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6
辩?可以?吗?”康妙玟倒是吓了一大跳。
“有什么不可以??系里?完全可以?为你破例。”单墫毫不犹豫的说:“你看看是否还能继续精简一下,然后向国外的数学期刊投稿。我和苏教授建议你投给《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震惊!
《数学新进展》数学顶级期刊,第一篇论文就这么刺激的吗?直接投给顶级期刊?内接方形问题不是什么著名?的数学难题,只是一个?“不著名?”又拖了很多?年没人解出的难题,她还以?为非得是证明费马大定理那种程度的论文才有资格发?在顶级期刊上?呢。
苏淳笑着说:“你还是孩子,根本不懂你独立证明了这个?难题有多?么了不起!”
哈?是这样吗?
很快定下了答辩日期,就在国庆节过后的第一个?周一。
*
康妙玟又将论文精简了一下,压缩到6页,并且翻译成英文。
国庆节放假三天,一家三口去了杭州旅游,但?旅游并不愉快,主要是杭州游客太?多?了,哪哪都是人。
“这说明现在中国人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就要追求精神享受,要出门旅游啦。”还好?家里?有车,康卫国开车往返,一家三口路上?有说有笑。
“对对,是这样。是好?事。”
“爸,下次我们错开旅游高峰期,再去杭州玩吧。”
“行行,一句话的事情!我家宝贝女儿想干啥,跟爸爸说!”
“杭州还真是挺不错的,风景好?,怪不得人家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呢。老康,下次我们再去苏州玩玩啊。”
家里?经济好?了,妈妈也舍得花钱出门旅游了。见识见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很幸福的,只要不是哪哪都是人就更好?了。
对于?女儿要提前答辩的事儿,康卫国奚绣蓝都不是很懂,只听说论文通过就能毕业了。
康妙玟说:“嗯,是这样,学校给我破例提前答辩,但?我的学分还不够,这学期上?完就差不多?了。”
事实证明,只要你够牛,学校会?非常迁就你的进度。
“那你不用上?完四年啊?”奚绣蓝问。
“不用,学分修够了就行。”
“那你想好?去哪里?上?研究生了吗?”
“去法国,上?次不是跟你们说过吗?法国高等师范学院。”
“师范学院?”奚绣蓝嘀咕,“怎么听都像是当老师的。”
“确实是教怎么当老师的。”
奚绣蓝愣住,“当老师?”不敢相信!
康妙玟解释,“当老师也没有什么不好?,我学的理论数学,又叫基础数学,毕业之后主要就业方向就是要当老师的。”
康卫国想了想,“当老师也好?,等到出国拿了博士回来,还不是国内大学抢着要啊?”
康妙玟笑着点头,“对,爸爸说的对。”
第135章 17岁生日快乐
当大学?老师旱涝保收, 社会地位也高,在父母心里应该是最佳职业没有之一。
奚绣蓝也回过味来了,“也不错。哎呀, 我姑娘要出国读博士唻!”
她笑着说:“妈, 还没有开始申请学校呢。”
“肯定能申请到, 我上次听你教授说了, 你拿那个奥数金牌,就没?有哪家?大学?会不录取你。我记得那时候好几个外国学校都给你写信让你去上学?的, 是吧?”
“也不算,也还是要?我自己申请。而?且那时候我还小,未成年出国上学?很麻烦的。”
“对哦, 你那时候还太小了。”奚绣蓝小心抱着她, “你要?出国, 我舍不得你。”
“妈, 你要?这么想,我去法国上学?, 以后你能去看我,我带你在巴黎玩呀。”
奚绣蓝美滋滋的, “我可?享我女儿的福了,去了北京、上海、香港,下次就去巴黎了。你妈妈我呀,也是出过国的人了!”
一想到可?以跟人假装谦虚实则吹牛, 心里爽得跟大热天吃了冰淇淋似的。
“庐州理?工有不少出国的,前?几年那个曲老师你记得吗?”
“不记得了。”
康卫国说:“哪个曲?”
“乐曲的曲。他是张凤池的同事,学?校送他去美国进?修, 学?计算机,公?费出国晓得吧?说是去两年, 结果去了就没?回来。”
“哎哟!还能这样啊?”
“美国多?好啊,富得很,听说家?家?都有小汽车,人人都住大别墅。”
这也是信息不通畅造成的错觉。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都是1979年发生的事情,十几年来,中国群众对美国群众的生活产生了许多?夸张的幻想,总觉得美国什么都好,有房有车有自由。
康妙玟抿唇笑,“那要?问问窦海骊。”
康卫国说:“对,学?校有好几个公?费出国就没?回来的,没?想到曲老师也没?回来。那钱怎么算啊?他们公?费肯定要?签协议的。”
“不回来就赔钱呗,给了好几万呢。”
“在美国肯定赚大钱了。”
“那可?不,不然还能留那里不回来啊?哎呀,玟玟,你学?校会不会给你出钱?”
“不需要?,只要?能申请到高师,高师会给奖学?金。”
“也是。”奚绣蓝很高兴,“我姑娘厉害着呢,花外国人的钱上外国人的学?校,了不起!”
康妙玟连连点头,“对对,花他们外国人的钱。”
能公?费出国是很牛的,大学?提供给学?生和教师的出国经费有限,每年都要?抢破头,能争取到公?费说明要?么本人很厉害有投资价值,要?么说明本人手腕了得。
康妙玟觉得自己是第一种,但没?必要?。好吧,还是要?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巴黎高师没?法给她奖学?金,她还是要?争取一下公?费的。
*
过了国庆节,康妙玟将又写了一版的论文?交给苏淳教授。
另外将2.0版的论文?翻译成英文?,寄给美国的《数学?新发展》杂志。随论文?附上给杂志编辑的信。她没?有给专业杂志投稿的经验,教授们也没?有给顶级期刊杂志投稿的经验,她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依靠自己的想法冲了。
与?此同时,她还写信给哈佛大学?的丘成桐教授,简述了她对内接方形问题的解决方法。
信寄出之后就到了她的论文?答辩日。
论文?答辩的非常顺利,反正她也没?有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就觉得很快便结束了。主要?是她的论文?确实也不长,写的也很简洁清晰,教授们也没?有太多?问题要?问。不到40分钟便结束了答辩。
答辩结束后出了教室,感觉天清气爽,浑身轻松。
*
苏瑞羡慕的说:“你这个速度也太快了!三?年就念完本科,课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