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9
忆着已经薨世的皇祖母。
皇祖母辅佐了皇玛法,皇阿玛和自己,在三代帝王继位的过程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皇阿玛和自己,若没有皇祖母的辅佐,或许两人都不能顺利继位。
皇祖母虽未垂帘听政,但仍间接掌控着大清的朝廷大事。
为了巩固满蒙联姻和维护母族利益,皇祖母不顾皇阿玛的心意,先后为他立了五位蒙古族后妃,导致大清后宫的高位妃嫔全是蒙古女子,再加上政治上的多重因素,因此母子失和。
另外,皇阿玛临终前想要传位于兄弟,也由于皇祖母的极力干涉而没有成功。
当初,为了更好的统治汉人,皇阿玛欲推行政治革新,自己也想欲推行汉化政策,都与顽固保守的皇祖母意见不和,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不过皇阿玛亲政后一直未能抗争过皇祖母,而自己则用巧妙的政治策略和斗争方式迫使祖母放下权利,不再干涉朝政。
当然,这其中或多或少,也有皇祖母尝过母子相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因此不愿再经受一遍痛苦的缘故。
反正不论如何,从此之后,大清依然与蒙古联姻、亲如一家,可是,却再也不会以后位许之。
大秦。
始皇帝看着历代帝王的表态,不觉暗暗点头。
嬴政:“治国不以长、不以嫡,更不应以男,而应以贤。否则,即使继承人是嫡长子,可他资质平庸,不得治国之法,最终,只会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看着屏幕上那些冒出来称赞自家妈妈、奶奶的同行们,再看看始皇帝的金口玉言,诸多平庸的男性皇帝们默默地转移了视线,咽下了本欲脱口而出的恶言,假装自己看不见。
他们暗自腹诽:不就是有个好娘、好祖母吗?有什么了不起?离了她们的帮助,你们也未必能厉害到哪里去!
我这是平庸吗?我这明明是在韬光养晦!
楚庄王和齐威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典故,你懂不懂?我的本事大着呢,就是没个一鸣惊人的机会。
我们这是在韬光养晦,等到时机成熟就大展拳脚!
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可是,他们也只敢在心里说说、自命不凡,若是在始皇帝当面,他们指定是战战兢兢的像个鹌鹑一样,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刘邦:“政哥的话,我是再同意不过了。当初那刘盈……”
看到他的话,已经成为太后的吕雉当即一摔折子,气不打一处来:
吕雉@刘邦:“你这是什么意思?刘盈怎么了?”
刘邦@吕雉:“没什么意思,我就是有感而发。”
呵?
吕雉面露冷笑,有感而发?我看你这是还想着传位给刘如意吧?
吕雉@刘邦:“虽然刘盈是个窝囊废,支棱不起来,但有我坐镇,出不了大问题。有我在一天,你就休想把皇位传给别人!”
刘盈:母后,我真是,为您歌一曲,请您侧耳听,听我说谢谢你……
汉高祖位面。
刘邦咂摸着嘴,心里颇不是滋味儿。
那可不?
若不是因为你,我早就把皇位传给别人了,就刘盈那仁慈柔弱的模样,一点都不像我!
心慈意味着手软,手软也就意味着做事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此行事必定后患无穷!
不过,幸好有吕雉在,即使刘盈难成大器,你能守住大汉江山,其他人也翻不起大浪来。
假使在我死后,也只有吕雉才能维持汉朝的稳定,也就是说——吕雉才是继我之后、大汉的最佳接班人!
你真的以为我是将皇位传给刘盈了吗?
真是可笑!我那是将皇位传给了你呀!
他神情幽怨的捋着胡子,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不被理解的悲苦与无奈。
最终,他只能长叹一声,留下一句:
刘邦@吕雉:“你要仔细想想,为什么我明知他心慈手软、不堪为帝,还依然没有一意孤行的废黜他的太子之位?这其中有何缘故?”
吕雉:“我……,我怎么知道?而且,你那是想废黜却没有成功罢了,少给自己脸上贴金!”
刘邦:……
看了吕雉在诸天万界这般不留情面的揭露他,刘邦立刻一蹦三尺高。
他气鼓鼓的瞪着眼睛,一脚踢翻了眼前的案桌:
刘邦:“无知妇人!竟敢如此不给我脸面!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
嘁~
吕雉一声冷笑,即使她和刘邦相隔无数个位面,可她也能想象到刘邦气急败坏、无能狂怒的模样。
吕雉:“好心?我看你那是博弈失败后的无奈和认命。刘盈的皇位是我堂堂正正为他争来的,可不跟某些人似的,只会吹枕边风、耍小手段!另外,这跟好心有什么关系?你刘老三还有良心吗?这可真令人震惊。”
刘邦:“……”
看着这夫妻俩的日常互怼,诸天万界的人们再一次大饱眼福,吃了满满一肚子瓜。
平民百姓们也对皇室的八卦好奇不已,各个都一边放下手里的伙计,看的津津有味:
“没想到,这皇帝老爷家里也有这么多事儿啊?”
“那可不嘛?咱们家里三瓜俩枣的,兄弟几个都抄的不可开交,都要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了。这皇帝家里可是有皇位要继承的,那得打成啥样啊?”
“这皇帝的架家事可比咱们的有意思多了,咱们那就是过家家。”
……
瞧着刘邦吃瘪,一群同行们乐的眉开眼笑,又暗戳戳的准备添油加醋:
朱棣(航海先驱)@刘邦:“人家吕后说的没错,刘盈的皇位是人家亲手夺来的,你不得不同意。啧啧啧,吕后厉害啊。”
这话刘邦也就不爱听了,他立刻反驳道:
刘邦:“嘁~,如果我坚持废太子,她又能奈我何?所以,还是我手下留情了。”
手下留情?
杨坚:“那倒也未必。只是你见刘盈登基已成定局,为了维持大汉的统治,而不得不向吕后妥协罢了。”
李世民(大唐之光):“你知晓吕后本领通天,足以保全大汉。另立新君反而让她心生怨怼,反倒不美,因此……啧啧啧。”
赵匡胤(十大帝王):“就是就是。反正吕后是治国理政的一把好手,至于刘盈资质如何?这实在无关紧要。因为只要吕后还在,大汉就不会乱了秩序。”
雍正:“要我说,刘邦年事已高,诸子要么资质平平,要么年龄尚幼,传位给吕后才是正道。可他不能明目张胆的这么做啊,这可是古今未有之先例,天下人该怎么看他?”
第86章 刘邦:真是,看见她就心烦!
◎果然,都是同行,谁不知道谁啊?当皇帝的,心都脏!◎
嗯?
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