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
赵瑾看着这转眼就不见的身影,发出了羡慕的叹气。
等紫韵走进来,就看见自家公主抬头看着天,一脸惆怅,她还当赵瑾是被选驸马一事所困扰,结果一问:“殿下在想什么?”
赵瑾脱口而出:“想飞。”
紫韵:“?”
小姑娘小小的脑袋大大的问号。
赵瑾寻思着自己有空得找谢统领要个武学的老师,当个柔弱的公主虽然不错,但谁能拒绝会飞的诱惑呢?
皇帝给妹妹的五日自由,第一日她就从精神层面折磨了一番相亲对象们,果然第二日清净许多。
华烁公主穿着一身低调的青衣便出了门,她低调,她的侍女便更加低调。
紫韵只当公主是想出门逛街买点东西,结果她跟着跟着,眼睁睁看着赵瑾左拐右拐,逐渐远离了繁华的商业街,最后进了一家馆子。
一家医馆,规模不小,起码进进出出的客人不能算少。
两人走进去时,还能看见有大夫背着药箱跟着客人急匆匆走出门。
“殿下,咱来这做什么?”紫韵不解,但又忍不住第一时间去看赵瑾,“可是身体不适?”
赵瑾回头看了她一眼:“在这唤小姐。”
紫韵:“……小姐。”
赵瑾进门后径直走到后门,再踏出去,又是一个开阔的庭院。
这里是另外一个格局,看起来像是个书院。
紫韵露出了没见过世面的眼神。
“小姐,这里是书院?”
一个医馆和书院连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奇怪。
赵瑾指了一个方向,紫韵下意识看过去,随后她就看到了一个木牌上写着“京师医学院”五个大字。
紫韵:“……小姐,什么是医学院?”
“顾名思义,学医的地方,”赵瑾对自己的侍女比较有耐心,她又补充了一句,“宫中的徐太医便是从这出来的。”
徐太医,是这几年宫中最受欢迎的医官,医术之精湛,几乎到了皇帝次次传召的程度。
紫韵这回露出的神色更是惊诧,她自然是对医术一窍不通的,但作为宫中之人,她又不可能没听说过徐太医的大名。
徐太医最擅调理之术,擅药理,宫中得他诊治过的娘娘们也都赞不绝口。
这亭台楼阁间确实是书院的模样,只是内里的构造也有所不同,赵瑾来的时候,恰好是学院师生上课之时,最低层的学堂里传出稚子朗读之声。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
“紫韵,你在这守着,我去去就回。”
紫韵还没来得及开口问一句,便看见自家公主推开了某扇门走弋划了进去,门又被合上了。
紫韵一看那扇门前面挂着的牌子——院长室。
“……”
她家公主该不会真是得了什么疑难杂症吧?
虽然贴身伺候公主,但紫韵却知道,她的主子向来很有那种独立的意识,从小在沐浴更衣时,赵瑾便不喜身边有人,因此她若真有什么难以启齿的病,紫韵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另一边,院长的门被打开,里面坐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老者低头似乎在纸上写着什么,虽然年老,但看着依旧健硕。
“徐老。”赵瑾先开了口。
她这一声,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老者才如梦初醒般,看见她时,又恍如隔世。
当年那个才到他腰间的小姑娘,如今出落得如此亭亭玉立。
这样美丽的容貌,这般高贵的身份,谁也想不到,她这些年来都做了些什么。
武朝有此女,乃大幸。
老者从座位上起来,而后对走到跟前的赵瑾行礼:“徐牧洲见过华烁公主。”
“徐老客气,”赵瑾笑了一声,“我今日闲着无事,便想来看看学院,看来发展得很好。”
“托殿下的福,从学院出去的孩子都有养家糊口的能力。”
徐牧洲看赵瑾的眼神,说是崇敬不为过。
而赵瑾此行,是有些事想找徐老。
当年徐牧洲为一方富甲,家中资产颇丰,然而沉迷医术,四处游学为人诊治,在四十岁那年,不幸医死了人。
也恰好是那一年,十岁的华烁公主偷偷摸摸跟着自己的几个大侄子出了宫,无人发现。
徐牧洲赔了大半家产,颓然坐在衙门对面街头,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陡然出现,看着他的药箱,十分天真地来了一句:“你是大夫?”
刚治死了人,又怎么配称得上是大夫?
徐牧洲自嘲一笑。
只是跟前的小姑娘看着他,突然发问:“听说今日衙门审理了一个大夫治死人的案子,你是那个大夫吗?”
徐牧洲当时只觉得跟前的小丫头过于天真无邪,若她真懂得些人情世故,又怎可能还能对一个治死人的大夫和颜悦色?
“我有几本医书,或许可以为你解惑。”小姑娘说着,从随身的包袱中掏出了几本沉甸甸的书,放在徐牧洲身旁。
徐牧洲一看——《中医临床纲目》、《杂病集》、《妇科大全》、《医毒传》。
俨然这些医书对徐牧洲而言皆是陌生的,他听都没听说过这些。
“这些书,皆是医术高明的大夫联合所著,你若不信,大可据此去验证。”
这是赵瑾第一次偷跑出宫,她给一个治死过人的大夫送了几本医书。
此后,宫里的华烁公主定期给徐牧洲送去钱财与新的医书,钱财便是用于修建如今的京师医学院,医书则成了他们如今通用的教材。
徐牧洲那之后才明白,原来某些草药与草药之间竟然长得如此相似,他的药方没错,那时候的药店里,竟然有好几种因为相似而混淆为一种药材的药,有些没毒,有些则有毒。
医书上记载的药材模样难以区分出具体区别,甚至连原作者可能也混淆了。
那些流传下来的医书中,有不少内容竟然都是错的,在治病方面,小错便可致命。
十年过去,京师医学院成了炙手可热的学堂,科举依旧为上上之选,然穷苦人家的孩子来此,却也能识字读书,能有一技之长。
医学院除了京城,甚至在江南一带也开设了一个江南医学院。
其他地区也有这两个学院的学子开设的大大小小的医馆,医学在这十年内,起码在武朝得到了蓬勃发展。
身为其中受益者的皇帝更是大手一挥,在医学方面拨了不少款下来以示支持,在徐牧洲之子徐砚成为太医后,京师医学院更是有了皇帝做靠山的意味。
可即便是皇帝也不知,这一切之始,竟来自他的妹妹。
“殿下今日前来,仍不打算告知老朽,那些医书的作者皆为何人吗?”徐牧洲问。
这十年来,他并非是第一次问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