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1


你能。

“不说这些了,来来来,近来又有新作,这次是表兄教我的墨竹,你来看看是否有长进了?”苏轼非常亲切地拉了王浮去书房看他新画的墨竹,于是王浮就免费拿到了一幅墨竹图,走在路上都是轻飘飘的。

两人在书房说着话,李氏从外头进来,侍女小青端着一盘糕点,放在书桌上请王浮吃。

李氏笑着说“十娘今日来,可得在家吃个便饭,我这就遣人去和乐楼叫菜。”

王浮也笑了“嫂嫂不必客气,家常便饭足矣。看嫂嫂的气色,想来怀相不错,孩子没有过多折腾吧?”

“是啊,这孩子比我那大郎懂事多了,想来是个乖巧的女儿家,十娘送来的新鲜蔬果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本来孕吐得厉害,这些日子就好多了,若是我这孩儿似十娘这般聪颖能干就好了。”

“嫂嫂可别打趣我了,等会回去阿娘说不得要拿着笤帚揍我呢!不过说到养胎,我这里倒是有些从古书上看来的经验之谈,也不知是不是有用。”王浮便说了些胎教的事,让李氏时时在胎儿面前读书弹琴,熏陶熏陶。

“听着还挺有道理的,嫂嫂,等表兄回来了,就让他日日在你面前弹琴读书,说不定肚子里这个就是未来的状元公了,哈哈……”苏轼笔下不停,还一边同两人说着话。

“就你嘴甜,你在这里给他揽差事,小心他回来叫你抄书。”李氏也笑着同他打趣。

苏轼正色道“这可是有道理的好差事,表兄怎么会怪我呢?”

王浮则好奇,原来文同要罚苏轼,也是罚抄书的吗?这年头的体罚真没创意。

“苏哥哥,你抄了几次书了?”

苏轼昂首踱步,手中毛笔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豪爽地一笑“零次。”他又一睨王浮,那眼里的意思分明就是嘲笑——你以为我是你么?一篇文章都要背得七零八落的。

“行了行了,知道你是天才了。”王浮撅嘴,转而向李氏说“嫂嫂要想吃新鲜菜蔬,尽管去和乐楼领来,菜钱我都在文家表哥和苏哥哥的稿费里扣了。今日前来也是临时有事,就不在这里打扰嫂嫂休息了,苏哥哥,我先告辞了。”说着便面不改色地卷了苏轼给她画的那幅墨竹图,扬长而去。

几天后,苏轼精心写了几遍的《植树赋》就送到了王浮罢,深觉

普通人和天才之间简直隔着万丈深渊,这么刁钻的题目,这样新颖前卫的观点,若是换了王浮来写,恐怕薅光了头发都写不出一个字。

她又把苏轼的文章送去给王方看,王方看了之后连连称赞,不过还是放不下手里的算学书,称赞完了就让她自己玩去,王浮在一边拿着稿子,目瞪口呆。

如今王方和纪远几乎都住在书房了,他的研究方向是方程,纪远的研究方向是微积分,这两个掏空了王浮肚子里的存货,现在开始天马行空地延伸起来了。毕竟王浮不是数学家,没办法讲得那么详细和全面,有很多定理她更是忘了推导过程,这些都是需要他们研究的。

没想到王方竟然是个搞科研的好苗子,耐得住寂寞,也有灵性,几乎是一下子打开了数学的“七窍”,如今他在府学里也算是叫得出名字的老师了,许多高年级的学生都趴在他窗外旁听,听说去晚了就没位置了。

学生们都说王方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容易联系实际,而且非常简单明了,只要弄明白《和乐小报》上提出来的那些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再去听他的课,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还侧面拉动了《和乐小报》的销量,从前看不起它的许多读书人因此对它有所改观,还写信来交流和催稿。

鉴于大宋人人爱写信,王浮现在积压的读者来信已经有一个小樟木箱子了。忙乱中,她就没有及时发现信堆里那封与众不同的信件。

这封信的落款是“沈括”。

稍后为你更新

第68章

好久没去上课了, 王浮都有点过意不去, 虽说刘夫子没责备她, 但总请假也不是办法。三娘生了病, 王浮就一个人带着映之去了棠梨坡。

这一天刘夫子讲了《孝经》,问几个学生对于“孝道”都有什么看法。

张莜成绩最好, 身份也较高, 于是先开口“学生以为, 平常能让父母开心,学业上不需要父母操心,不做大逆不道之事, 能够光宗耀祖,能为父母养疾送终,

这就是‘孝’。”

这些都是世俗对“孝道”的普遍认知, 刘夫子便点了点头,又问“你自认为,自己做到了吗?”

“学生身为女子,只要安分守己,让父母宽心,将来嫁一个好人家, 常常回娘家探望就行了。”

刘夫子还是微笑着,问道“既然张莜说到女子的孝道,那么今日我们也来探讨一番——”

“为何女子的孝道与世俗定义的孝道差别如此之大?”

王浮听到这句话, 震惊万分,刘夫子身为男子, 男权社会的既得利益者,竟然还能考虑到这样的问题。

梁文棋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立刻站起来说“当然是因为女子会出嫁,到时候就是夫家的人,而男子继承家业,自然要负担更多的赡养责任。”

萧照云也站起来说“自古如此,天经地义,循旧例耳。”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又说了几个自己孝顺父母的例子,似是认为平常端茶送水、捶肩捏背、宽慰父母、分担管家之事就已经是最大的“孝道”了。

只有王浮和映之不说话。刘夫子便看向王浮,映之年纪小,一般这样的课堂讨论她都是旁听,并不参与。

王浮想了想,缓缓道“学生以为,这些都不算真正的原因。”

“那你是怎么想的?”

“我在想,都是同胞而生,为何女子不能承继家业,而且一旦出嫁,便不算娘家人了?我们假设一下,若是男子出嫁到别家,女子继承家业,又有何不可呢?”

好几个同学都暗中唾骂于她“荒唐!”

“如此一想,便知道男女的孝道有差别,只是因为父母选择抛弃了女儿。”

王浮这话说得很过分,但她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感情都是相互的,父母认为只有男孩能够替自己光宗耀祖、养老送终,所以把所有资源都向男孩偏移,让他们能够读书识字,能够有一技立身,他们就能掌握社会上的话语权,把各项资源更多的朝自我利益方聚集,一旦确定下这样的“世俗”,他们就有了剥夺女子求学的权力,就有了一妻多妾、庶子庶女,就能够榨取女子最后的生育价值,等到用完了,抛之脑后即可。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女子做到和男子一般赡养父母,实在是无稽之谈。这种逻辑越推越远,女儿就成了别人家的,成了家里最无足轻重的,成了那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