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7


虽然他自信能取得一番成就,自认是个有为的明君。

可是,说到底,这只是他期盼中的结局,根本得不到任何验证。

身为一国之君,他有自己的骄傲和矜持。

即使再好奇也不会主动向后世皇帝们询问自己的功绩。

内里百爪挠心,表面稳如老狗get

可今日,后世皇帝却十分笃定地说出如此富有深意的话来,这让他不禁心神大动,不自觉的展开了联想。

难道是……

隋帝位面。

杨广看到父皇上榜,甚至还是前三甲的存在,他难免大为震撼。

对于自家老爹的统一之路,搁谁谁不羡慕?

励精图治后壮大自身,统一天下已成定局,而对手却毫无长进、甚至还愈发衰弱。

啧啧啧,这可真够拉仇恨的!

连他都有些嫉妒了呢!

评论区:

杨广:“想不到我爹竟然能名列前三甲,之前说我们大隋如流星般光辉璀璨、却又转瞬即逝,我还以为我们杨家上不了榜呢。”

看到广子说话了,后世皇帝们不禁精神一震,瞬间活跃起来。

朱棣(航海先驱)@杨广:“广子你轻点狂,隋文帝留给你的家底还算厚实,兴许大隋还能延续很多年。”

雍正@朱棣(航海先驱):“成祖此言差矣。大秦的家底才厚实呢,六七代君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根基打的牢牢的。而杨家嘛,虽然统一了全国,可实际上底子虚啊!”

朱元璋(平民榜样)@朱棣(航海先驱):“广子想学始皇帝。结果心比天高,自身能力不足以实现理想,根本压制不住门阀的反噬,结果直接翻车了。”

康熙:“始皇帝有六世余烈为他打下坚实的基础,可隋朝虽然有开皇之治,但到底只是个二世王朝,杨广打算做的那些事,大隋根本不够他浪的。”

杨坚:“合着说了半天,亡国之君是我儿杨广?我们大隋也是二世而亡?!”

武则天(世界霸主)@杨坚:“倒也不能这么说。隋朝共有五代帝王,分别是杨坚、杨广、杨侑、杨浩、杨侗。只不过,后几位名存实亡就是了。”

杨坚:“我裂开了!”

……

大秦。

对于大家讨论的主人公杨广,始皇帝表示不熟,没办法,后世的皇帝他一个也不认识。

不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根本插不上嘴。

即使怼起来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真是愁人。

可越大家对秦、隋两朝的对比,他这心里就越是难受。

虽然都是二世而亡。

嗯,后面那几位名存实亡的皇帝被始皇帝选择性无视了。

秦、隋都是二世而亡,可隋朝的根基太浅只是个二世王朝,如果各方势力不平衡,的确有亡国的风险。

而大秦呢?

大秦的家底实在太厚实了,六七代君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根基打的牢不可破。

可这都不够胡亥浪的。

我泱泱大秦,奋七世之余烈,竟被一人败光!

始皇帝越想越气,心头一阵火起,差点昏过去。

赵匡胤(十大帝王):“广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在做好事。可是要循序渐进,干完一件在搞下一件,一堆事儿一起干,那肯定玩儿完!”

朱祁镇:“全都要,结果就是全都一场空。而且,他赢了也就算了,问题是他一直输啊!他攻打高句丽的骚操作能把人笑死!”

唐文宗位面。

正在参加诗会的杜牧眼前一亮。

都在评价隋炀帝?

那可真是我的拿手好戏。

我可是写了不少怀古伤今、凭吊隋朝的诗句呢!

看我小露一手!

杜牧:“楼上这位兄台说的不错,想来也是位博学多才之人。隋炀帝穷奢极欲、好大喜功,我在此赋诗一首:龙舟东下事成空,蔓草萋萋满故宫。亡国亡家为颜色,露桃犹自恨春风。(注1)”

隋帝杨广位面。

杨广也颇通诗词,造诣不凡,略一品读之后,他就知道杜牧写的是什么意思了。

这意思是说,自己亡国破家都是因为“颜色”二字,色字头上一把刀啊!

这……

如果他真的如此好色,又怎么会只得了四子二女?

怎么?难道是他身体有问题?

又或者,有人在说谎?

这令他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乾隆位面。

看到这首诗后弘历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表示对杜牧的话不能苟同。

也许在普通人眼里,杨广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方便自己寻欢作乐。

可别忘了,他的身份是皇帝,哪能从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待他的所作所为?

就像燕雀永远不懂雄鹰为了飞上蓝天所做的部署,普通人也根本不明白一国之君这一系列动作的内在考量。

说杨广是暴君,这点毋庸置疑,他的确不爱民,统治期间征发徭役,死了不少民夫。

可若说他亡国是因为好色?

不好意思,那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乾隆@杜牧:“若是我没记错,你是唐朝人,还参加过科举,并且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当真是才华横溢啊。”

李白:“嗯?”

杜甫:“谁在叫我?”

李商隐:“诸位谬赞了,多谢诸位抬爱。”

受到了后世皇帝的称赞,还将自己称为“小李杜”,杜牧显然有些受宠若惊。

诗会中的文人墨客也不住的向杜牧道贺,言辞中满是羡慕。

毕竟,那可是诗仙和诗圣的组合啊!

能被称为“小李杜”,换而言之,那不就是“小诗仙”、“小诗圣”吗?

此时此刻,杜牧的同窗好友们难免挺起了胸膛,感觉有荣与焉。

而杜牧顶着同窗好友们艳羡的目光,掩饰住脸上的笑容连连推辞道:

杜牧@乾隆:“不敢不敢,阁下谬赞了。我只不过是略有几分薄名,担不起“小李杜”之称。”

乾隆:“无妨无妨,你的才华还是值得认可的,另外,你有没有考过科举?”

杜牧@乾隆:“在下是宰相杜佑之孙,父亲为杜从郁。于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时年二十六岁,授弘文馆校书郎。”

乾隆@杜牧:“哦,原来你考过科举啊。那你可知道,杨广改革科举制,用来打压门阀,设立基本考核范围,进士科,用考试来选取进士。再加上后世的不断改革,科举制才最终完善。也就是说,正是经过杨广的努力你才能考进士、入朝为官。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杜牧:……

他惊疑不定的扫视着乾隆的留言,神情略显惶惑。

这,是真是假?

隋炀帝有这么厉害?

可史书上说他是个贪花好色的无道昏君啊!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