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8
、论辩会上都可以看见他们俩的身影,而且两人每月一篇文章,都前后发表在《和乐小报》上,你追我赶,乐此不疲,既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敌人。
青神王氏的年轻一代,也终于在朝堂上展露风采,而王瑭,完全受到王氏教育长大的典型人物,在众位新科进士中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王氏族学在科举上的竞争力也因为他的横空出世,得到了证明。
王瑭前不久还写信给王弗,对她诉说自己学习的刻苦和考试的曲折不易,不过三两句,就偏到谴责王雱事事与他争先上了,王弗其实极高兴,他能与王雱成为好朋友,有这样的良师益友,就算王弗不再教导他,他也会成长为一个如苏轼一般的好官。王瑭打小就和王弗一起生活,几乎是她看着长大的,说是她的第一个孩子也不为过。王弗一直十分为他骄傲,他不止在学习上天赋异禀,很像王弗,性情也是最像王弗的,理性的乐天派,永远的实用主义者,善良开朗,待人真诚。
仁宗关照,将王瑭派往苏轼曾待过的凤翔府,任一县令,凤翔府离东京近,他可以时常回东京,而王弗的二叔二婶,也早就搬到了东京,与王方赵氏同住,这样一来,几乎全家人都在一起,连梁文修,也在京畿为官,三娘便常常带着梁音、梁韶回娘家小住,在写给王弗的书信中,屡次提及希望苏轼不要再外任为官,这样他们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不过,可惜的是王雱,本来王安石在京为官,受到仁宗重用,前途一片大好,他也因为是王安石独子,不能抛下父母离京外任,而成了一名京官。但七月底,王安石的老母亲不幸去世,他带着王雱辞官归家,令人不胜唏嘘。
王弗的思绪拉回现实,才不过眨了个眼,笑着对苏轼说:“等泉州知府的三年任期过去,你应该就能在开封附近为官了,到时候子由也能出来多走走了。”
苏轼在外做官,苏辙则一直在东京尽孝,都是文书编史上的事,几乎做不出什么实绩,苏轼一直颇感不安,觉得耽误了苏辙。史容华又怀了孩子,加上三年前流了的那一个,这已经是第四个了。程氏来信,告诉王弗,她总在为史氏担忧,因为那个不幸流产的孩子已经成了史氏的一块心病,虽有阿棠和阿柔在一旁安慰,她的注意力也常常在自己的肚子上,这一次又怀上,更是小心翼翼,戒备到了极点。
程氏本就身体欠佳,要照顾阿棠、阿柔,还要照顾孕妇,自然吃不消,好在阿棠是个乖巧可人的孩子,六七岁的年纪,就能帮着程氏打理家事,外出见人,也是落落大方,很讨人喜欢,完全不需要程氏担心。阿柔自受了王弗一顿教训,也乖得多了,很听阿棠的话,而且她嘴甜,会说话,常常逗得不苟言笑的苏洵捧腹大笑。
苏辙对两个孩子很是疼爱,常在家教她们读书识字,偶尔外出,也一定会给两个孩子带她们最喜欢吃的点心回来。上个月他寄过来的信中,就提到两个女儿为他缝制了一个小荷包,闹得苏轼醋意大发,越看阿弃越觉得讨嫌。
王弗笑得不能自抑,从七喜做针线的笸箩中捡出来两块碎布,叫了阿弃过来,让他给苏轼做个荷包。
阿弃不敢相信,揉了好几次眼睛,最后张大了嘴,结结巴巴地问王弗:“阿娘……你方才……说什么?能再说一遍吗?”
王弗又重复了一遍,把碎布和针线都塞给他,意味深长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扬长而去。阿弃正发呆,邓阙板着脸从门前路过,他连忙喊住了邓阙,问她懂不懂王弗到底是什么意思。
邓阙白了他一眼,道:“估计是阿娘受了刺激,想要女儿了,这是什么意思,你还不明白吗?”
“什么意思?”阿弃仍是一头雾水。
“把你当女儿养。”
不过阿弃捣鼓了两天,还真做出来一个像模像样的荷包,送给苏轼之后,苏轼倍感欣慰,转头就写了一首新词,记下了这件小事,本来只是写着玩的,王弗瞧见了,一定要他发表出去。
她还振振有词:“等日后阿弃声名远扬,成了大名人,总要有一两件拿得出手的童年糗事,作为寓言故事的素材吧?”
苏轼不明所以,只莫名觉得阿弃有这么一对爹娘,或许真的挺惨。
“那都是两年之后的事了,到时候世事如何,我们哪里知道?唯有把握今朝,畅饮欢歌,享享乐事。娘子,可愿与为夫同游?”苏轼向王弗伸出手,正巧外头长街之上,锣鼓喧天,花灯宛若银河,自大街流入小巷,府中的各色花灯也渐次燃起,好像萤火落满人间,美得不似人间。
王弗微微一笑,伸出手去。
第193章 江南好
“夫人, 马车已经套好了,小衙内正等着您呢!”说话的是王弗一年前新换的管家, 李书文早已成了王家在泉州府产业的总负责人,没时间管这些杂事, 便特意从广南东路调了个书铺掌柜过来, 代替他掌管苏家外院事宜,内院则是七喜管着, 双喜就天天搞笑逗乐, 带着几个孩子玩,倒也是分工明确, 各尽其能。
王弗收拾好案上的图纸, 放进信匣,身后的年轻侍女立刻走上前,抱起匣子跟着她。从府衙后头搬到新宅邸后,地方太大, 人手不够, 七喜就雇了一批女孩回来,个个年轻可爱,伶牙俐齿, 非常崇拜王弗,将她的习惯摸得一清二楚,不需要开口吩咐,就手脚麻利地做好了事。
阿弃坐在车架上,长腿吊在半空, 虚岁九岁的他,已经长到三尺六,完全继承了苏轼和王弗的身高,手长脚长,十分灵活,平日里没少上窜下跳,招惹双喜的眼泪。他是典型的少年脸,轮廓模糊,婴儿肥还未褪去,有一双女儿家似的杏眼,唇峰分明,鼻梁又高又挺,眉毛像弯月一般,眼里星河万丈。
苏轼一直觉得阿弃生得像王弗,尤其那双眼睛,王弗小时候可爱的圆眼后来长成了古典雅致的丹凤眼,虽然偏似杏眼,但终究不是杏眼,一直令苏轼有些遗憾。阿弃的杏眼补足了王弗的遗憾,还继承了王弗细腻白皙的肤质和整齐洁白的牙齿,这是令苏轼最满意的事情。
可当事人阿弃就不一定这么想了。王弗无数次听见他私底下抱怨自己长得太秀气,天天往海边跑,去年夏天还去海里学游泳,跟着一起的陈留、邓阙都晒成了黑炭,就他一个依旧白得一道光似的。邓阙跑到王弗面前哭了半天,王弗不得不给她调制了护肤品,让她在家里狠狠闷了三个月,尽一切防晒美白之能事,才把她的皮肤养回来。
虽然嫌弃自己长得秀气,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在像老爹和阿娘之间,他选择像阿娘。其实他的眉骨和鼻梁够高,足够撑起男儿气概,不至于被人说“娘气”,而且现在年纪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