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4
这个苏味道找到了吗?”李世民在听到说是初唐大臣后,就派人去寻找了。
这苏家都是人才啊,他得先挥动锄头,把人挖了。
反正后面那个宋朝也不做人,这么对待人家有才之士,那就给他大唐好了。
至于说什么现在人家还不知道在哪,那是几百年后的存在,没关系,他用不上,他的后世子孙可以啊。
这叫有备无患。
“陛下您这也太心急了,这去寻找的哪那么快。”魏征很无语,他家陛下,怎么感觉有些变了呢?
听到人是他们唐朝的后,就兴奋的不行。
李世民失望:“明明这么久了,还没有消息啊,不会不是咱这个时候吧。”
要是现在就在做官了,调查名录,应该很快呀。
“陛下,就算不是咱们这个时候,想来相对应的朝代,他们也会有所寻找的。”房玄龄道,摸着胡子,他对这个苏家真的是太佩服了。
能够被点到名的,必然也都是能人。
现在苏家就上去四位了。
真真是光耀门楣啊。
...
群里看着的,顿时开口。
【朱棣:李二陛下,你这就不道德了,挖墙脚啊。】
【秦始皇:说的好像你要是能挖不会挖似的。】
【朱棣:政哥,看破不说破呀o(╥﹏╥)o】
【刘邦:其实我觉得,挖墙脚不好,这样别人该多难过呀。】
【纣王:@刘邦 你这是说你吗?想起了秦皇挖了你的韩信?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嗯?汉高祖的韩信被秦皇挖走了?还有这事?】
【罗睺:对呀,现在韩信好像才十来岁,已经被秦皇放到军营训练去了,由他那个大将军带着呢。】
【刘邦:呜呜呜呜,我的韩信呀,政哥o(╥﹏╥)o】
【白骨精:魔祖大人,您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呀,奴家们都不知道呢~】
【罗睺:你这骨头架子天天想着床上大架,多人交流运动的,哪还有注意力在其他地方。】
【白骨精:奴家这是在探讨人的真谛和生命的起源,这可是最伟大的存在。】
苏子言:...
秦始皇:...
好一个最伟大的存在。
写H话本,还把主题上升到了这种高度。
不愧是第一批搞传销,哦,不,搞营销的,是懂得利用宣传点的,更是懂得搞核心思想的。
一个字,牛!
【纣王:寡人最佩服白骨精的一点就是,能够不要脸到如此地步,她都理直气壮。】
【刘邦:这么说也没错,白娘娘真的非常人。】
【秦始皇:行了,别捣乱,继续往后看。】
此时被惦记的苏味道,确实是被找到了。
应该说,本身此时的苏味道就已经成名,做官也有些时日,还颇得赏识。
在他是初唐大臣的消息出来后,唐朝各个时期的帝王都在行动。
武皇是第一个找到的。
因为对方正拜相。
跟着就是李显。
在李显那,刚好有人弹劾苏味道,他能不当即就把人对号入座?
而此时的苏味道,已是几次拜相,可见其能力之强。
苏味道自己也是极为感叹,他苏家后人,竟然如此出息。
【苏轼离京后二任杭州,正好遇上大旱,伴随着瘟疫袭来,面对如此严峻的事,他不仅没有离开,反而投身其中,极力上书请求减少百姓供奉,还得到御赐度牒,给百姓换大米。
他一直在救济百姓,更是要求各方降低米价,又亲自做了很多粥棚,给百姓施粥送汤药,派人带着大夫到处给百姓治病,还拿出自己的钱财,修建病坊,他只要稍微有一点余钱,就会用在百姓身上,因此,救活了无数人。
在发现钱塘江的河道后,他带人修筑长堤,方便百姓往来。见百姓种植困难,又亲身上前,带领人在西湖中种植。
后长堤筑成,他在上面种猪各种植物,芙蓉,杨柳,如诗如画。
杭州百姓自发把长堤命名为苏公堤,以此来纪念和感恩苏轼为他们付出的一切。(来自《苏轼传》资料整合)】
【宋神宗位面】
赵顼羡慕了,苏公堤啊,这可是用苏轼命名啊,他都没有这份荣耀。
“陛下,您也可以,只要一心为百姓,使得百姓过上平和的生活,外人不可欺,百姓也会为陛下铸碑建庙。”
王安石看出神宗的想法,开口说道。
他当初变法的本意,也是富国强兵,挽救宋朝现在面临的政治危机。
他也不觉得自己的策令不对。
但现在他确实要好好的思考思考,自己的策令,是不是真的所有都合适都对。
因为,他似乎没有考虑过百姓。
或者说,他没有站在百姓中设想过。
一个国家,除了君王,军队,还有人心,人心从何而来?
百姓。
先秦时,秦始皇众望所归,问鼎天下,便占了人心所向。
与王安石不对付的大臣很是不屑,却也没有在此时说什么,因为这天幕上明晃晃的在表明,苏轼就是走的这条路,而这条路还是正确的。
虽然他们真的觉得愚蠢。
洪水不跑就是傻子了,瘟疫还往里面钻,真是找死。
他也就是运气好,不然说不定早死了。
赵顼倒是认真思考起了王安石的话,他最初任用王安石,又何尝不是想要改变现在的弊端。
只是...
苏轼在看到自己这般大胆的时候,不是震惊,是下意识看向身边的妻子。
又要劳累他妻子了。
对方只是对他笑了笑,拍了拍他的手,“相公尽管去做,为妻自会理解。”
她的夫君,是有大爱的。
“夫人,委屈你了。”苏轼叹息。
【三国位面】
曹操有些古怪的盯着天幕:“你们说,是他倒霉,还是他是霉星呀,这怎么感觉,好像走哪哪都有事?”
“说什么呢,天灾人祸根本就不可控,他只是倒霉罢了。”刘备狠狠瞪了他一眼,很是不满。
曹操挠了挠头:“我这不是说个猜测,那么生气干什么,不过这位也是真的厉害啊,每次危险局都被他开出了生路,真的强。”
“这个倒是,他是有大智慧在身的,这样的人,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扶摇直上。”孙权也道,很是欣赏。
可惜了,不是他的。
见苍穹之上又变化了,连忙看去。
【他在杭州才稍微舒适安逸下来,又被召回朝,结果又因为政见不和,很快被贬到颍州,没多久又被调到扬州,跟着定州。
是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掌权,新党再次迎来了生机,可结果却是苏轼又被贬,贬到了惠州。
或许是政敌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