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7
骷髅一般的男子,还散发着一股子腥臊恶臭。
“沈老板,我的沈姑姑,你这是什么意思?!”县老爷心想这不知道是那个臭流氓。
“大人,这人是我在南洋遇到采花贼。”沈君心说道:“此人夜间潜入我船舱意图不轨,他被我抓到关了起来。稍加审讯,便问出他曾在香城犯事。于是就给大人你抬过来了。”
县令心塞,有什么好抬过来的,直接扔海里喂鱼不就得了。终究是女子,还是不够心狠。成王殿下也不帮忙处理一下。
“这是采花贼的供述,都问清楚了。”沈君心将写好的罪状呈给县令。
原本并不在意的县令看到供述后怒目圆睁。
这罪状上面涉及好几起奸污案都是积压在手里的无头公案。
县令的目光死死盯着魂都快没了的家伙,想不到这恶贯满盈的采花贼竟然落到了他手中。
“升堂!本官要审案!”县令激动了。
拿到大贼,不仅为天下百姓除了一害,这也是他实打实的政绩。沈君心这个礼物,倒确实很重!
采花贼奸污案,一般都是私下审问。沈君心便退到后院,去找县令夫人说话,将真正上贡的礼品交给夫人。
如今这个时代审案也不讲究,县令认定此人就是恶贯满盈的采花贼,那眼前这人不是也得是。
被洗脑调.教过的安王对于罪状也供认不讳。况且还有人证。
被他糟蹋过的姑娘中还有三个幸存的受害者,她们认不出模样,但认得出声音。
女方指认,又有犯罪嫌疑人当堂认罪,罪名就成立。
县令判了斩首,罪犯押解进京,刑部审核后决议重罚,改判腰斩,秋后处决。
安王依法被处决那一天,沈君心带着丫鬟、管事正在京城酒楼歇息。她是被成王招到京城商量合作事宜。没有想到,还能第一时间听到恶人伏法的消息。
好事儿的百姓满城传着采花淫贼被腰斩的故事。
他们仔细描述安王最后凄惨的模样,纷纷感叹恶有恶报。还有许多人遗憾为什么这样的畜生没有被凌迟。
这个时代,执法并不严谨,也不讲究。
只要当官的认定你是罪犯,你若无权无势,那就只能等死。就这么简单粗暴。
如果是安王自己暴露,那绝对是轻拿轻放,为了维护皇室脸面还会推出一个人顶罪。
然而沈君心剥掉安王皇室的身份,砸掉他的免死金牌,腰斩才是采花淫贼应有的下场。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关心的安王的下场~~ 还是让法律处理他
第115章 被驯服的悍妇 10
沈君心从海上回来后, 生意就比较难做。她能感受到一股联合抵制她的力量。
她虽然是官商,却并不属于哪一家商会。
以前是各大商会看不上她这个女人,不屑于招揽。如今, 却软硬兼施想方设法要逼着她入会。
她与成王剿灭海盗一事许多人有了警觉,他们的处理方法就是拉沈君心下水。
沈君心当然拒绝。
道不同不相为谋。贪婪的南江商会与海盗勾结鱼肉百姓, 她不愿与贼人合作, 也不能跟他们绑在一起。
可这群人吃了秤砣铁了心。软的不行, 就来硬的。
税务官隔三差五来查账, 反反复复挑刺。
沈君心一贯是奉公守法。
当初为了防备安王,更是对账目清查了好几次。就算她出海, 各位管事也不敢松懈。
所以, 就算税务官再如何吹毛求疵也找不到偷税漏税的证据。
这些人也不敢刻意制造问题, 沈君心的背后靠着成王这么大树, 他们不敢得罪狠了。
当然,沈君心可不是一个甘愿被动挨打的人,那么多商人只查她一个怎么行?
三言两语下,沈君心撺掇着税务官找南江商会成员的麻烦。
税务官在沈家商铺折腾好几天没有半文钱收获,往日知情识趣沈老板更是半个子儿也不准备给,还被夹枪带棒骂了一通。带着一腔怨气, 税务官倒过头来查了几个南江商会的商铺,反倒是发了一笔横财。
这事儿当然还没完,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展开。
南江商会开始打起价格战。
沈家商铺不可能跟商会一样无限制地压低售价,对方这么一出手立竿见影。好几日,沈家商铺门庭冷落。
沈君心也没准备跟这些人正面交火。
打仗, 硬拼是最笨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商战也是在打仗,自然要使出百般手段。
谁家的酒兑水了,谁家的布料染得不规范,谁家的干货掺了有毒的东西,全都散布出去。让他们名誉扫地。
当然,这不能是简单的闹事或者穿留言,沈君心可是抓到确凿的证据,然后到县令那里实名举报。
这位县令其实不耐烦搀和进商场的尔虞我诈,官场上的事情就够他忙碌。
可抓住这个机会能赚一笔,他也下场了,县令占的沈君心。
南江商会这群大老爷们也实在不像话,联合起来欺负一个女子成何体统?实在丢尽男人的脸面。
沈君心惯常在他面前示弱,这次也不例外。对沈君心的怜惜,加上对商会的鄙夷,让他加重了处罚力度。
被沈君心这么光明正大,甚至算得上敲锣打鼓的举报,南江商会所有商家严重受挫,声名扫地。为了大局,南江商会立刻宣布开除不诚信商家,断尾求生。
然而这场战争并未结束。
南江商会决心如法炮制,甚至做好了栽赃陷害的打算。
可计划还没来得及事实,商会会长就被人逮捕,下了大狱。
成王对海盗、倭寇的调查终于清查妥当,当今天子雷霆震怒!
南江商会勾结倭寇、海盗,证据确凿。他们通敌卖国,祸害沿海百姓,罪无可恕。
主谋者凌迟处死,诛灭九族。参与者满门抄斩。
沈家商铺与南江商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后以南江商会彻底覆灭结束。
但沿海的问题,仅仅整治一个南江商会是不够的。
沿海倭寇之乱的根源,不是西洋海盗、倭国贼寇,而是沿海商人、乡绅的贪婪。
资本逐利,为了巨大的利益,有的商人就可以不顾家国安危,视百姓的生命如草芥,甚至拐卖人口牟取暴利。
自古官商勾结,海商如此猖獗自然是背后有人为他们保驾护航。
拔出萝卜带出泥,所有涉案者,从重处罚。
与此同时,最严格的海禁命令《大燕海岸临时封锁条令》下达。
皇帝下令彻底封锁海岸线,禁止海商通商。就连皇商都不允许。
朝廷水军的数量远远不够监督私自出海的商人,但只要被水军看到海上商船,不问缘由一概火炮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