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
已。要不是姚江告诉老伯,估计大家都不知道。
想到姚江,历中行一看表,一点五十了,往回走几步,望见了马路边的商务车。
他回头,见卫局的长篇大论还没个完,只好先调头去迎姚江。
那人全副武装地从车后座踏出来,比前几次更加精致,穿单排扣布雷泽配暗条纹领带,灰色西裤,纯黑漆皮德比鞋,一落地就大步流星朝最像办公地点的仓库和工棚走。
历中行胆战心惊地望着那锃亮的皮鞋毫不迟疑往土里踩,赶紧喊住他:“姚江!”
姚江停下,转身望向他的方向,又要穿过探方过来。
“你就站那儿!”历中行怕了他穿这一身行头还混不吝的样子,一个劲儿摆手,疾步向前,干燥的泥土起了扬尘,不一会儿就拢住他的山地靴。
姚江不明所以,但仍依言止步,站在原地等。
附近几个探方里的队员都仰着脸抻着脑袋看他。年纪大的低下去了,年轻的还抬头等着看这位风流倜傥的老板来找他们老师干啥。
“干活干活。都很闲?”没成想老板还没说话,老师一来先把他们扫了一眼。
摸鱼的几个被眼风杀到,纷纷像被收割的麦子似的矮下去一茬儿。
姚江看着年轻小朋友们齐刷刷吃瘪的表情一声轻笑,问:“出发?”
“方便等我一下吗?有人找。”历中行面露难色。
“不急。”
姚江话音刚落,远处一个迟疑的声音响起:“姚江?”
两人一同朝田地那边望,历中行疑惑。姚江没有表情,回道:“是我,卫昌。”
--------------------
姚:精致但糙。 历:糙但精致。
第18章 18 同车
18
“哎,原来是你在做万汇城的项目。听说你回国了,早该想到的。”卫局长的笑容不似方才热情,不尴不尬,轻描淡写。
“听说你升了,恭喜。”姚江也说得敷衍。
历中行听这俩人寒暄,应该早就认识,可也不像和陆山那样是朋友。气氛诡异。
“这么巧,两位认识?”他说。
卫昌道:“老同事。”
姚江没说话,默认了。
“姚淮……”卫昌刚开了个头,仿佛又觉得不妥,没有说下去。
历中行觉得气氛更不对头了,索性开口救场:“卫局,我今天有工作要去鄂省,姚总顺路捎我一程,您要是没什么事的话,我们改日再聊?”
“好,我们也办完事了,走吧。”卫昌说。
等市局的车先上路了,Abel才缓缓发动引擎。这回不去北京,不是小祁的主场,两位副手的亲疏便显出来。
河梁到洛安车程四小时,跨三个地级市,姚江跟他再次确认了一下路线,车过收费站,从市郊上高速。
“你认识卫昌?”姚江问。
“不太熟。”历中行说,又补充道,“他可能不希望万汇建起来。”
车厢宽敞,侧滑门内首先是两个单座,中间空出过道,通往后排一体的三人座。两人隔着过道并排而坐,历中行这边开了点窗,五月中旬的风很清爽。
姚江点点头,对此并不意外。
忽然,他又想到了什么,挑起一边眉毛说:“那你们算是利益一致?”
历中行蹙眉:“这怎么能算。万汇和我们考古本质上没有利益冲突,我只求尊重事实,从新梁遗址本身出发,挖走还是保留,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能全清理走,我也求之不得。”
认认真真说完了,才发现姚江嘴角噙了一点弧度。
……这人是把他在饭桌上的话还给他。
“好吧,不该把秦志成跟你相提并论。我就那么一说。”历中行略感委屈。
姚江伸手过去拍了拍他的胳膊。他根本没想让他承认或纠正什么,只想着历中行心眼太实,不知是对朋友以诚相待还是处事一概如此,如果是前者还好,如果是后者,到这个年纪该吃过很多亏了。
对方马上翻篇:“你去洛安县是做什么?”
“河梁在洛安搞飞地经济做产业梯度转移,初步规划要建一个工业园,飞出地投资,我们是投资方,要实地考察一下。”姚江说,“你去做什么?”
“去请个测绘。”
“亲自去请?谁这么大面子。”
历中行抓了抓后脑勺:“他把我拉黑了。”
姚江忍不住微笑:“都把你拉黑了,这么贸然跑过去,不怕碰一鼻子灰?”
他不问为什么拉黑,正如历中行不问他和卫昌以前有什么龃龉。与人交往,交浅言深一大忌,不是没有好奇,但自己不交底,也有不问对方的分寸和默契。
历中行扶额:“还说呢,要不是你逼这么紧,何至于……”
姚江见他没有说下去,问:“我不清楚这个概念,中行。我没有发掘过任何遗址,不清楚普遍的时长。这种面积一般需要多久?”
历中行抬眸看他,干脆地摆摆手:“我答应了就会做到。”他揿下手臂旁控制台的按键,车窗升上去,过一会儿,柠檬海盐的气息萦入鼻端。
姚江递给他一瓶柠檬味苏打水,自己手边也有一瓶开过的。
拧开喝了一口,浅浅的酸。他发现,要是和姚江好好说话,自己真拿他没办法。
姚江看着态度强硬,实际上很讲道理,他不吝于解释自己,也不吝承认自己有所不知。而历中行向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对这种人,他没辙。
“我还真不知道他为什么拉黑我。”他又接上之前的话,费解地勾了下嘴角,“很有可能会碰一鼻子灰。不过总要试试看嘛。我也想问问哪里得罪他。”
姚江已经打开桌板拿出了电脑,闻言微微颔首,没有看他:“可以。但不是所有看你不爽的人都有一个理由。问问得了,不用太挂心。”
历中行明白,你永远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很多厌恶毫无道理可言。
姚江拿出眼镜架上鼻梁,镜腿很细,电脑屏幕一开,便有一线银亮在他侧脸滑动。
历中行的笔电在包里,用久了蓄电不行,得一直插着电源,他嫌麻烦,翻开笔记本和书写板放在腿上,握着手机比照笔记写发掘日志和相关报告。这一侧靠车门,没有桌板,不过他身高腿长,也放得稳。
关窗后几无噪音,车体减震亦佳,十分安静,只有姚江时不时的键盘敲击声,落指迅速、节奏均匀,持续一段时间后,每每结束得悄无声息,没有很多人敲最后一下时习惯的重击。历中行有这习惯,论文写到满意处,最后的落指就会变重。
静了约莫半小时,一个略急的右拐弯,姚江随着惯性向左偏,手肘撑到座椅扶手上,打字停了下来,余光一扫,立即对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