高兴的那就是李凤仙跟李金生夫妇了,她们自认宝贝孙子儿子也不差,怎么就被一个女娃娃给比了下去。
可上午才阴阳怪气说了人一顿,现在要宋知时给她宝贝孙子看一看,李凤仙还真拉不下脸。
不过李凤仙拉不下脸,张翠翠可不会,她可不会为了这点小事跟儿子的前途不过去。而且她跟宋知时本来也没什么矛盾,何必为了婆婆把两人关系闹僵呢。
一时之间,饭桌上人心各异,好好的一顿午餐吃得人心里五味杂陈的。
宋知时出了口恶气,心里也爽了,不想让他吃好饭,那行啊,所有人都别想吃好了。
午饭过后,顾淮拎着一众礼物,把宋知时带了出去。
“咱们去哪?”
“去我叔公那里拜个年。”
这次出门,宋知时再一次体会到了顾淮的好人缘。
一路上跟他们打招呼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对顾淮。宋知时觉得还蛮有意思的,比顾淮年纪大的,基本叫他老二,跟顾淮平辈的,则戏称他为顾老二,比顾淮年纪小的,基本都叫他二哥或者顾二哥。
好像除了顾家那些奇葩家人,村里人其他人都蛮友好的。
还有一件让宋知时想不通的事情。昨天刚来村里的时候,他就感觉顾家村哪里有些违和,可要他说又说不出来。
现在天光大亮,再仔细看看,他才发现违和感在哪里。
之前他去凌家村的时候,那边的房子基本都是黄土搭建而成的,而顾家村的房子却用着上好的青砖,你要说一两个富户是青砖也就算了,这里家家户户都是砖房,看起来富裕得很,跟他下乡演出去的其他村落完全不一样。
走在路上,顾淮跟他提起了这个叔公。
对方是顾家村为数不多跟他俩一样结契的家庭,两位叔公都已年逾六十,相伴了几十年,感情甚笃,他们是从小对顾淮最好的人。
能让顾淮这样反复交代的,那他们对顾淮的意义肯定不一般。
宋知时跟着他到了村子中间一户人家。奇怪的是,人家都是青砖做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