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5
山轮战吸引大量的火力,转移敌人对领海的入侵,避免了海上战争发生。
两山论战还彻底拖垮越南的经济,让侵略者以及背后的支持者也深陷泥潭。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起飞,高歌猛进。
或许战争没有分出胜负,但国家与国家的较量,他们已经赢了,敌人早已经输了个彻底。
战士们的鲜血守卫的是大家和平幸福的生活,是他们挡住了侵略者的脚步,是他们守卫经济发展,又怎么会没有意义?
“那就好,那就好。”顾卫国闭上眼,在药物的作用下睡了过去。
房间内隐隐响起抽泣声,不仅仅顾卫国,许多战士听见了张君心的话,倍感安慰。
他们是战士,他们也是人,也会怀疑,也会后怕,会担忧。
当有人明确的告诉他们,他们伤得有意义残得有意义,那就不会后悔。
*
跨国八十年代,进入九十年代,旷日持久的边境战争终于结束。
张君心穿着黑色的大衣,胸前佩戴者白花,站在英雄墓碑前为他们献上花环。
失去儿子的母亲、父亲,抱着墓碑哭得肝肠寸断。
幸存的战士回归,为逝去的战友扫墓。
很多她叫不上名字认不出的人跑来跟她问好,感谢她当初的搭救。他们的父母甚至还跪下了,张君心愧不敢当。她不过是做了她该做的而已。
“君心啦,你以后有什么打算?”老连长笑着询问。
花一样漂亮的姑娘,因为他一时心软上了火线。
她在战场呆了十多年,误了谈婚论嫁的青春年华,误了个人发展的好时机。可她立了三个一等功,五个二等功,救助了上千人的性命,从鬼门关拉回了好多战士的生命。
这样优秀的人才,她的未来不能不管。
“我想把户口问题解决了,然后考医学院学习,再拿到行医资格证。”张君心说着计划。
老连长心想,这丫头的头脑还真的很清醒。
“户口问题早解决了,你上前线的那一天,我就让人帮你转军籍了。”老连长叹气。
当初老连长原本不想张君心上火线,她不是军人就是最主要的原因。让百姓上火线像什么话?
后来被软磨硬泡答应了,老连长立刻就给她转军籍了。这是规矩,当然也便于管理,发抚恤金也方便点。
打仗时期乱七八糟,这种小事没来得及告知张君心。
老连长拿出一个存折,交到张君心手中:“这是你这么多年来的津贴和奖金。”
“谢谢连长。”张君心有点楞,翻了翻存着,这个惊喜也太大了。
“我觉得你的计划不错。也是巧了,我们军区医院真好就有一个进修的机会,我给你争取了,就看你愿不愿意。”老连长道。
去医学院从专科或者本科读起那又要耽搁多少时间?老连长直接推荐张君心读研究生,等张君心出来就能进军医院。
“怎么样?”老连长笑得开怀。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没有意外,下一章这个小世界就完结了。
本来下个世界原本准备写自梳女,但连续两个世界如此沉重,我决定改写一个比较轻松的换换心情,写个提笼架鸟的纨绔吧。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熙君 30瓶;柠舒 10瓶;
第83章 被污蔑的女知青 9 完
云南某县医院会议室
医生们正在为一位即将动手术的脑膜瘤患者会诊。
脑膜瘤长得位置不好, 患者身体状态也差。200斤的体重患有严重心脏病与高血压,最糟糕她还怀了孕, 坚决不肯做妊娠终止手术。先要给她做剖腹产,提前将胎儿取出, 再进行开颅。这次手术很复杂,风险非常高。
主治医生、内外科医生、妇科医生、儿科医生、麻醉科医生纷纷发表意见,副院长蓝韵听取意见后,无奈表示:“这手术我们医院没有条件做,建议患者转院或者请专家飞刀吧。主治医生去问患者意见。”
现实情况如此, 逞强是没用。做不了的手术就是做不了,不承认差距也不成,他们是医生,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
县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医生的技术也有差别, 麻醉的水平也跟不上,只能推荐转院或者请专家飞刀。
下午主治医生反馈, 患者经不起折腾, 愿意请专家。
蓝韵是外科医生, 但她的技术也不算太高明。能这么快当上副院长, 当然有她父母的因素,但她个人人脉广泛,在交流合作公关等各方面能力极其出色,为医院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这才是她成功上位的主要原因。
她的人脉是在对越自卫反击做支援的时候累积的。当初, 作为志愿者的她军事技术不过关,没能上前线,最后去了距离昆明医院做支援。她们昆明在待了也快十年,那十年中认识了天蓝海北各地的医生专家。
曾经的蓝韵不可一世令人厌恶,但她在战后救助中认识到自己的浅薄无知。有她太多的人比她高明,有太多的人比她努力。傲慢的头渐渐低下,虚心学习交流。
蓝韵长得好看,性格又开朗,改掉臭毛病后很快就结交了很多友人。
今天她联系的脑外科专家就是当年的朋友之一。
“小蓝,你这手术有点难。”北京的脑外科专家回复:“脑外科难度倒是不难,但麻醉方面太困难。你得先把麻醉专家请到,否则我也不敢做。”
麻醉……
蓝韵头痛。
麻醉医生在哪家医院都是稀缺资源,普遍都是自己医院的手术都忙不过来。想让麻醉医生飞刀也不容易。
而她的人脉中,大多都是外科专家,麻醉科的她还真不认识。她让朋友推荐,对方给了名字,蓝韵却愣了神。
张君心?
这个名字蓝韵不陌生,只是好多年没有都没听说。
“我记得当年张君心是跟你的一批的吧?”
“是的,不过接触不多。她很厉害,无论是医术还是军事能力,很快就去了火线。”
说起张君心,四十多岁已经当了母亲的蓝韵忍不住红了脸。
回想当初自己脑残的样子,她就恨不得扇自己几耳光,再把自己掐死。
“张君心现在是陆军医院麻醉科主任,国内顶尖麻醉专家,你这个案子可以给她看看。如果麻醉安排妥当,我这边就好说。当然,最好是你让她找她熟悉的脑外科医生。配合会更加好。”
蓝韵没想到张君心会成为麻醉科医生,她以为张君心有那样光辉的成绩,应该会去外科才对,再不就是急诊科。
但认真想想,蓝韵也就明白张君心的选择。她或许是战场看见了太多的痛,才选择了了让病患不痛的专业。