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


一起去吧,爹爹就是觉得我太笨了,才叫我去读书,可我聪明着呢,我才不想读,哼!”

“哈哈哈……爹爹要是知道你这么想,肯定又要让你抄书。前次我听阿娘说,爹爹在外头夸你呢,‘我家小十娘啊,三岁才开口,五岁方习字,如今不过七岁,就能吟诗百首了!’”三娘学着王方的语气,粗着嗓子端着架子,煞是可爱。

王浮就扑上去挠她的胳肢窝,把她弄得前仰后合,笑不可支。她聪不聪明自己能不知道吗?智商只是中上水平,好在记性好,读过几遍的书基本都能背下来,学生时代这一点帮了她很大的忙。她也不妄自菲薄,毕竟读了全国最好的医科大学,又考上了研究生,将来也是打算读博的。

从小到大所有人都说她聪明,所以看她终究像看云端月,敬佩但不亲近。什么时代都有神童,她也听说过不少,像她这样的七岁才能吟诗百首的,她还真没听说过。人家神童,三岁就能自己作诗了呀。想必听了她爹爹这话的人,回头就要跟亲朋好友写信调笑一番,王家十娘啊,七岁才能吟诗百首,想来家家都有神童了吧!

写信取笑这事,还真不是她杜撰,她帮着爹爹整理书信的时候就发现了,宋代的人酷爱写信,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往信里写,朋友家人之间寄信也很频繁,明明交通也不发达,一封远方的信,有可能要辗转一两个月才能到收件人手里,怎么他们就这么喜欢写信呢?她后来才知道,在这种交通不便,通信渠道少的时代,书信能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因为艰难而显得愈加深厚和珍贵。

王浮也时常会想,她改变自我性格的过程并不算很艰难,或许与这时代人们之间更为纯粹的情感表达有很大的关系。生活在这里,她常常会感慨生活节奏的缓慢悠闲,顺应天时,食五谷杂粮,赏春花秋月,世界就那么大,天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就是心上人。

第9章

这个春天过去,等到初夏,王浮就满七岁了。www.biqugexx.net自打王方回乡,王浮不知为何突然进入了“叛逆期”,性格也变得更加跳脱,宛如脱缰的野马,常常带着音娘四处捣乱。赵氏一直苦不堪言,与王方合计了一下,决定把王浮扮成小郎君,带到私塾去熏陶熏陶。

王浮一直体弱多病,家里人对她颇为宽容,她读书祖父祖母也没有说什么,只说让她注意身子,别为了读书熬坏了眼睛。她出去玩耍,大家也感到很欣慰,孩子到底是会调皮捣蛋才显得有生气。也是王浮懂得分寸,她从不做有违长辈底线的事,做了错事也能立刻态度端正地认错,又擅长撒娇卖萌,大家都很喜欢她。

私塾里也基本都是王氏子弟,或是王氏姻亲的孩子,五十来个人都跟王浮沾亲带故,不是堂哥就是表哥,她又是个小豆丁,没什么好避讳的。

本来王浮还挺好奇古代学校长什么样子的,她家里没什么贵族气质,也不会教女孩子君子六艺,想着私塾里大概会有吧,结果进去一看,嗬,宋代人果然务实,从天将将亮开始,摇头晃脑地朗读诗书,上午讲课,下午写作文,一直到天色暗了才散学,连娱乐时间都没有,更别谈什么弹琴下棋了。她的那些堂哥表哥们,也都一个赛一个的少年老成,开口诗书,闭口经纶,根本就不怎么搭理她。

不过,再怎么爱读书,小孩子还是小孩子,王浮有的是办法征服他们,没过几天,私塾里所有的同学都和王浮称兄道弟,互赠礼物,互相借书看,关系好得跟亲兄妹一般。

私塾里所有人都很勤奋,只有她大哥王瑾是个异类,是学堂里唯一一个真心不想学习的。哦不,现在是唯二了。去年王琨、王琦、王琰三兄弟被二叔接到了府城,进了府城的学堂,他们写信回来说,本以为族学里的同学学习已经够认真了,没想到人外有人,府城这边的同学读书更为刻苦,点灯熬蜡,往往一夜就能把从藏书阁里借来的书本抄写下来,两三天就能读通句读,过了五六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能作文阐释了。这些同学不仅聪明,而且十分用功,他们看了,自愧不如,打算从此“洗心革面”,好好读书,还嘱咐他们也好好读书,待到过年之时,兄弟们切磋一番。----更新快,无防盗上----*--

二娘王昀也同他们一道去了,三房的十八郎王琛和十九娘王映之还留在家里,因为三叔家又新添了两个孩子,再加上山遥路远,蜀道难行,怕孩子们路上出意外。这两年三叔三婶都没能回来过年,只送回来些年节礼物,十八郎和十九娘一直跟在大房孩子身后,俨然已经把大房当成自己家了。

这时候的孩子读书都早,她二哥王瑜才十岁,就已经开始学着做科举文章了,另一个哥哥王瑾不喜欢读书,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王浮就仔细观察了他几天,发现他为人慷慨大方,擅长交际,虽然有时候有点憨憨傻傻的,但正因如此,才更招人喜欢。她还发现王瑾喜欢算学,心算能力还算不错,所以她偷偷地引导他多读些开阔眼界培养情操的书,又求王方给他找了个算学先生,不是王浮不肯教,她是理科生,计算能力一流,但她的方法太先进了,一个七岁小女孩说出来,谁都不会信的,反而会招致祸端。

王方已经明白了这个孩子不是读书做官的料,但他是长子,也不能做个游手好闲的废人,不如让他学着管理家族,打理家族庶务,从商也无不可,做个乡绅地主也行。将来若是家里哪个孩子有出息考中进士做了官,也不至于被家里拖了后腿。

这样一来,王瑾简直放飞自我了,以前他还能装模作样写些文章交差,这两年文章都懒得写,要不是王浮假装嘲笑他,激着他继续学习,恐怕他连学堂都不想去了。其实青神镇真的很小,也没什么可玩的,他就是不想读书,也没干什么赌博斗殴的坏事。

吃过早饭,王浮挎着蓝布书包,跟着三个哥哥一起去河对岸的学堂,这两年学堂里的孩子比前两年更多了,他们在这里把基础学得差不多了,一般会去府城或者其他比较大的书院读书,然后下场考试,所以现在学里最大的孩子就是十三岁的王瑾。

王浮刚一进门就被同学们围住了,大家都要找她说话,一起闹起来简直像几百只麻雀在打架。

“十娘,昨日你答应我的花牌呢?我家小妹缠着我要,你什么时候能做好啊?”

“对不起呀,这两天有点忙,我都忘了,明天一定拿给你。”

“那十娘你答应借给我的《后汉书》第五册 呢?不会又忘了带来吧?”

“没忘没忘,表哥要看的书我怎么会忘记带,呐,给你!”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