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1
场没?法离开。”
是啊,真的是个傻瓜!一想到那次就觉得很好笑,本来他可以舒舒服服的待在?挪威的酒店里,结果他说想早一点回到她身边,拼死拼活赶上飞机,结果还是滞留在?机场。雪太大了,路面积雪晚上不会清扫,大巴都开不上路,只能留在?机场。
他委屈兮兮的从机场酒店打?电话给她,说晚上没?法见她了,他好想她,想得不得了的那种想念。
像一只被?抛弃的狗狗一样,都能看?到他委屈的摇摆的尾巴了呢。
学?习和研究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另一部分是甜蜜的爱情,这样真的很不错!
*
康妙玟最终还是签了普林斯顿,留校当了一名副教授,开设一门数学?一门物理,教授本科学?生。9月,她第一次正式站上普林斯顿的讲台。
座位上的学?生们看?上去并没?有比她小多少,学?生们也很惊讶她居然如此年?轻,说是一名大学?新生也不为过。普林斯顿的黄皮肤教授非常少,因此康妙玟副教授在?学?校里成了一个特别的存在?,学?生们在?学?校的网站上浏览她的介绍:1990年?、1991年?连续两届IMO满分金牌得主;1991年?IPHO接近满分的特别奖得主;14岁本科生、17岁本科毕业;20岁数学?博士、23岁物理博士,已在?顶级专业期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若干……获奖若干……
学?生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
给美国学?生上课挺考验一名老师的教学?水平,她开的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比较难,她尽量掰碎了讲,自觉还算不错。不过学?生们反应还是“太难了”,主要是因为课程本身就比较难。
选她的课的学?生不少,她秋季学?期开的小班,只收20名学?生;春季学?期,学?校方面便?让她开了大班,学?生名额调整到60人。也没?什?么啦,感觉20人跟60人的差距也不是很大。
工作强度不算大,从学?生身份转换到老师身份也很顺利,除了很多时候会被?人当成学?生之外,没?什?么不适应的。
教学?之外便?是自由支配的研究时间,也不是每天都有课,因此仍然是每周去两次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她在?IAS的身份换成了访问学?者,不再是兼职研究员。访问学?者有补贴,有时候也会开个讲座跟教授、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员等交流。
生活忙碌又愉快。
罗克狄仍然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工作,每天火车通勤上下班,在?火车上要待4个小时,其实很累人。他偶尔要是加班会在?联合国附近的酒店住上一晚,还会打?电话跟她报备。
对男人呢,管的太多不好,但也不能一点不管,要掌握好这个度,康妙玟觉得自己?做的还是不错的。
第218章 到达庞加莱猜想的最后一步
很难得遇到能?跟你三观基本同步的男人, 他没有什么坏习惯,性格很好,愿意做家务, 自信又可爱, 还懂得讨好你、逗你开心。能做到“工资全交、家务全包、剩饭全吃”的新三好男人?不可多?得, 而恰好你也喜欢他, 那就最好了。
两个人?相处需要磨合,而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他做出改变、迁就她?、适应她?的生活习惯, 没有比这样更令她感到舒适的了。
生活上两个人?相处的很融洽,有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矛盾。事业上各自奋斗,进?展都十分可喜。
罗克狄有联合国工作经验, 专业是国际关系和政治学, 又有一年教科文组织工作经验, 最近的消息是中国驻联合国有关部门约他谈了两次, 他即将?入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政治组,也就是说, 他将成为外交部的人了。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办公楼不在联合国总部,而在距离几条街区之外的地方, 他上下班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很多?时间都会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内。
康妙玟现在有点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看到一对明星情侣订婚多?年都不会走进?婚姻了,实在是订婚后的状态很妙,既不用面对可能?的追求、过于热情的邻居或是上司或是同事对你私生活的窥探、很可能?来自四面八方的拉郎配也就是相亲局, 并且还相对保持了个人?自由,还不会被人?催问“你们何时要个孩子?”的问题,没结婚就不生孩子?这可不是最正常不过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不社?会交际, 不是说外国人?就不八卦了,八卦乃是人?类共性, 不以种族肤色为区别。
保持现状就挺好。
*
玛丽莲今年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为期1年,她?们常去一个叫“银河系漫游指南”的网上科学论坛灌水,许多?青年数学家在此“联络感情”,很多?人?将?自己研究中遇到的难点发帖公开询问同行,总会有人?热心回帖;有些人?还会将?自己的论文直接发布在论坛上。
这也是新世纪新的时代特色,互联网拉近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的距离,信息爆炸的时代,及时获得各国同行的最新研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想想看,如果陆家羲生活在21世纪,国内专业期刊不鸟他,他完全可以直接将?论文发布在哪个网站或是论坛上,根本不存在明珠蒙尘的事情嘛!
互联网也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一点科学界的“门阀”传统,只?要你是真的牛逼,基本上不存在被埋没的情况了。
网络也是呼朋唤友的好去处,“银河系漫游指南”原本只?是几个爱看科幻小说的宅男搭建的论坛,被几个数学系学生发现后迅速占据,一个接一个的来到这里,到现在成了全球青年数学家最喜欢的网上社?交地。
2000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23点,“银河系漫游指南”论坛上有一个新帖子?,发帖人?ID“Miao Wen”,帖子?实际是一篇论文,题目为“到达庞加莱猜想的最后一步”,并说明这是3篇论文中的第一篇。
这篇论文长度为33页,不过在网络上也只?是微不足道的若干字节罢了。
当天晚上绝大多?数论坛用户都在庆祝新年,一些夜猫子?直到过了午夜才发现这篇论文,但大部分人?都看不懂这篇论文。
第二天,更多?的人?涌进?论坛,很多?人?以游客身份浏览该贴。
很快,国际数学界都在说,一位普林斯顿大学的年轻的数学副教授似乎真的解出了“庞加莱猜想”。已经发布的第一篇论文正在经受全世界各国数学家的验证,并且,他们都在焦急的等待接下来的两篇论文。
*
康妙玟在论文的开篇首先鸣谢了一些同行和朋友,以及在庞加莱猜想的破解之路上做出过贡献的前?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