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5
正是不知如何是好,索性喊起了救命求起了饶。
能让这么多人追着,她对这个宅门应该是重要的吧?总不可能是因为拿了几颗并不是很值钱的珍珠就被这么多奴才追吧?
可她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地位。
即便她喊救命,即便那些婆子丫鬟分明都看见她了,也没下人出来喝止恶犬,而是任由那畜生边吠边冲她扑来……
跑,肯定是跑不过的。
打,这手软脚软,也注定打不过。
眼看恶狗飞扑过来,陶然只能紧急避让。
她看好位置,双手抓住身边一块镂空丑石使劲一拉一跳,强行将身子拧出去九十度的同时,尽可能将重心放低蹲了下去。
恶狗一味冲人扑来,完全没有观察环境。
这一扑,来势汹汹。
它哪料会扑空?
没扑到人不说,等它反应过来时已是收不住脚,发现脚下悬空,一下就腾了出去,直接掉下了有近三米高的假山。
恶狗撞上了下方的一块石,狗嘴蹭出了血,地上滚了一圈,一声愠怒的狗吠后,又开始找路上假山……
而此时的陶然则用尽全力开始往假山顶上爬。
力气不够,全靠技术。勉强往上一点点挂。
这狗太疯,谁知道有没有狂犬病?这古代也没有疫苗打,她珍视生命,可不能冒险!
在恶狗绕来之前,她总算是连滚带爬站上了一根独立的小型石柱顶端。
那狗绕了石柱好几圈,也没找到上来的办法。
陶然手指了那群也正在进入假山的丫头婆子:“你们这般逼我,我也只能一死了之了!”
她语带哭腔,可怜兮兮。
高高站立,打开双臂,衣袖衣角随风飘飞,似乎只要一个不小心,她的整个人就将随风坠落……
她就是威胁。
看看能不能套些有用信息,并化解眼下困境。
这些人,一定不会让她死。
旧社会,家中寻死是大忌讳。尤其这种大宅府邸,不吉利。
而且众目睽睽寻死,人多口杂,传出去不但容易被官府彻查,更有损颜面。而出了人命,这些奴才也得跟着倒霉,所以这个威胁一定能成。
陶然料中了。这些人虽兴师动众而来,但并没人拿棍棒等物,只是想要抓她复命而已。
那为首的嬷嬷见她有自尽心思,一下变了嘴脸。刚刚还放纵恶犬欺她,这会儿却是摆出一副痛心模样,摆起了手。
“姨娘言重了!什么死不死的,您千万莫要冲动做傻事。有什么话好好说。”
“……”陶然鼻息重了点。姨娘?她居然是个姨娘?想要做恶人的姨娘么?
那嬷嬷一脚踹上身边婆子,“谁让你放狗的,还不赶紧把狗牵走!”
婆子应着是,上来牵狗之时,还狠狠剐了一眼陶然。
陶然啧啧。这倒霉姨娘,怎么随便连个粗使奴才都敢不待见她的?
“姨娘若有委屈,不如先与嬷嬷说说?”
陶然继续摇头。
“您想离府,肯定是行不通的。但其他事,都有转圜的余地。”
见陶然还是不为所动,那嬷嬷又道:“这样,嬷嬷去跟老夫人禀告。万事皆可商量。如何?”
老夫人?看来这家管事的就是所谓的老夫人了。这种事关人命的时候,见老夫人还得通过个嬷嬷,可见原主这半主够窝囊。
陶然得给自己争取个时间接受剧情。
“嬷嬷……”
陶然演技上来了。
“其实嬷嬷,我是迫不得已。我走投无路了。”
这会儿,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可见是大清早。
“昨晚出了大事。我有十万火急的事要找老夫人!您一定一定得让我当面见一下老夫人。否则……否则要出大事!府里要……要见红!您一定得告知老夫人。”
她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丫头婆子们都已经到了陶然下方的石柱下。
陶然也不再倔强,由着踩梯而来的婆子扛下了石柱。
那嬷嬷刚要进一步问询她刚刚可怕的话语究竟何意,便见她眼白一翻,晕过去了。
第212章 我要做恶人02
陶然装晕了。阑
然后,她呼叫了系统,安心开始接收起了剧情。
这些丫头婆子没一个好相与的,不找个让她们忌惮的理由,她怎么方便接收剧情?恐怕前脚从假山上下来,后脚就得被人打断了腿。封建社会大宅里的女人,还指望有什么人权不成?
所以她刚刚故意一脸神叨叨的,说得没头没尾,严重万分。一句“见红”,恐怕就得叫这些封建老古董们心神不安了。
因而她至少可以确定,在她醒过来之前,这些人应该是不会动她的。
果然,她刚倒下,那边一群人就围着她手足无措了一番,她被抬去了老太太的院外。也有嬷嬷快跑赶紧去禀告了老太太……
剧情袭来。
本以为,这么一个封建社会关在大宅院里的女子,剧情会非常简单,却万没想到,会是如此……各种层面和方面的糟心。阑
原主李金桂。
原本就是一普普通通农家女。
家中排行老二,上有父兄,下有小弟。
生母早亡,所以一家四口相依为命,围着家中那点薄田度日。
老爹李大山早年喝酒与人打架摔坏了腿,从那之后走路就不太灵光。于是家里那点农活便更多交给了长子李金虎和老幺李金宝。
在三个男人看来,李金桂就是家里最没用的人。
李父常常酒后抱怨,说后悔没在金桂七岁那年把她卖去给富人家做丫鬟。如果当年狠狠心,家里现在肯定舒服多了。阑
那么他没准能续上弦,老大儿子也能讨老婆生儿子,老幺儿子也能有钱做个小买卖……
但其实家里人都清楚,即便重来一次,他们还是舍不得把金桂卖了。卖了,谁给他们操持家务,做饭洗衣,养鸡养鸭,缝缝补补?谁每晚还帮人纳鞋底,用一手的水泡换每个月的几十铜板给他们贴补家用?
虽说仨男人心里都如明镜,但还是不妨碍他们看低金桂,并三令五申表示要给她找个好人家嫁了。这个“好”字,自是只一个标准——有钱。
为此,平日只舍得在喝酒和找女人这两件事上花铜板的李大山,破天荒开始在媒婆身上花钱,就只想靠觅一佳婿的途径弄点钱,将来喝酒不愁,再把隔壁村相好几年的寡妇弄进门。儿子也能早点开枝散叶……
从金桂十五那年,就开始了被相看之路。金桂长得不错,但到底出身粗鄙,富户看不上她,门当户对的李大山又瞧不中。好不容易有个秀才哪哪儿都好,可听到李大山要的彩礼和每月的贴补钱后,也直接吓跑了。
如此过了两年,李金桂还是没有许人家。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