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4
多要将赵瑾奉为神明。
只是她并非神,只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复制粘贴以及润色的冤种罢了。
每一个改变,都是阻碍和风险并行,能够担得起这样风险以及拥有此等魄力的人,普天之下,不多。
正如众人口口声声说的,赵瑾这样的女子,天下仅此一位。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赵瑾三十岁这一年,太皇太后薨逝。
太皇太后临终前,床榻边上跪了不少人。
有儿媳,还有女儿,有孙子孙女也有两个外孙,甚至乎安悦公主的孩子也带来了。
耳边响着哭声,太皇太后想起自己的这一生,一共生了一对儿女,两个都坐在了皇位上。
儿子在位时,百姓也算安居乐业。
女儿在位时,繁荣昌盛,更是有前所未有的盛况。
她是两位帝王的母后,外面的人同样称赞她,生了这样一双儿女。
除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以外,她这辈子何等风光?
“瑾儿。”太皇太后喊了一声。
赵瑾坐在床边,闻言靠了过来,她其实并未苛待过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身体早在去年便已经恶化了,赵瑾派人找了许久的药材,又亲自诊脉写药方,为太皇太后针灸,才让她熬到了现在。
七十多将近八十的年纪,算是高寿了,众人皆道太皇太后是个有福气的人。
“母后。”
?
“哀家……想了许久,你确实不像是哀家教出来的孩子,反而像是你皇兄教出来的。”
太皇太后说着一顿:“哀家这辈子,确实不曾想过,有朝一日女子坐在龙椅上是何等的场面……”
她的声音不大,也就够床边靠近的几人听见。
一位母亲向女儿最后的服软。
她快死了。
但这辈子确实没什么遗憾,她的女儿像她但又不像,赵瑾不像任何一个人。
太皇太后甚至觉得这不像是她能生出来的孩子。
她小的时候,太皇太后还想过以后要给女儿挑个什么样的夫婿,只是这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她才恍然惊觉,其实她这个女儿,成长路上的每一步,她这个当母后的,几乎没怎么插过手。
赵瑾看着已经衰老的女人,她出生时,还是风韵犹存的美,但想必年轻时,太皇太后更美。
这个时代如此,不是她的错。
也不能称作是错。
只能说,她们之间存在差异,且彼此不认同。
“诩儿……”太皇太后接着找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孙子,她到底是心疼孙子的。
赵瑾没有再说话,生老病死终究是逃不过的自然法则。
她心里有些惆怅与难过,母女一场,她做不到无动于衷。
唐韫修似乎察觉到她的情绪,伸手来握住了她的手。
太皇太后是在第二天早上走的,那时候窗外的一缕阳光正好穿透进来,而床榻上的那位尊贵的女人也在这时候没了呼吸,与世长辞。
太皇太后薨逝,享年七十六。
赵瑾守孝了一段时间。
也就是在这一年,武朝向越朝发兵。
此刻,不管是武朝的官员,还是天下之人,都深深意识到这位女帝的野心。
她想要一统天下。
历代君王敢想不敢做,或者甚至不愿意去想的野心,她正在付诸行动,并且势在必得。
武朝的军队正在为他们的君王统一天下。
这也是赵瑾打出来的号召。
历史正在被重新谱写,属于武朝的辉煌在这位女帝手上熠熠生辉。
作者有话说:
第179章 一统天下
即便是这样, 武朝与越朝的战争也持续了将近两年时间。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一来赵瑾的目的是统一,不是摧毁, 也不是耀武扬威。
禹朝投降之后, 禹都人的生活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两国的人变为一国,加之赵瑾刻意颁布法令,武朝子民一律平等。
当然这是在收拢人心。
赵瑾当然明白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的意思,武朝将禹朝收归囊中, 靠的是武力, 而要让所有人心甘情愿成为武朝人, 自然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归降的禹朝人过得越好, 正在经历内忧外患的越朝人才会更容易动摇。
民心依旧重要。
身在高位的人自然可以轻而易举用武力解决一切, 但赵瑾讨厌一切随之而来的烂摊子和不稳定因素。
自古以来, 暴君死得最惨。
赵瑾还想安稳退休。
越朝的大王年纪并不大, 但长久以来沉溺酒色,御下不行, 在打战期间更是大肆搜刮民膏,朝中有不少臣子, 俨然也都跟着投靠了武朝。
赵瑾不在乎那些人品行如何, 能用便行。
帝王不是圣人。
捷径在前,赵瑾也不在乎多少细节。
带兵的人是唐韫锦, 恢复记忆后,唐世子在朝廷上每日引经据典同文官对骂,凭一己之力提升了武官的文化水平。
当赵瑾下令让唐韫锦当那个挂帅的将军时, 满朝文武几乎是没有任何意见。
那个唐世子不打战的时候攻击范围囊括所有自找麻烦的同僚。
不限文武。
在武朝军队就要攻破越朝首都前, 越朝的起义军先一步将帝王的头颅砍下, 妄想着迁都再重新立国。
只是一个国家不是几个有点脑子的人混在一起建立势力再一起忽悠百姓便可高枕无忧的。
众人皆道做皇帝是多么风光的事情,大多数推翻王朝再重建的人,只想着在权力巅峰之上寻欢作乐。
主宰他人命运。
一个没有系统和合理秩序的国度,根本称不上是一个能够长远发展下去的国家。
果不其然,用不着两个月,起初一起建立势力的几个首领就因为手上的权力闹崩,继而新新建起来的甚至还没有多少遮风挡雨能力的国度分崩离析,恍若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的娇花。
而那些妄想着新生势力拯救越朝的百姓们也终将意识到自己被骗,因为没什么不同,从前大张旗鼓说着救民于水火之间,如今到头来,享受的只是那些个首领。
妻妾成群,金银珠宝,手握权力。
被奴役的依旧是他们。
没有变过,甚至因为那些人膨胀的欲望,他们被剥削得更多。
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日子对于百姓来说已经麻木。
再看看已经并入武朝境地之内的禹都人,武朝皇帝为了彰显大国风范,朝廷中甚至已经有不少禹都出身的官员。
这一代,依旧有人记得武朝与禹朝,那么下一代呢,再往后呢?
国破人亡的威胁在即,自然有人想着拼命,但还能比如今更加糟糕吗?
没有任何预兆般,首领们开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