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8
头,那倒不是。
“霁安和韶书从前小时乱涂乱画的一些纸被他翻了出来,撕的乱七八糟。”
祁长晏心想那就还行。
能被霁徇翻到的肯定是霁安和韶书都不想要的那些,那随便他霍霍。
这也是嬿央想的,不然她不会这么快又回来。回来了,坐回原地继续分那些丝线。
分的很慢,毕竟本就是打发时间弄的。
她分着,祁长晏就坐在一边看,偶尔她让他搭把手,便帮她拿着。
这样不知不觉,两人竟一点不觉无聊的一直坐到了雨停的时候。
其实雨停那刻两人压根是谁也没发觉的,还是忽然听到外面有韶书和霁徇说话的声音,才都惊觉雨已经停了。
夫妻俩动作出奇一致的同时看向了窗外,见雨真停了,嬿央说:“倒是一点都没有发觉。”
随后就走到了窗户边,探头看院子里。
一看,果不其然是霁徇和韶书都已经走到了院子里的青石板上。
韶书指着院里长出绿叶的各种绿植和花木在教霁徇认呢。
嬿央把身子又探出去一些,唤韶书。
韶书听到声音,扭头望来,望了好几下,才发现阿娘是从窗户里在叫她,笑了,叫道:“阿娘。”
“让嬷嬷注意些,别让霁徇去踩水坑。”
这孩子一下雨就爱踩水坑,和从前还小的韶书和霁安一模一样,不提一句,回头她再看到时又是个泥娃娃。
“阿娘,好~”韶书小脑袋点一点,随后就跑去和嬷嬷说了。
和嬷嬷说过,又嘀嘀咕咕的和霁徇说,说他不能踩水坑。
霁徇:“我没。”
他没有踩,他都没有碰水。
“嗯,你乖。所以不能踩知不知道?”
“好。”才应过,霁徇抓抓韶书的小手,然后圆嘟嘟一个,蹲下指,“姐姐,这个。”
韶书:“哦,这个啊,这个是草。”
“那这个。”
“这个也是草。”
“这个?”霁徇再问。
韶书:“花呀,你连花都认不得了?”
“我认。”
韶书哼声,那他还问她?
院子里童言稚语一说一答,屋里嬿央早离了窗户,只要孩子们不去踩水坑,随两人在院子里怎么玩。
……
三月下旬,雨下的有些频繁,祁长晏为此令辖下县令多注意县域内的河流,日日记录水位,以此好及时把握河流情况,若真有哪日水位有越位的风险,那就加紧疏散周边人员。
好在雨虽一直断断续续在下,但终未致灾。
进入四月,天气好转,同时京里又来了消息,这回是告诉嬿央府试的时间。
府试的时间也定在二十三,待府试也过了,那霁安就是一名真正的童生了。
霁安觉得府试也挺容易,起码到了二十三时,连考三天后,他完全未觉得有什么压力。
最后一场出来这天,他的精神面貌极好。
场外,韶书眼尖,一眼看到了出来的霁安,她跳了一下,举起小手,“哥哥!”
霁徇也跟着跳,摇摇小拳头,小奶音喊:“哥哥!”
霁安笑了,小少年大步跑过来。
刚跑近,小厮赶紧上前接了他手上的考篮,霁安顺手给了他,然后蹲下抱起小霁徇。
抱起小霁徇,也只抱一会儿又把他放了,接着是和韶书说话,“等了多久了?”
韶书弯弯眼,“没等多久啊。”
“我们是跟着阿娘半个时辰前来的。”
说完,把手上一个极其小巧的食盒递过去,踮脚说:“哥哥你吃,这是我让厨房准备的热乎包子,还有热气呢!”
踮脚是因为霁安蹿个子蹿的快,她现在不踮脚只能到哥哥的大手臂。
霁安笑了,拍拍韶书脑袋,“我正饿呢。”
韶书乐滋滋,“我好吧?”
“韶书最好。”
韶书开心,待哥哥拿了包子,她又把小食盒挎上,也不假手于人。
“阿娘说等你出来我们就拐去买烤乳鸽吃。”
两人虽然大了些,但烤乳鸽依然还挺爱吃,暂时没吃腻。
霁安:“好。”
答话时,顺手牵起小霁徇,兄妹三个往马车那边走。
嬿央这趟没有下马车,直接在马车上等霁安。
这会儿见孩子们都上来了,先拍了拍一上马车就走到她怀里来窝着的霁徇,这才和霁安说话,“累不累?”
“阿娘,我觉得还好。”
嬿央点头。
“那我们先去买你和韶书爱吃的。”
“买完我们就回去,祖母还在家等着呢。”
“好。”
……
回到国公府,平宁公主看到霁安就笑了。
霁安也笑,“祖母。”
平宁公主:“出了考场觉得如何?”
“孙儿觉得还不错。”
“那便好。”
平宁公主又道:“饿了吧?祖母已经叫嬷嬷吩咐人去做饭了,过会儿就能吃。”
霁安确实有点饿,虽然车上已经吃了份乳鸽,但他这个年纪正是食欲好的时候,平时动的也不少,就算才吃过也能吃的下别的。
夜里,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用过饭后,祁勐和镇国公都过问了霁安府试的事,见霁安对答如流,俱是赞赏点头。
镇国公这夜躺下时,和平宁公主说:“长晏找的先生倒是不错。”
“不过,还得再给霁安找个武先生。”
他祁家的儿孙,不说一定要文武双全,但起码除了文一道,在武上也得有自保之力。
平宁公主看向丈夫,“那在府里挑人?”
别的人她也信不过。
“嗯,这几天我挑挑。”
“一定要挑个好的啊。”平宁公主强调。
“自然。”
霁安是他的孙子,他还能故意找个不好的坏了他身体根底?
所以嬿央这次再回邯辅倒是比上回县试要回的更晚些,因为父亲说让她在家再待会儿,等霁安的武先生定了,到时再回邯辅。
嬿央没有不应的。
顺道,趁这个时间带着孩子们去了祖父祖母坟上祭拜一趟。
霁徇是头一回祭扫,还觉得挺好玩。
在这边迈着小脚这溜达一下,那溜达一下,偶尔还弯腰捡捡地上的树枝,捡到了,交给阿娘。
嬿央这时便把树枝一起放在火里烧了,待黄纸烧透,又焚一份香,拜别。
下山回程路上,霁徇是被人抱着的,韶书则由嬿央牵着,一家子往回走。
走的途中,韶书看到一种果子,一串一串的,挂在绿油油的枝头上。
她不由得驻足看了看,“阿娘,这是什么?”
嬿央认得,但她没直接说:“韶书好好看看,或许你跟侯嬷嬷学过。”
一听学过,韶书反应过来,“是药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