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3
行街彻底运转起来,江县的物资源源不断送去凉州,这条街区每天肯定都有无数人来忙碌,辛苦忙完以后,再来大食堂吃顿好的,优哉游哉回家——
哎呦,这日子简直美到冒泡。
不对!
只顾着吃,把正事儿给忘了。
张阿花回过神,赶紧进去找丁晴。
丁晴最近忙的脚不沾地,一听问收不收鱼,立刻说道:“收!肯定收!花婶儿,你们村准备搞养鱼场?绝对可行,到时候还能在商铺街开一家鱼店!剩余的全部都送去凉州卖!”
张阿花跟李福一听,妥了!
就养鱼吧!
像是李家村这样,准备自己单干的村子,还真不少。
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赚钱门道,但最后都得通过商贸一体化步行街,把货运出去,或者拉进来。
整个县区的商品经济都被彻底激活,村作坊接二连三的开。
人们现在提起这条街,都笑称是江县的‘金子一条街’。
因为真能赚大钱了啊!
不仅村作坊在开业。
像是各家乡绅老爷们的化肥厂、磨油厂、棉纺厂等厂子里的商品,也都大批量开始往凉州输送。
随后几天,商铺街的仓库陆续被租赁出去。
物流厂的牛车频繁往来在街道上,拉着各种商品货物,先后都运往凉州。
县区内经济在腾飞,城建同样没有落下。
基本上预计到年中,县城里所有房子都能重新修缮完毕,排水排污系统也能完成搭建。城墙的进度也很快,再过俩月,就能把城门楼给建起来!
接下来,就该全县铺水泥路了。
这座曾经荒芜、破旧、贫瘠的县城,终于彻底迎来了新生。
江县这边陡然发力,大量走货输出,凉州城的人则是惊呆了。
年前他们还在抱怨,为何今年市场上没有蔬菜啊、肉啊之类的好东西,可哪曾想,翻了年,那些好东西又来了!
“市场上咸蛋又开始供应了,好多家蛋铺都有!”
“菠菜、白菜、萝卜也有好多店在卖!”
“天呐!市场上突然出现了一种豆油,特别便宜,只要八文钱一斤,比猪油都香!”
“我今天去买粮,突然发现还有面粉卖,那雪白的面粉,看着可真眼馋。”
“化肥你们听说了吗,西边街市在卖,听说比堆肥效果好很多倍,能增产上百斤的粮食!”
“上百斤?真的?”
“坊市里开了一家棉布店!那料子摸着特别柔软——关键是价格比丝绸便宜多了!”
凉州的市场被这些商品彻底激活。
而米铺子、盐铺子、则是在江县的商铺街开起来。
随着商品的外输,大量的金钱开始流进江县,整个县区的经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腾飞,人们的荷包越来越鼓,县衙的税收库房也越来越满。
陈庚年终于不再焦虑。
他有底气,也有钱可以造枪/炮了。
第100章 100
◎县太爷要建兵工厂,屯兵造枪炮!◎
早晨。
陈庚年起床洗漱过后, 从宿舍楼下来。
寒冬已经过去,春天的风很凉爽,衙门的差役们从一大早都开始忙碌, 甚至因为来不及吃早饭,手里抓着两根油条,急匆匆往外跑。
“县太爷早。”
“县太爷!”
瞧见县太爷,大家都赶紧来打招呼。
只是打完招呼以后,就继续小跑着出门, 因为忙啊!城建工作还没有彻底完成,商业一体化步行街又开始运转,各个村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在江县开起来,这些都需要衙门的差役们去忙碌。
虽然很忙,但整个衙门并不混乱, 而且大家的精神劲头都很足。
因为——全县区都在‘捡钱’啊!
如果说去年展开的城建项目, 让江县瞧起来一天一个新变化。那么随着商贸一体化步行街的运转,整个江县彻底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人们的荷包开始越来越鼓。
现在随便往外面走一走, 不管是县城,还是各个村子,每天都有牛车拉着货物,要么送来县城, 要么送去凉州。
就这, 县区里的百姓们还嫌发展慢。
因为路况太差劲了啊!
要想富,先修路, 这话实在不假。大家现在都盼着, 县衙赶紧把‘村村通水泥路’修建起来。路修好了, 出行便捷, 人们才能赚大钱呐!
当然,赚钱和赚钱也是有区别的,总有人能走在发展的最前端,精准把握住大时代发展的机会。
比如李家村。
听说他们最近全村出动,男女老少一起挖鱼塘,要养鱼!
因为江县、乃至凉州都没有合适的高产、耐活鱼苗,他们村出钱委托物流厂,去定州采买鱼苗!
乖乖,这事儿在整个县区都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现在大家的生意都做到定州去啦?
原来钱能这么赚?生意还可以这么做!
受到启发的江县人各自开始头脑风暴,大家变着花样钻营赚钱门路,整个县区的经济算是彻底被‘炸’热了起来。
县区的高速发展,也影响着县衙的状态。
百姓们都在赚钱,到处其乐融融,差役们忙虽然是忙了一点,但心里舒坦呐!
去年冬天那场事故,已经悄然在记忆中淡忘。
县衙的地面重新用水泥粉刷,如今瞧着干净整洁,半点没有当初‘鲜血四溅’的恐怖模样。
但其实大家只是嘴上不提罢了。
那件事过后,所有人都仿佛经历了一次蜕变般的成长,整个衙门的运转,都变得更加沉稳、妥帖。
因为只有经历过劫难,才知道现在的太平日子有多不容易啊。
包括陈庚年也没有忘记。
所以他才计划着扩充民兵,造火/枪、炮铳啊!
“县太爷,还是老样子,两根油条一碗豆浆?”
陈庚年思索着待会儿造火/枪的方案,一进食堂门,就听见丁晴跟他打招呼,顿时笑道:“哟,丁老板百忙之中来县衙视察呢。”
最近大食堂开业,生意爆火,丁晴忙的晕头转向,根本抽不出时间。
目前县衙的食堂,由她的一个徒弟来接手。
听到县太爷打趣自己,丁晴有些赧然,连连摆手:“您还是叫我名字吧,什么丁老板不丁老板的,听着就奇怪。您赶紧坐,我给您盛豆浆。”
话虽这么说,但丁晴身上也确实有了些‘老板’风范,在县衙待了两年,经过耳濡目染,她现如今也算是成长起来了。
可县衙的人都忙。
丁晴这边刚把豆浆盛出来,县太爷来不及喝就要走,说是爆竹厂那边研究的‘好家伙’有眉目了。
什么好家伙?
丁晴愣住,但也没多问,急的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