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6
很。桀骜和棱角皆被磨平了许多。
换在以前,徐靖早就绷着脸不高兴了。哪里会这般低头哄她?..ne
“你起来。”北海王妃抽抽噎噎,哭着说道:“我以后不为难赵氏就是了。小果儿小花儿也都留下。一切都依着你。”
徐靖见亲娘哭成这样,心里也不是滋味。他起身后,将哭泣的北海王妃搂进怀中,轻拍她的后背:“母妃,我永远是你的儿子,谁也抢不走。”
北海王妃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句话都说不出口。
这个晚上,徐靖陪着亲爹亲娘一同用晚膳。赵夕颜领着一双儿女在自己的院子里。婆媳两个没打照面。
到了第二天,徐靖父子早早起身进宫去了。
赵夕颜神色如常的带着孩子来给北海王妃请安。
北海王妃眼睛有些红肿,神色有些别扭:“一家人不必多礼,起身吧!”
“多谢母妃。”赵夕颜起身后,在北海王妃身边坐下,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地。
北海王妃默默看儿媳一眼,想说什么,又忍下了。
很快,徐芳徐芷徐莹姐妹三个也来了。
人多了,你一句我一句,气氛也没那么尴尬了。
北海王妃打起精神道:“莹娘在府里住着也就罢了,芳娘芷娘,你们两人今日就回去吧!免得夫家人心中不满,嘀嘀咕咕地。”
徐芳点点头应下。
徐芷也一并点头,忽然眉头一皱,诶哟一声。一脸痛苦地抱住了肚子。
还装模作样地!
北海王妃想到昨日被徐芷哄骗得团团转,心里有气,没好气地白了一眼过去:“行了,有什么话你就说,别装肚痛吓唬老娘了。”
徐芷面色泛白,疼得都快抽搐了,也没力气回话。
赵夕颜蹙眉,迅疾起身扶着徐芷:“二姐肚痛发作,要生了!”
北海王妃的脸也跟着白了,以与年龄绝不相称的速度起身冲过来:“芷娘!”
徐芳徐莹也慌了手脚:“现在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总不能这时候送回武安伯府去。
赵夕颜当机立断,立刻道:“扶着二姐去产房!”
第412章 第四百一十二章 三郎
大晋有民俗,出嫁的女子不宜在娘家生产。免得折了自家兄弟弟媳的福分。
不过,徐莹就是在娘家怀孕生子。现在轮到徐芷肚痛发作了,赵夕颜自不会区别对待,立刻令人去收拾产房准备热水,亲自扶着徐芷进了产房。然后,一直守在产房外。
赵夕颜担心徐芷难产,还特地将府中太医和女医都叫了过来,都在产房外守着。
这等时候,北海王妃看赵夕颜又百般顺眼了。
做弟媳的,能对姑姐这般细致体贴,极其难得。
一个时辰后,得了消息的朱镇川领着两个儿子来了。
朱镇川在这一次动乱中英勇无畏,令人刮目相看。之后一直躺着养伤,无力下榻。现在被亲兵们抬着来了,众人看在眼底,既好笑又有些动容。
北海王妃张口嗔怪:“你还在养伤,不好好在府里待着,这般折腾做什么?伤口再裂开,有个好歹的,芷娘和孩子们该怎么办?”
自家岳母就这脾气,心肠不错,就是说话刺耳些。
朱镇川也不计较,笑着应道:“岳母放心,我好得很。”然后在木板上探头往产房里张望。
朱大郎朱二郎已经冲到门边。听着产房里传出的一声声痛呼,兄弟两个都心疼得很。
“大哥,等娘生完弟弟妹妹,我要将私房银子都给娘。”朱二郎吸溜一下鼻子。
朱大郎握一握拳头:“我要先揍弟弟妹妹一顿。他让娘受这么多苦!”
赵夕颜等人都被逗乐了。
就在此刻,产房里又是一声痛呼。
很快,响起了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朱嬷嬷喜气洋洋地出来报喜:“恭喜武安伯世子,世子夫人生了一个白胖小子。”
朱镇川还没来得及说话,朱大郎朱二郎已经齐齐失望地叹了口气:“又是弟弟!”
“娘的肚子不争气,连个妹妹都生不出来。”
众人笑弯了腰。
北海王妃眉飞色舞,笑着将两个外孙搂进怀里:“你们两个傻小子,弟弟才好。”
赵夕颜瞥偏心眼的婆婆一眼。
徐芳笑着打趣:“看来,在母妃心里,我们姐妹几个远远不及春生。”
北海王妃咳嗽一声:“这倒也不是。我还不是一样疼你们。”
说笑声中,另一个接生嬷嬷将刚出生的小小男婴洗干净包裹利索,抱出产房让众人瞧了一眼。
朱镇川看着刚出生的儿子,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只恨他还不能起身,也没力气抱儿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众人都抱了一圈,最后才到赵夕颜怀中。赵夕颜低头打量一眼,笑着夸赞:“三郎眉眼秀气,以后定是个俊俏儿郎。”
北海王妃难得说一回软话:“今后还得劳烦你这个做舅母的,多多照拂。”
徐靖坐上龙椅,赵夕颜就是大晋皇后。如果能得赵夕颜青睐喜爱,孩子们以后都有好前程。
赵夕颜微笑着应了,又道:“二姐刚生过孩子,不便挪动。不如就留下做月子。正好母妃也能就近照看二姐和三郎。”
北海王妃心气顿时就顺了,乐呵呵地笑了起来:“好好好,都听你的。”
徐芳徐芷嫁到京城数年,如今母女难得重逢相聚,北海王妃哪里舍得女儿离了眼前。趁着这段时日,和女儿好好相聚才是。
朱大郎朱二郎十分高兴,抱着外祖母的胳膊不撒手。北海王妃乐得搂紧了两个外孙。
徐莹看在眼里,心里松口气,和徐芳对视一笑。
家宅和睦,才能万事兴旺。
徐芷留下,朱镇川和朱大郎朱二郎自然也都留下了。
武安伯得知自己又多了一个宝贝孙子,很是高兴,半点不介意儿媳回娘家做月子的事。他巴不得徐芷和娘家亲近一些哪!
徐靖在宫中也得了喜讯,眉头顿时舒展开来。再一低头看高高摞起的奏折,又觉头大如斗。
他自小就不喜读书,看看话本子还行,看奏折真是头痛极了。
大晋十三州,百余个郡,一千多个县衙。每日政务繁琐,呈上来的奏折经过再三挑选,还是多得很。之前堆积那么多的奏折,他至少得都过目一遍。
苏皇后坐在一旁,耐心地陪他一同看奏折,不时出言指点。
饶是如此,他看懂的也不足两成。
苏皇后柔声安慰道:“你从未接触过政务,先学着看奏折,遇到不懂不会的,就召文臣们进宫问上一问。”
“你这般年轻,慢慢学,总能学会。”
徐靖忍住拔腿离去的冲动,在苏皇后期待的目光中点点头。
苏皇后也有些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