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
北宋,还在海州负责水田开发的沈括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天幕是在夸自己,但这姑娘前面说的乌台诗案又是怎么一回事?
沈括自幼动手能力极强,摸索片刻后,他发现这个天幕其实是可以触摸的,又摸索片刻后,沈括成为了北宋第一个加入明意直播间的人。
【沈括:方才所说的‘乌台诗案’导火索是沈括,这是何意?】
见到底下有人询问,明意及时截住对沈括的介绍回归正题。
【这位观众看来是沈括的粉丝了,那我们就接着说乌台诗案。宋代有书记载,说当年沈括任两浙察访使,出发去杭州前宋神宗曾嘱咐他,说苏轼在杭州做通判,你去了要好好对他。就是因为这一句话,让不善诗文却同样在朝为官的沈括大为嫉妒,到了杭州以后假意和苏轼交好,临行前带走了苏轼的大量诗文,回到朝中就献给宋神宗说这些诗文诋毁朝廷。】
千年外,听完这席话的沈括一脸茫然,这么龌龊的事情真的是自己做的吗?听这姑娘的话是未来的自己干的,未来的自己难道真的是个小人?
这边沈括因为明意的一番话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另一边,还在事不关己喝茶看热闹的苏家兄弟俩直接被冲懵了。
“子由啊,这姑娘刚刚说乌台诗案被害的是谁?”苏轼放下茶盏,脸上的淡定一扫而空,但以防自己听错,还是先向弟弟求证了一遍。
苏辙虽然也被惊得不轻,但他遇事往往比兄长沉着,与兄长对视道:“哥,她说的苏东坡是你。”
作者有话要说:
1.沈括和乌台诗案的关系后面会接着说,此处并没有说他一定告状了。关于沈括诬陷苏轼唯一的记载是王铚的《元祐补录》,但有备注称“此事附注,当考详,恐年月先后差池不合。”并且按照这个时间,苏轼在被告黑状后还升了官,所以这件事目前还存在争议。
放个新文预收:
作为蓝星战绩排行榜第一的女战神,却在出任务时刚落地就被炸的灰都不剩,沈珈表示这种死法实在窝囊。
再次醒来,她发现自己穿成了沈氏集团捧在手心里的千金小姐,原身作为一个精致美貌的omega,除了释放自己无穷的魅力,就是安心做好父母的乖女儿。
看着拎一桶水胳膊要断、跑八百米濒临窒息、异能属性全部为零的身体,沈珈陷入了沉思......
毒辣的太阳下,沈珈绑着沙袋一圈又一圈地刷体能,异能孵化舱内,沈珈吐完擦擦嘴角接着加训,这可愁坏了一堆旁观者。
沈家父母:宝贝,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众多追求者:宁宁,我绝不让你受这等苦!
众所周知,omega属于弱势群体,这个社会的强者永远是那些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alpha,于是前仆后继的追求者向沈珈抛出了橄榄枝:“小甜心,要不要哥哥罩你?”
刚刚热身完的沈珈提脚就是一个飞踹:不好意思,战绩榜第一的位子,上辈子是我的,这辈子还会是我的。
文案2:
蓝星最高指挥官秦执年轻有为,文可运筹帷幄,武可上阵杀敌,作为星际武力值top级别的存在,神圣不可侵犯。
直到有一日,下属职员围观了他被新上任的沈副官锁喉压制:“秦执,谁允许你擅自搞一个孩子出来的,啊?”
旁边的小女孩弱弱拉了拉沈珈的衣摆:“妈咪,家暴犯法。”
第2章 乌台诗案(二)
神迹降临,不为预测王朝兴衰,亦不为告诫君主人臣规范言行,只是为了给天下人说一段关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苏轼忍不住为自己捏了把汗,未来的自己这是受了多大的冤啊,搞得上天都看不下去了。
【我们继续说回乌台诗案哈,其实这件事本质上是北宋朝堂新党和旧党争权的产物,相信大家在读中学时都或多或少了解过王安石变法,那么苏轼此次受到针对呢也是因为他一向反对变法。但是乌台诗案发生的时候王安石已经被二次罢相离开朝堂了,主播更倾向于认为王安石和苏轼二人都是君子,意见不和也仅限于政策上,二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好,所以乌台诗案的背后操控者其实是王安石离开朝堂之后的一群小人。】
北宋,原本还对这神迹持怀疑态度的王安石冷不防被戳中心事,一向严肃古板的面孔上泄露出了一丝震惊:难不成,这所谓的神迹是真的?他向来对鬼神之说不屑一顾,但这神迹却清楚地知道他有变法矫世的志向,而且听这天上女子所言,他以后真的能将心中理想付之行动?
想到这点,王安石忍不住心潮澎湃,如果天幕是真的,他决不能放弃这次机会。
【沈括:王安石变法是什么?没了解过,主播讲讲。】
明意合理怀疑这人是在故意抬杠,遂将这条评论置之不理,继续自己刚才的话题:【王安石罢相以后呢,变法的实际主导者其实就变成了当时的皇帝宋神宗。宋神宗这位年轻的君主志向远大,想效仿汉武帝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他识人不清,在王安石走后任用了一批贪图权力不择手段的小人。】
【这些人一上台就想着借变法巩固自身权力,巩固权力的第一步,当然就是打压那些守旧的反对者。那个时候,欧阳修死了,剩下有威望的老臣死的死致仕的致仕,就连司马光也退居洛阳不谈政治,小人们自然就把目光转向了文坛明星苏轼。】
【为什么说苏轼当时是文坛明星呢?大家别忘了,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呀!】讲到激动处,明意忍不住拍手:【不仅是活字印刷术出现,雕版印刷也大为普及,苏轼呢又是一个有着强烈表达欲的人,每天不写两首诗就浑身不舒服,写完不寄给弟弟和朋友们看看更不舒服,偏偏他随手一写还特别惊艳,一来二去,借着印刷术的春风,苏轼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很多出版的诗集文集,并且在全天下广为流传。】
【123:嗯嗯,并且流传到现在,高中生们还得全文默写背诵......】
明意微笑:【这位同学说的不错,你们中学时背诵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在乌台诗案前都已经诞生了,而且宋朝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高,苏轼的好词一印发,编成曲子在民间一唱,再加上他诗文里毫不掩饰地反对变法,这样高的人气,这么有影响力的人物,你说朝廷里拿那群人怕不怕他?】
听到此处,王安石冷哼一声,不过是个会纸上谈兵满腹牢骚的文人,光会写文章有啥用?拯救大宋这种使命,还不是得靠自己这种实干派?
此时的苏家兄弟俩还在茶摊上坐着,二人自幼心理素质都比较好,很快就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