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8


敢不回家吃饭,更何况他们家的饭菜可比外头的饭菜好吃多了。

饭后祖母就说了要给女孩子们请先生的事,全家人都很赞同,只有小映之抱着她的小木碗抽泣了两声,她听迎春说过——先生会打学生的手板,可疼了。

大家都被她逗得哈哈大笑,王浮安慰她说“不怕的,先生要是打你手板,十姐替你挨着便是,阿姐皮糙肉厚,一点都不怕。”大家又笑起来。

赵氏说“我们初来乍到,也不知这附近哪家的先生学问好人又正派,不如我下个帖子,明日去周家坐坐,问一问周家娘子。”

王瑾难得满脸惆怅地插嘴“我今天和周二郎去看了蹴鞠赛,交谈中听得他说,他家大哥已经过了院试,已经是个秀才了,他大哥与我同年,倒把我衬得一无是处,爹爹,要不我还是跟弟弟一样去书院读书吧?”

屋子里气氛一冷,谁都不好接他的话,本就是嫡长子该顶门立户,像他们这样的耕读之家,更应该是他去走那科考之路,如今他不愿意学,家里也没人逼着他,王方顺了他的心意,让他学着管理家业,日后若其他几个兄弟考出来也就罢了,若合家几个都考不出来,说不得王家日后就真的变成了商户。不过这也不太可能,就算考不上,他们也还有别的路子,比如说捐官,只是不太体面,连带着家里的门楣就无端矮了一截。

王方便叹了口气,正色道“生下你时,我与你阿娘也曾对你寄予厚望,只是读书这东西有时也看天赋,为父的在诗文词赋上就不出彩,教不了你什么,又因为常年在外游学科考,耽误了你的学习,这是为父的过失。但为人立身处世,并不一定要居于庙堂之上,只要你们兄弟几个努力做一个好人,有自己的目标和祈望,都是好的。我并不求你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只愿你无愧于心就好。”

王方这一番话实在是让王浮刮目相看,王方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读书人,他有文人的风骨,但他血脉里还有乐天知命的农民精神,这是王家先祖赋予他的人格魅力。换作现代父母,若是儿女不愿读书却想去工地搬砖,他们不见得会比王方做得更好,尤其在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中,能够尊重并支持孩子选择的父母,几乎是凤毛麟角了。

王瑾显然被他感动了,红着眼睛低着头,不知道该说什么。

王浮便安慰他“读书是为了明理,并不是为了名利,‘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个庸官贪官有时还比不上乡间的善人耆老,能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世间做官的多了去了,我家兄长最是与众不同,志向高远,哪里比不上他们?”

赵氏听了她的话,佯装要给她一板栗,骂她“你一个女儿家,还知道官场如何?少在这里编这种乡间俚语逗你兄长开心,等他把家里的账捋清楚了再说吧!”赵氏虽然望子成龙,但她是一个理智的好母亲,且是一个盲目信任丈夫的傻妻子,她相信丈夫会安排好大儿子的后路。

王瑾难得一本正经地说“科举取中者在少数,能臣干吏更是难得一见,有人皓首穷经,也不见得能博取功名,既然我在读书一项上没有天赋,那就让二弟去吧,我在家妥善照顾家人,反正我们不分彼此,王家也从来没有分家的先例,将来延绵香火,也是对祖宗的交代了!”

全家人都为他高兴得很,这一天,他终于走出了自己心里的阴影,确立了生活目标。人活着就是这样,乐且一天,悲且一天,只要一天天都过得值,不违背自己的心意,就不枉来这世上一遭。

稍后为你更新

第45章

通过周家娘子的介绍, 王方给几个女孩子找了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老夫子, 这位老夫子曾经是汴京城里一个高官家里的嫡幼子, 从少年时就在满城浮华里打滚,

学了一身风花雪月的好本事,分茶、插花、埋香、马球、蹴鞠无所不通。

只是, 后来高官因政治上的争斗落了马, 全家流放到了柳州, 后来高官因病去世,朝廷不再管着他们,他们家也被掌家的大房败光了,

老夫子的妻子去世,女儿出嫁, 儿子因病去世, 儿媳妇还没生下一儿半女,于是就带着嫁妆回了娘家,他孑然一身,就四处游学,最后年老力衰走不动了,就在益州府安了家,

靠专门教授大户人家娘子课业为生,倒也逍遥自在。

这位老夫子姓刘,名珏, 字玉城,号放鹿翁,

大约是诗仙太白的追随者。刘夫子不光教授王家的小娘子,他还要隔三差五地上门给益州知州的千金上课,还有几户当地望族,也都请他授课,就是为了他的名声响亮,课也教得好。他的束脩也不菲,一年要一百贯,若不是王家有和乐楼的股份,还真请不起他。

说起来,赵氏原本没想请这么高调的老师给几个孩子的,只是周家娘子顺嘴说了刘夫子教课教的最好,多少人家都求之不得,这刘夫子便定下一个规矩,上门求学的先送上一份礼物,得了他的心思他就收为弟子,若他不喜欢你送的礼物,就是你百般哀求都没用。赵氏觉得好奇,仔细打听了刘夫子的事迹,又比较了周家娘子提出的另外几个先生的条件,回去同王方一合计,决定要不就试一试,这个不成,还能请别的。

王方自己在玩乐上面没什么造诣,但听说大户人家的小娘子们打小就学的这些东西,他有心让三娘和王浮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就对这位与众不同的刘夫子上了心。

等他们打听到了刘夫子的爱好,却都笑了起来,原来这位刘夫子是和乐楼的忠实顾客,每每和乐楼出新品,他都是第一个上门品尝,还曾写诗盛赞和乐楼的菜肴奇思妙想,美味无比,这首诗现在就挂在和乐楼进门最显眼的位置。这不是打着瞌睡就送来了枕头吗?

于是王浮和三娘在厨房里捣鼓了半天,做出来一个撒了果仁果脯的奶油蛋糕,烤了蛋挞,还做了几样王浮记起来的现代小点心,打包送去了刘夫子府上。

刘夫子嗜甜,若他能挡得住奶油蛋糕的诱惑,那就算她输!

奶油蛋糕送出去不到一天,刘夫子就回了信,说是愿意教授王家的三个小娘子,又在信中问王家与和乐楼的关系,显然是猜出来王家的来路了。

王方回了信,把王家与和乐楼的关系略提了提,又让三娘和王浮做了别的糕点装上,送到了刘夫子府上。第二天就带着三娘、王浮和映之上门拜访,总算是拜了师了。

刘夫子是一个面相和蔼、体型微胖的六十岁老者,与年轻女子之间的男女大防就松动些,因此在益州府上流人家格外抢手。但因着他嗜好美食的怪癖,收的弟子也就不算多。有的人家他要上门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