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
中的人俑。
所幸历中行反应在先,有一瞬的惊讶失措,又恢复沉稳,飞快走过来,站在门口低着头问他:“……手处理过了吗?”
姚江愣一下。回公司后各路人马应接不暇,他忘了。
那点小伤,被忘得一干二净。
历中行打眼一瞧他这反应,再次生气了似地,绷直嘴角。只不过克制着,抬起他的右手看一眼,进了门,问他医药箱在哪里,又问有没有针。
“伤口有点肿了,木刺应该还在里面,要挑出来,免得感染。”他解释。
姚江在柜子里找到未开封的针线包,历中行取了一根针,用碘酒消毒,拧开灶台上的天然气,针尖在稳定的蓝焰中过上两遍,动作流利,回过身来握住他的手背,让手掌朝上,用棉签蘸碘酒清理一遍中指,拿着针凑近指腹的伤口。
行云流水的动作突然卡了一下。
姚江以为他是没找到木刺的准确位置,用左手上去掐按,把指腹掐得发白,露出木刺所在。
历中行几不可闻地短吸了口气,声音细若蚊蚋:“轻点。”
针尖抵了过去,却在状若透明的皮肤表层磨蹭。
两个大男人对着一枚绣花针干瞪眼,这场景原是滑稽,可姚江垂睫看到他手臂紧绷,低头攒锁眉心,视线恨不得钻进针眼,恍然顿悟,历中行是下不去手。
他掐自己,对方比他还疼。
木刺在延宕中深入皮层,针下去,要挑开皮肉,得见血。
但是,比起历中行还缠着纱布的伤口,这点血实属九牛一毛,那晚他揉洗自己的伤口,下手没轻没重,毫不顾惜,这时候,倒知道心疼犹豫。
姚江莫名着恼,探手要去拿他指间那根针。
历中行手一避,不看他,也知道自己心思暴露得有如光天化日犯人巡街,硬着头皮就上。
针尖挑破指腹,殷红的血珠霎时跳出,历中行专业技术尚在,手稳腕沉,只一下便挑出细如发丝的木刺,甩到水池里。
姚江正准备抽回手自己清理,指尖忽地一热。
湿软的舌苔刮过敏感的破口,两人登时僵住。
历中行尝到舌尖卷回的那点血腥味,脑中“嗡”地一下,一片空白。
呆了两秒不到,却漫长如一个朝代,他听见姚江说:“谢谢,中行,你走吧。”
“姚江,我……”他心急如焚,想要解释,却无可解释。终于想起来意,脱口而出:“我是来跟你道歉的。对不起,卫昌的事……”
“我知道,没事。”姚江声音低沉,看着他近在咫尺的面颊,泛红的耳,丰润的唇,波澜暗涌的眼。
历中行沉默下去。
“不怪你,真的。”姚江左手按在岛台边沿,挽起袖子的小臂绷出硬邦邦的肌肉。没说哪件事不怪他,似乎哪件事都不怪。
“走吧。”
他的左手仍在渗出血珠,好像历中行不走就绝不开始处理。
历中行手脚发木,走向玄关。
姚江站在原地没有去送。
半晌,“咔”一声轻响,历中行带上了门。
姚江轻轻呼出那团灼热的鼻息,这才垂下眼睛看自己。
他勃起了。
只因为历中行舔了他的手指一下。
西裤束缚得难受,姚江快步走进浴室,执起花洒调到冷水,拨开开关。
指尖的血同燥热一起溶散,凉水淌过昂然的下身,变成暖流。
--------------------
鱼鱼们,盆友们,看完不留下只言片语我会伤心的…
第46章 46 勇力
46
白色捷达沿临西大道直行,过匝道上河梁二桥。夜色中,一根根笔直恢弘的钢索飞掠而过,钢索交汇的尽头,塔柱耸立。二桥是河梁第一座钢混结合梁悬索桥,通身醒目的复古红,放在桥梁众多的沿河城市里,它的美貌也不遑多让。
车过圻河,下桥东折,一路驶向三环外,楼高转低,灯火渐疏,天空如暗蓝巨鲸裸露背脊。历中行望着熟悉的天际,这才触到一点真实感。
他太逾矩了。
一遍遍问自己,胆子怎么这么大?难道是姚江对你太好,好到让你得意忘形?还是你吃准了他拿你没办法?
好像都有一点。太不要脸了。
他谴责自己,却忍不住抬起手背贴住嘴唇。那温热的血味儿仿佛还缠绕在舌尖,唤起埋藏在基因里的原始兽性,教人饥肠辘辘,想要猎食。
他说,不怪他。
有那么几个瞬间,他觉得姚江看他的眼神真算不上清白。
叫他走之前,落到他唇上的视线,像头饿虎,下一秒就要咬住目标;又像海豚,用湿乎乎的宽吻一贴即走。
可是对方反应那么大,毫不犹豫赶他出门。
认识这么久,连最开始交锋较劲时,姚江也没这么不客气。
历中行稍一冷却,疲惫就席卷而来。
他在姚江家门外坐了好几个小时,灯一直没开,他以为人没回来。心绪纷乱,踌躇不前,也没去敲门。最后不抱希望地发了条消息想问问,看到显示的时间才发现已经太晚,说不定人已经睡了,他不该打扰。
于是,就只叫了一声,他的名字。
门居然就这样开了。
那一瞬间,历中行以为对方会某种读心的魔法。
他开车回家,烧水,冲一包速溶咖啡,洗了个脸,笔记本电脑插上电源,打开邮箱给几位没有回音的领队写信。
“……上世纪八十年代,苏秉琦先生提出区系类型理论,表示相对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本地起源,自成一系;在本地起源的过程中,又是多区系、多经济类型的。各区系文化源流既相对稳定又相互交错,形成网状系统,通过作用、聚变、裂变,趋于融合,殊途同归,从源头的涓涓细流,先汇集为大江大河,然后百川汇海……可以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多源论所要回答的,是把十几亿人民团聚到一起的基础结构及历史依据。”
“当代考古在各学科领域不断细分融合,‘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等重大项目可见其成果,今日我国的考古事业,也再不是建国初期人才极度匮乏,一人扛鼎、包揽千年的局面。一座大型遗址的发掘,往往以年为单位……”
“六大文化区纵贯南北,穷此一生不可尽躬,我们为着相同的目标,扎根在田野一线。黎永济和历中行,都只是田野间的一个脚印,又何必为一个脚印,厌弃眼前如许美景?我不敢妄言旧事,只是数据不似王陵,您大可以放心。”
“……顺颂夏祺,盼复为荷。”
咖啡只喝了一口,嫌烫,这一放就放到了结语之后,已经凉透,也不必再喝了。历中行把它倒进盥洗池,冲一冲杯子,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