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1


不能盲目地帮忙。她是机械专业,这厂里连像样的机械都没有,要她来干嘛?

“厂里现在这模样是个聪明人都不想进来,我理解。”洪军激动地解释道:“君心,我想搞的是数控机床。传统机床这批货买了就不再生产,直接淘汰。生产线都拆了卖钱抵债,我不要了。下周,接下来几个月,我分别去德国、日本、瑞士进口最先进的数控机床过来。君心你把他们都给拆了,里里外外摸清楚,咱们自己开发生产自己的数控机床!”

搞技术研究费钱费时,可一旦搞出来那就是天大的利润。如果能突破核心技术,搞出国产数控机床,对这个国家制造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厂里有技术与设备科,君心你过来就是科长。我给你开20万的年薪,第一年的工资你人过来当时就一次性给付,每个月奖金还另算。你若是答应,我立刻跟华彩联系让你直接过来。”洪军真诚邀请,他是真的需要人!

厂里缺人才!严重缺人才。

虽然弄了个国家编制,但洪军毕竟是外来户,他还铁血辞了一大部分关系户。如今很多关系走不通,很多关键人才轮不到他挖,他也挖不来。

机械行业,他认识最厉害的技术人才只有李君心。

当然他也不是盲目在挖人,无论是数控机床还是传统机床,他都亲眼看过李君心修理装配。她还考了研究生,多了理论知识。

最新的数控机床给她买回来,让她拆开研究不会错。就算一时半会儿研究不出来,装回去总是可以的,机床买了也不会浪费,他能利用几台数控机床加工零件也能赚钱。

李君心心动了,当然高工资特别吸引人,这也给了她冒险的底气。但更加吸引人的是老洪提供了技术研究这个位置。

下岗后数不清的企业要挖她,也不乏有提供相近工资的企业,但她都没走。

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需要的始终是一个机修技工,最多也就是把她升到管理岗位。而她想要从事机械技术研究工作。

她既然都考了研究生,当然要学以致用。维修机器已经是副业。学了这么久,总不能原地踏步吧?

老洪是个土老板,却是个有梦想的土老板。

他擅于经商,对机械领域理解不深,不知道想要自主研发数控机床有多么的艰难。

但他肯给自己机会,那么,她当然要抓紧时间与机遇。

*

2000年冬季,李君心用到手年薪的一部分在远宏机械制造厂两公里外的小区买了一栋三室两厅的大房子。

家在渝中,远宏机械制造厂却在渝西。公交车两个小时的距离,上班通勤肯定来不及。

究竟是集体搬家还是李君心一个人去渝西租房子,全家商量了很久。

这中间牵扯李莎读书的问题,按照她现在的成绩,中考可以免试直升本校。但如果搬家,她要么在本校住读,要么参加中考考出来。

家长为难之际,李莎拍板做决定,搬家。渝西有三所市重点中学,也不比现在的差。她有信心能考上。

2001夏初,李莎中考结束,收到了一中的录取通知书。

暑假,李家四口人再次搬家,彻底离开这个生活多年的地方。

距离下岗潮已经满三年,国企改革依然再继续,下岗的人或在政策扶持下或在生活逼迫下找到了新工作,人生迎来新篇章。

原来的老三厂已经看不到丝毫的痕迹。豪华的高楼建起,一条顺畅的盘山公路接通了山脚与山顶。

四面八方低矮破旧的房屋都被改造一新,生活天翻地覆了,唯一不变的只有低洼处老旧的职工楼。

李老太悄悄抹眼泪,回想那天老头子瘫在床上,七个儿子不愿意出钱治病却吵着要工位。

当时绝望的她怎么都没想到现在还能过如此幸福的日子,真可以说天翻地覆地改变。

“妈,以后日子还会更好。”李君心搂着母亲安慰。

李莎也激动道:“没错,外婆。我也长大了!等我大学读出来生活会更好。”

作者有话要说:  o(* ̄︶ ̄*)o 我努力在明天结束这个小世界。

第105章 被时代淘汰的技术工 9 完

国内在数控机床方面的研究早已开始, 数不清的人投入其中,也有了所谓的国产品牌。但外国人给了图纸、算法、材料, 咱们自己作出来的机床,加工精度上的差距却赶不上。

核心的技术必须突破,否则国产机床永远都赶不上国外品牌。

但想突破核心技术, 研发自己的数控机床,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

搞研究的十年二十年投入, 最后头都秃了还没有成果是很正常的事情。

从一开始, 引进发达国家最先进数控机床的计划遇到相当大的阻碍。

李君心是跟着半个领导层出国考察选购机床,德国、瑞士、日本, 多少个知名的机床厂都跑遍了,一路上不知道受了多少气。

精明的外国人不会那么容易将最先进的机床卖给国人,卖旧货价格上还狮子大开口,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态度极为傲慢。购买计划久久谈不下来, 最后, 还是只能憋屈的接受高价。对方发货的速度也慢, 负责过来安装调试的工程师比皇帝还难伺候。

“你的机器精度不达标。”李君心拦住了准备告辞的工程师。

“你开玩笑吧?”德国工程师满不在乎, 收拾行李想走。

他完全没把李君心这个技术设备科科长放在眼里。女人懂机械?中国人懂数控?玩笑!

李君心没有发火,只是用德语强调:“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的残次品,我们有权利要求退货并要求赔偿, 打官司我们不怕麻烦。”

这个工程师不能走。现在他人在,加工精度不达标是他和外国机床的公司的问题。他走了,任何问题对方都不会认。

每第一台数控机床运过来, 李君心都要守着安装调试,就算要熬通宵也寸步不离。

看别人家工程师操作学技术,另外也防着这些家伙动手脚。国内好多厂商吃了亏,大价钱买回来的东西却无法加工精密零件。几十万几百万的钱打了水漂。

这不是头一回儿有人当着她面耍手段的工程师,但每个搞鬼的家伙都跑不了。

对方工程师据理力争,脾气不好的甚至会骂人。

李君心一直保持风度,但该有的强硬态度寸步不让。

有这么一个强势的技术监督在,对方莫可奈何,最后只有收起手段,认真调试。

等对方工程师离开后,李君心转头就跟人把机床给拆了研究。

一个大型机械需要突破的核心技术不仅仅是一项,靠一个人研究很难出结果。她需要一个团队。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