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7
以至于接过彩灯时,人都是愣的。
男女七岁不同席,四处都是人,赵明诚不好和一个未嫁的姑娘家多说什么,只能按捺住自己的紧张与兴奋,告辞离去。
看着不远处的背影,李清照问弟弟:“那位公子是谁?”
李迒性子憨厚,对姐姐一向是有问必答:“那是国子司业赵挺之大人家的第三子赵明诚,现下在太学读书。”
李清照又问:“就是那个喜好金石古籍的赵明诚?”
李迒点头:“不错。”
李清照不说话了,她望着赵明诚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这个人的名字她是听过的,因为她平日里也喜欢搜罗金石赏玩,是以对同好格外留心。只是没想到,原来这位赵公子出落得这般光风霁月。
“阿姐?”弟弟唤了好多声,才将魂游天外的李清照唤回来。
【看到此处想必大家看出来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也算是一见钟情的一对儿夫妻,不过在此之前赵明诚已经偷偷倾慕李清照多时了,某种程度上来说,赵明诚在当时娶到了自己的偶像。】
【也是这次会面,赵明诚回家便暗戳戳与父亲赵挺之说明了自己的心意。据传赵明诚当时借口自己夜间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首小诗,“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当他说与父亲听时,赵挺之哈哈一笑,笑谈儿子这三句诗是一首字谜,言语司合为之“词”,“安上已脱”就是“女”,“芝芙草拔”便是“之夫”,总结起来就是“词女之夫”。当时的李清照是汴京城有名的才女,儿子什么意思赵挺之这种人精会看不出来?加之当时的李格非官位颇高,赵挺之也就顺坡下驴帮儿子去李府提亲去了。】
天幕外的李格非不淡定了,将手中的杯盏一丢,大为光火:“竖子乃司马昭之心!”
秦观拍了拍同门肩膀,安抚道:“别生气别生气,你看那个时候咱清照也到了该嫁人的时候了,这姓赵的目前看起来除了暗中觊觎咱清照,也没见人品有问题,你不至于动气呀!”
李格非有口难辩,这不是赵明诚那小子人品咋样的问题,是他现在完全不能接受自家宝贝女儿有照一日要嫁人这个事实。
一旁的苏轼关注点倒是完全不同:“赵挺之的儿子?赵挺之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作者有话要说:
1.李清照评价宋词,选自《词论》
2.赵明诚“词女之夫”,选自《琅嬛记》
第41章 李清照(四)
苏轼一向是有什么说什么,在朝堂上如是,在私下里亦如是。
见两个学生都惊异地看向自己,苏轼继续道:“那赵挺之当年做官时搜刮民脂民膏,表面上附庸新法积极办事,实际上为的都是自己的私人利益,活脱脱一个聚敛小人!”
见老师话语里的憎恶之情溢于言表,李格非陷入沉思,这样的一个人,未来的自己真的会和他做儿女亲家吗?
天幕上,明意对这段婚姻关系作出了分析:【李家与赵家结亲时,正是元祐旧臣主政,而赵挺之当年追随王安石推举新法,这个时候自然受到了排挤,和李格非成为亲家,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他在朝中的尴尬处境,这对于圆滑的赵挺之来说是有利的一门亲事。但李格非为人光明磊落,能够将宝贝女儿嫁给赵家,很大程度应当是看中了赵明诚个人的品行。】
【据史料记载,赵明诚这个人自小仰慕苏轼黄庭坚的文章,沉迷于金石古籍,并不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官场汲汲营营追求权力,也正是因为他这个淡薄的性子,他父亲私下对他并不是很满意。】
“啧”,苏轼不好再说什么了,凡事不能一棒槌打死,虽然他还是很想让这个清照娃娃当自己孙媳妇,但也不能手伸得太长讨嫌不是?
天幕上,李家偏院欢声笑语,少女清照坐在秋千上,在侍女的一声声叫好中随秋千飞起。
明媚的春光、高高的秋千、裙裾飞扬笑容明媚的少女,满是青春活力的画面让不少天幕外的人受到感染,纷纷抬头观望。
玩到一半,有婢女来报,说是赵府的三公子前来拜访,正与老爷一道去书房探讨学问。
李清照双颊微红,说不清是剧烈运动的原因还是其他。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不管心中作何想,李清照面上皆不显,依旧像往常一般慵懒地整理了一下自己一双葱白玉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在少女细微的观察里,花儿正带着饱满的露珠,而自己因为刚刚运动,细汗浸湿了薄薄的罗衣,此刻的自己就像那较弱的花朵带着露珠一般动人。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是生动的、鲜活的,见到忽然闯入的客人来不及登上鞋袜,匆忙回避时袜子掉落金钗坠下,原本是稍显狼狈的画面,却被她写的滑稽可爱,处处是少女的跳脱。但这首词的下两句才更是点睛之笔。】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原本带着娇羞离开,偏偏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只能倚门偷偷地看上一眼,被发现时又迅速将视线移开,装作去闻青梅的香气。一时之间,少女的娇羞、含蓄、好奇、故作遮掩各种情绪跃然纸上,堪称是李清照闺阁情态的真实写照。】
受大环境影响,汴京城凡是富贵人家的女儿都是要从小读书认字的。此刻闺中的小姐们看到了这首妙语连珠的小词,不禁打心里佩服这位素未蒙面的女子。
“不愧是才女!”司马光家,一凭栏少女拍手称叹。
然而程颢家却是另一番景象。
程大人眉头紧皱,手背在身后,烦躁地在厅堂内踱来踱去,皱眉看向底下的一众女眷。
“天幕上这女子,行为放浪,不顾礼义廉耻,所作诗文露骨下流,你们万不能效仿,知道吗?”
程家的女儿们嗫嚅着称是,心中却并不认同父亲这套说法:害,如果她们也有一个像天幕上李大人那样开明的父亲就好了!
天幕上,李格非和赵明诚几番交谈下来,心中对这个年轻人多有赞赏,一来二去,欢欢喜喜地答应了赵家的提亲。
门当户对,志趣相投,李清照告别了无忧无虑的闺阁生涯,满心欢喜地享受着新婚的甜蜜。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种拉着丈夫非要他说一说花好看还是自己好看的事,乍一看真不像我们清高傲物的才女干出来的,可李清照之所以是李清照,便是她从来不会在诗词里伪装自己,新婚燕尔,由一枝花萌生许多小女儿情态,足以证明那个时候的李清照是真心喜欢和珍惜这段婚姻的。】
【123:这个男人,有些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